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約旦公主 從難民到王后:影響了馬雲的女人!

今年7月,約旦公主、杜拜王妃哈雅出逃的消息,震驚世界。

這位王妃為了躲避國內錯綜複雜的政治旋渦,被迫帶著一雙兒女逃往英國,尋求政治庇護。

▲哈雅

從此之後,她再也無法回到杜拜。

否則,將會面臨滅頂之災。

離家去國、背負叛國罵名……和這位悲情的王妃相比,她的嫂子——約旦王后拉尼婭——則幸運得多。

▲約旦王后拉尼婭

她擁有絕世容貌,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王妃」,有「阿拉伯黛安娜」的美名;

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約旦國王對她情有獨鍾;

世界各國媒體對她讚譽有加,《時代周刊》曾把她設為封面人物;

就連曾經的中國首富馬雲,也曾被她演講時的風采打動,聲稱拉尼婭的愛心和責任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響了他;

▲2018年9月4日,拉尼婭在馬雲的陪同下參觀了阿里巴巴西溪園區,並將出席2018全球「XIN公益大會」。2018年5月,約旦拉尼婭王后基金會收到來自馬雲基金會首期300萬美元的捐助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萬人景仰的王后,竟然曾經只是一個巴勒斯坦難民。

28歲那年,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王后。

拉尼婭憑藉的是什麼?

以拉尼婭的出身,能當上約旦王后,簡直是個奇蹟。

1970年8月31日,拉尼婭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

她的父母都來自巴勒斯坦。

眾所周知,巴勒斯坦是一片多災多難的土地。

這個國家「離天堂太遠,離以色列太近」。

在戰爭中,巴勒斯坦幾乎被打得滿目瘡痍,根本無力保護自己的子民。

很多巴勒斯坦人不願意在戰火中擔驚受怕,不惜拋家舍業,逃往國外。

拉尼婭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

他們擔心自己的家庭會在戰爭中受害甚至毀滅,選擇背上行囊,跨過了國境線。

他們的孩子,也出生在異國他鄉。

因此,從童年時代起,拉尼婭就已經獲得了一個屈辱的身份:難民。

為了生存,他們一路逃到了科威特,以難民身份定居在這裡。

寄居在別的國家,所承受的冷眼和壓力可想而知。

即使是一個年幼的孩童,也能感受到身為「二等公民」的辛酸。

不,他們甚至連科威特的「二等公民」都算不上。

因為他們沒有國籍,只是隨時可以被驅逐的難民。

自幼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是何其不幸。

但是,和大多數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兒童相比,拉尼婭又是極其幸運的。

她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父親。一個父親能給予女兒最好的禮物,不是權勢和財富,而是最好的教育。

她的父親名叫費薩爾·亞辛。

▲左為拉尼婭,中為拉尼婭的父親

亞辛的醫術十分精湛。

他在科威特順利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給妻女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他非常重視拉尼婭的學業,而且具有國際視野。

除了作為母語的阿拉伯語之外,他還教會女兒說嫻熟的英語,熟練閱讀各種英文刊物。

最令人意外的是,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頭腦一點都不保守。

眾所周知,阿拉伯世界對女性的要求繁多。

女孩們需要恪守很多傳統規定,稍有逾越就會遭受斥責。

歐美國家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在中東女性看來,簡直是不可觸碰的禁忌。

拉尼婭的父親卻與眾不同——他沒有用那些冰冷的教條去束縛自己的女兒。

他任由她自由快樂地成長。

▲少女時期的拉尼婭

西方的報紙及理念,拉尼婭都能夠廣泛接觸,甚至可以大膽談論。

在很多阿拉伯女孩依然滿腦子都只想著順從父母和丈夫的時候,拉尼婭已經擁有了現代女性的思維方式。

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開羅美國大學。

▲穿著學士服的拉尼婭

這依然得益於她父親的鼎力支持。

但禍福雙至,也恰恰是在拉尼婭大學畢業這一年,他們全家遭受了迎頭一棒:

由於國家之間複雜的矛盾,他們這些難民都要被趕出科威特。

不得已,一家人只好搬到了約旦。

而拉尼婭則憑藉自己出色的商業能力,在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謀得了職位。

不過,她與蘋果的這段緣分,在不久之後就倉促被打斷了。

熱情、自信、美貌、智慧……

所有第一次見到拉尼婭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她吸引:「怎麼會有這麼完美的女孩?」[page]

約旦王子阿卜杜拉也不例外。

1992年8月,在一次宴會上,阿卜杜拉初遇拉尼婭。

▲阿卜杜拉和拉尼婭相識於一場宴會

只是驚鴻一瞥,就使這位年輕的王子情根深種。

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贏得這位美人的好感。

為了博得拉尼婭的青睞,阿卜杜拉使出了渾身解數。

本來並不是特別喜歡聊天的王子,在這一天,幾乎變成了口若懸河的演說家。

他竭盡所能,向拉尼婭炫耀自己在軍事演習中的出色表現,展示自己的雄性魅力。

這種炫耀行為,有點幼稚。

類似於小男孩在自己喜歡的小女孩面前吹噓。

但是拉尼婭卻始終笑著傾聽,沒有任何不耐煩。

原因只有一個,她也對王子一見鍾情。

宴會結束後,兩個年輕人留下了彼此的聯繫方式。

頻繁的約會,使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拉尼婭的思維方式,和西方女性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阿卜杜拉王子卻對此沒有任何反感。

他是真心喜歡拉尼婭的一切。

哪怕她和傳統的阿拉伯女性相比,是如此的「另類」。

因為愛,所以尊重。

只不過,當時的阿卜杜拉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份尊重,會給以後的約旦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1993年6月,阿卜杜拉和拉尼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相戀6個月後,1993年6月10日,阿卜杜拉和拉尼婭成婚

作為王妃,拉尼婭絕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賢內助」,不想只做王室的「裝飾品」。

她像英國的黛安娜王妃一樣,熱衷於組織公益活動,為約旦乃至世界各地的困難群體送去幫助。

她接受的西式教育,使她在公益活動中得心應手。

她濃厚的同情心,也使她在約旦民眾中贏得了美名。

不過,她的身份只是王妃。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依然要顧忌傳統的力量,無法盡情施展拳腳。

沒想到,命運很快把她推到了這個國家的前台。

1999年2月7日,約旦國王海珊病逝。

作為國王長子的阿卜杜拉,以王儲的身份繼承王位。

年僅28歲的拉尼婭,也隨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王后。

有了丈夫的大力支持,拉尼婭開始放心大膽地改變這個國家。

她致力於保護婦女和兒童的權益。

她從丈夫那裡申請大量資金,用於扶助身處困境的婦女兒童。

在拉尼婭的號召下,約旦的婦女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面對恐怖分子的叫囂,她鼓舞人民絕不屈服,抗爭到底。

除此之外,拉尼婭使王室樹立起了親民的良好形象。

這位美麗優雅的年輕王后,頻繁前往邊遠地區。

她給那裡的人民送去的不僅是資金,還有約旦王室的慰問。

她從來不肯端坐在王宮裡,指揮下屬來做這些瑣碎的事情。

她堅持親臨其地。

只有走到人民中間,才能知道他們究竟生活得怎麼樣,有怎樣的想法。

拉尼婭的舉動,使那些邊遠地區的人民非常感動:

這個國家並沒有遺忘他們。

可以說,拉尼婭打破了王室與人民之間的隔閡。

她曾堅定地說,自己「必須時刻與人民保持接觸」。

她也確實說到做到。

拉尼婭不僅影響著約旦,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2004年,拉尼婭被評選為「最優雅女性」;

就連美國《時代周刊》,也將她設為封面人物。

▲拉尼婭登上美國《時代周刊》

即使是最挑剔的西方記者,也不得不承認:

這是一位可以與黛安娜、傑奎琳並稱的偉大女性。

在以男性為中心的阿拉伯世界,這位曾經的難民,成就了自己的傳奇事業,樹立起了中東女性的新形象。

王室不是偶像劇,但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傳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寧成月

來源: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