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呼籲修法 防中資假港、外資之名買走高科技公司

立委王定宇、陳柏惟、經濟民主連合共同推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記者黃春梅攝)

為避免中資利用外資、港資、台商、及台灣人的名義規避審查規範,經濟民主連合29日公布「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如果法令再不修改,很多重要的高科技公司甚至包括台積電,將來有可能被中資買走。

經民連提出,台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3條及93條之一關於開放中資來台投資的規範條文是相當「古老的條文」。當時的時空背景是,2001年12月與2002年1月中國與台灣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行政院在2003年10月完成立法。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20年來中國加入WTO後,在世界各國資本擴張的影響,中資與外資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獨立經濟地位岌岌可危,港資與中資的界線模糊,最近很多香港商人組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以梁振英、董建華為首,集1500位建制派與商業人士),其實就是中共的統戰組織,多數港商都已加入。

賴中強:「我們的法規現在還拘泥港資不是中資,這樣下去我們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定都會受到衝擊。」

經民連提出現行法制必須因應,以填補中資管制規範的五大漏洞包括,「控制力」認定困難:中資繞道第三地,再進到台灣投資,來自第三地的投資算不算中資?第二,中資常假借外資或港資名義,利用規範較寬鬆的《外國人投資條例》、《華僑回國投資條例》向投審會申請來台直接投資。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呼籲不該拘泥港資非中資。(記者黃春梅攝)

經民連以南海控股的于品海為例,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旗下多維新聞擔任北京喉舌,卻聲稱自己是香港上市公司,仍以外資名義來台投資。經民連稱,他們在去年就擋下南海控股在台雙子星大樓投資案。

另外還包括假外資直接投資、以台灣人掛名及假外資證券投資,如果是直接投資還要經過投審會(投資審查委員會);如果是證券、財務投資,根據《外國人投資條例》、《華僑回國投資條例》規定,只要錢進來直接在上市公司、在集中交易市場買,不用經過投審會同意。

賴中強:「這個制度如果再不改,很多重要的高科技公司甚至包括台積電(台灣晶圓大廠),將來有可能被中資買走,我們的法治完全沒有任何防範能力。」

政黨輪替標準不一馬政府一度欲開放中資介入台灣國企

同樣也參與推動修法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提出,馬政府時代經濟部長尹啟銘曾提議國營事業除了石油、水利、電力以外,三大基礎外的國營事業,應該開放中資來台投資。還好後來被擋下來,否則除了油、電、水以外,中資現在可能出現在桃園機場、台中碼頭、台糖等,等於間接控制國營事業。而再經過國營事業交叉持股,他也能控制台積電、聯電。

王定宇:「當時是用當時的政治方法、政治衝突來做阻擋,我們認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穩定,要回到法律面。台灣面臨中國最近、面對中共威脅最直接。技術、資金面彼此這麼近、互相投資金額高。立法規範控制力。」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乾淨的供應鏈、乾淨的網絡,沒有模糊空間。(記者黃春梅攝)

根據台媒《天下雜誌》2012年的報導,時任經建會主委尹啟銘透露草案構想,將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比照WTO待遇,擴大開放中資投資項目。

在高雄港、基隆港、和桃園航空城的周邊「示範特區」中,中資可比照所有外商,可入股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金融業,以及參與重大公共建設,甚至承攬工程。

王定宇憂慮,國家安全隨著政黨輪替忽松忽緊,敵人一下「木馬」放進來,後面要再關就來不及了,所以很多事情應該透過修法,強化現有管制項目,使其法制化。

王定宇:「乾淨的供應鏈、乾淨的網絡,對台灣的經濟而言,沒有模糊的空間。在國家安全上,我們對有侵略併吞的敵國,經過投資掌握台灣的科技技術、掌握重要公司企業,我們不容許。」

中共立法要求公司配合搜集情報立委吁修法阻絕中資滲透

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指出,2018年4月27日,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在第14條寫明,「國家情報工作機構依法開展情報工作,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和配合。」

陳柏惟認為,中資對公司若有重大影響力便會左右公司決策,甚至進一步出賣公司相關情報,這不僅是對台灣經濟有所危害,甚至進一步讓台灣喪失加入民主國家經濟圈的資格。若要搭上國際民主同盟陣線,那把台灣的經濟體質打造好、完備民主防衛機制是很重要的課題,這正是此次修正兩岸條例對中資定義最大的用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