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二十多歲 比沒錢更可怕的是…

作者:

-01-

去年10月份的時候,看到一則廣告,是某微信群的招生,半年3000元,但是沒報,原因很簡單——沒錢。

窮學生一個,3000元相當於自己兩個月的生活費,又「立志」大學期間自力更生,不向家裡伸手。

儘管老爸老媽讓我別急著賺錢,好好學習,可我卻貪戀上「自給自足」帶給我的驕傲,現在想想有點可悲。

很多時候機會稍縱即逝,你不抓住就真的錯過了。從小縣城走出來的我,深感最大的貧富差距不是物質上的懸殊,更多是消費觀念與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

消費觀念不是說大城市的人都會高消費,買名牌,只是覺得他們更捨得投資自己,更願意為知識付費。

在這裡,補習班不是論學期的,而是論小時的,每小時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報名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室友小Z就是其中一個,英語不好就自己跑到某考研機構買了一對一的課程,1萬多元,跟他介紹了某個在線的專家答疑平台,自己糾結半天都沒捨得預約一次(一小時大概500元左右),可他聽完我的介紹,立即下載該平台,深入了解後便立馬與某個英語專家聯繫上了。這份「豪氣」真是自愧不如啊。

而生活環境也不是說大城市的物質條件更好,更多是感嘆這邊教育水平更高。

我現在身處鄭州,線下活動也不少,但是很多主流的線下沙龍活動,鄭州根本就沒有,更別提我所在的那個小縣城了。

無數人都在想著逃離北上廣,遠離那裡的高房價,高壓力,而我,現在還對那裡是有著不小的憧憬,想要去那看看,哪怕真的不合適,也去待上兩年再做評判。

-02-

班裡不少鄭州本地的同學,其中一位室友就是,暫且叫他小胖吧。

小胖的整體成績算不上優異,甚至處在墊底的水平。但英語極好,尤其是口語,大一時上外教課,外教老師問大家早晨吃了什麼,當我的答案還停留在牛奶麵包的水平時,他已經開始調侃早晨吃了煎餅果子但沒加雞蛋

四級考試,像我這種啞巴英語的傢伙,只能通過大量地刷題,期望能從閱讀理解和作文兩項多得分。聽力部分,努力許久也只能達到不拖後腿的程度。而小胖,完全不需過多準備聽力也能在優秀線以上。

也就是那個瞬間,我終於明白貧富差距帶給人的影響正是教育環境的差異,也終於能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家長擠破頭都要為孩子買套學區房。

當然,這樣的投資可能不是我們現在能憑一己之力做到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來自大城市,也不是所有人的家庭都能輕輕鬆鬆給出幾萬元報考補習班。

但是,投資絕不是花錢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單靠花錢才能實現的,我們可以投資自己的地方還有很多。

-03-

2016年可謂是網絡微課的元年,微信也成為微課的主戰場,大量公眾號開始做微課,只要你轉發朋友圈就可以免費獲得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不願意也僅僅只需支付10元的入場費,學習的代價可謂是極低。

翻看我的聽課記錄,報名的不下百場,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可完整聽完的不到三成。

現在的我仿佛陷入了一個誤區,拼命的想要投資自己,到最後也只是感動了自己,以為報名了某節微課就等於學會了相對應的技能,其實啊,相差甚遠。

對自己的投資也包括尊重自己的時間,不要覺得你還年輕,時間不值錢,其實任何時候,時間都是你最重要的武器。

近期基本不再參加免費的微課,不是說免費的微課不好,我聽過不少免費的微課質量都極高,甚至比很多付費課程都要精彩,但從整體來看,免費微課中優質的課程占比很小。

所以,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現在的我寧願付費去聽一些微課,儘量減少時間上的浪費。

不管選擇哪種,用心聆聽,嘗試畫思維導圖,做筆記輸出想必一定會對你大有裨益。[page]

-04-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勸在校的大學生不要把過多的精力花費在兼職上,雖然被罵得很慘,但是現在依舊堅持這個觀點。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果能滿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就別急著去兼職,要兼職也請用腦子換取金錢,別單純的「賣」時間,「賣」體力。

記得惲代英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我們生而為人,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放棄未來。

二十多歲,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不捨得投資自己,不單單是金錢上的,還有時間上的。

投資自己的核心是把自己的資源、資產、資本等等方面拿過來用於自己的發展,而不僅僅是說我從腰包里掏出了一些錢。

物質上的相對拮据絕不應該成為我們不願進取的藉口!我們還有時間這個法寶,我們能投資的地方還有很多。

首先,我們可以投資自己的身體。

三餐一定要按時吃,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堅持一項喜歡的運動方式,跑步、游泳、打籃球……,運動除了對人的身體健康有所幫助以外,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有不少好處。當我們壓力過大的時候,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幫你緩解不少。要注意的是,買一張健身卡不等於健康,別自欺欺人。

第二,投資人脈,打造人際網絡

最近看了吉姆蘭德爾的一本書——《人際網絡》,書中不少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摘幾個分享與你。

人際網絡的重點不在於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姓名,或者有多少人接你的電話。關鍵是在你求助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幫助你。

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在方便的時候才想起來去建設自己的人際網絡,而更好地做法是,將人際網絡建設變成你日常的一部分,每周至少花5~10小時來建設你的人際網絡。千萬不要等到有求於別人的時候才想起來去聯繫,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卓越本身就是一種構建人際網絡的方式。當人們被你吸引過來的時候,人際網絡引力就產生了。「一對一」地去吸引某類人群是很難的,創造條件讓他們來尋找你,這才更有戰略意義。寫作,就是我目前找到的一種方式,因為寫作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成長的路上有他們的陪伴,有他們的指點真的是一大幸事。

當然,我不是勸大家盲目地拓展人脈,遊走在各種社交場合,又或是加入各種微信群,只是希望大家能在看完本文的後有意識的搭建自己的人際網絡。

第三、學習一項謀生的技能

不少後台的朋友給我留言,抱怨現在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說實話,我的專業也不是我喜歡的,按道理,現在的我更喜歡新聞傳播,或者文學類的專業。整天面對高數的我也是很難提起興趣。

但大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學的能力,如果你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還發什麼牢騷,去改變啊!據我所知,不少學校大一的時候是有機會調專業的,抓住這個機會,別輕易錯過。

如果沒能轉成,別忘了,現在是資訊化的時代,你早已經擁有了比你學校老師更優秀的師資——公開課。

「你想要知道的信息在網際網路上早已經存在,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們。」

技能不同於興趣愛好,我們最終是要靠其養活自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的。淺嘗輒止的涉獵只是了解皮毛而已,你對某個行業的專業性很大程度上與你的工資水平成正比。

第四、打造個人形象

形象不僅體現了審美,更體現了一種生活態度!顧曉嗚曾說:「看人,不能只重貌相,律已,則又不可忽視貌相。」

心靈美固然重要,但是這和我們追求外在美並不衝突!爭論這個的意義何在?

形象可謂是成本最低的溝通,是性價比最高的投入!追求心靈美的道路上別忘了投資自己的外在形象。

第五、學會理財,學會花錢

大學生,我們雖然沒有太多的儲蓄,但至少可以學會節流,試著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變成我們未來的財富。

理財先從記帳開始,下載一個記帳類的APP記錄一段時間。看看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了,節流很關鍵,但是千萬不用企圖用節食的方式省錢,飯還是要吃好,吃飽!

我們需要投資自己的地方還有很多,多問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問問自己想要過上怎樣的生活,從目標出發,從願景出發想想自己現在能夠做什麼。

青春趁年華,在這大好的時光里,無論是金錢還是時間,請捨得投資自己。你把它們用在了哪裡,哪裡就會有所收穫,願你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壹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