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自私的代價

《呂氏春秋》有言: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帶著私心去看問題,就會什麼也看不見。

帶著私心去聽問題,就會什麼也聽不見。

帶著私心去考慮問題,就會使心狂沒有準則。

想要讓人生走得更長遠,就要少一點私心,多一點公德。

私視使目盲

有句話說: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

當一個人帶著私心去看問題,就仿佛戴上了有色眼鏡,無論怎麼看,都不會清澈。

《列子·說符》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了。

於是,他特別留心觀察那孩子的一舉一動。

他觀察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覺得他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

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覺得也是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

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覺得肯定就是他了。

總之,在他看來,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

後來,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裡了。

從此以後,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怎麼看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我們如何觀察這個世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有沒有私心。

存在私心的人,明明看到的是白的,也許就變成了黑色;明明看到的是直的,結果卻成了彎曲;明明看到的是圓的,結果變成了方的。

看上去這像個笑話,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又何嘗不常常上演呢?

一位領導因為看不慣自己的下屬,明明下屬很出眾,也覺得一無是處;

一位家庭主婦因為認定了自己的孩子是個「熊娃」,哪怕寶寶很優秀,也覺得他幹了壞事;

一位鄰居嫌棄樓上吵鬧,哪怕明明是外面打雷下雨,他也覺得是鄰居的錯……

長此以往,和「眼盲」又有什麼區別呢?

管中窺豹,終究只見一隅;一葉障目,終究不見泰山。

只有少一點私心,多一些客觀,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真實和豐滿。

私聽使耳聾

有句話說:

「失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意思是說,去除心中的私慾,處理公事才能公平;去除心中的成見,才能聽得進別人的忠言。

如果總是帶著私心雜念,只聽取片面的意見和建議,就難以得到全面準確的信息,難以掌握真相。

秦國有一位戰神叫做白起,他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征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有一回長平之戰,他本來想順勢攻下趙國,一舉解決困擾多年的難題。

沒想到,范雎嫉妒白起的戰功,故意向秦昭王建言,堅決反對白起繼續攻打趙國。

最終,白起被迫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他從此心灰意冷,再也不想干預軍政大事。

後來,秦國連續多次進攻趙國,總是攻不下。

沒奈何,秦昭王只好再次請出白起,希望他出征。

但白起幾次三番推說有病,不能參加。

就在這時,范雎又開始告狀,說是白起目中無人,不把秦昭王放在眼裡。

秦昭王一怒之下,就下令賜死了白起。

白起死後,秦昭王失去了一位得力戰將,而趙國卻軍心大振,可以說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為人處世,最要不得的就是偏聽偏信。

鬼谷子有言:「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

意思是說,聖人不會隨便苟同別人,也不會不苟同別人;不會什麼都聽,也不會什麼都不聽。

只有秉持一顆公心,始終明辨是非,才能察實情、聽真相。

學會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我們才能作出更加全面客觀的判斷,才能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私慮使心狂

俗話說得好:

「枯乾的果樹上,莫想摘取大甜梨;貪圖私利的人,別想做出好成績。」

人活一世,不能老想著自己。

如果什麼好事都想往自己身上攬,什麼名利都想往自己頭上套,就難免會失了人心、丟了人氣。

少一點私心作祟,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寬闊。

晚清時期,曾國藩和弟弟曾國荃率軍攻下了安慶,俘獲了大量金銀財寶。

曾國荃想當然地以為,自己和哥哥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這些金銀財寶少不得有自己的份。

於是,他就毫不顧忌地把大批金銀財寶往自己老家運送。

可曾國藩知道後,卻上書朝廷,把所有的戰功,都歸功給了其他將士。

他還要求弟弟,把金銀財寶部分上交國庫,部分分給將士。

曾國荃得知後,很不服氣,他不滿地對哥哥說:「憑什麼啊?這可是我們用命換來的!」

曾國藩卻告誡弟弟:

「讓功於人、讓名於人,才能率人。」

正因為曾國藩不爭不搶,做事總是把好處留給別人,把責任留給自己,所以湘軍上下都對曾國藩特別服氣。

後來,曾國藩終成為「晚清十大名臣」之一,名垂青史。

在他的教誨下,他的家族也世代興旺、代有英才……

成大事者,最要緊一個「公」字。

越是考慮自己,越會眾叛親離;越是捨己為人,越能得人擁戴。

做人做事,要學會退一退、讓一讓。

少一點精明,多一點豁達;少一點算計,多一點坦然。

得失淡然、寵辱不驚,才能否極泰來、福報自得。

心底無私天地寬,人到無求品自高。

自私自利,只會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大公至正,才能逢山開路、所向披靡。

餘生,遠離私心雜念,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葉淨寒

來源: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