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共推「疫苗護照」 世衛說不可行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期間,各國國境封鎖,民眾出行受阻,航空、旅遊業等大受打擊。為了促進經濟及恢復國際來往,中國日前推出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護照」。不過,此舉則引起衛生專家及人權組織的擔憂。

正當世界各國為搶購疫苗而使出渾身解數之際,中國的疫苗外交做到了國際奧委會。中國將為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參賽者提供疫苗;中國還推出國際健康碼互認機制等,意圖藉此提升中國地位。

中國版「疫苗護照」在微信上線

與此同時,3月8日,全球第一款「新冠疫苗護照」正式登錄微信。這款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又名「防疫健康碼國際版」)程序可顯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及疫苗接種情況等,用戶可自行在微信下載。

值得注意的是,系統設置的回國人員需填報國外居住地、單位;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信息,以獲得歸國所需健康碼。中國有關使領館也可能要求當事人補充材料。出國人員則只需進行身份認證,就能自動獲得檢測記錄報告。

因安全考慮不願透露全名的中國媒體人劉先生戲稱,這款程序類似於已在中國推出的「健康二維碼」的延續。

「現在走到哪都要掃健康碼,坐個計程車都要掃。中國防疫歸根到底靠的就是強制隔離和嚴密軌跡追蹤。國際健康碼很可能意味著會根據國外疫情給入境人員評估威脅指數。」

微信此前連同中國其他手機程序推出用於自動跟蹤用戶活動軌跡的防疫二維碼,以綠色、黃色或紅色顯示他們的健康狀況。民眾必須接受掃碼驗證後,才可以使用公共運輸或進入公共場所。該系統隨之也被批評侵犯個人隱私,擴大官方對民眾的監控。

旅美中國律師彭永峰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感嘆,中國政府從不尊重民眾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泄露問題。新冠疫情的發生,賦予當局足夠的理由來實施更嚴密的管控。

「中國政權從本質上就是一個管控體系觸角無所不在的寄生政權,但凡有一點可能,它一定會事無巨細的全部統管起來。不管你身在何處,也不管你是哪裡人。」

新冠肺炎爆發後中國推出了健康碼,民眾通過微信或支付寶申請獲取,並用其作為出入各地的憑證。圖為一名男子正在出示健康碼。(法新社

中國要推行疫苗互認?

中國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早前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就推出健康證明表示,此舉為世界經濟復甦及跨境人員往來便利化提供「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星期一也表示,「中方願與各國探討建立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積極推動構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人員往來新秩序」。

劉先生分析說,目前中國新增確診病例全為境外輸入的情況下,這款號稱有助實現國際安全流動的系統,似乎更像是當局出於自身防疫考量。

「中國疫苗效果不理想,所以今年還要延續去年嚴防死守的防疫模式,國際健康碼就是為了監控境外輸入,降低國內防疫成本。」

世衛警告「疫苗護照」不可行

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的使用目前仍基於自願原則,而且也只面向中國公民。不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稍早報導,美國、英國和歐盟正考慮為已接種新冠疫苗者提供數碼護照。消息引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反對。

報導提到,世衛組織官員曾在今年1月底發布聲明強調,各國政府目前「不應將疫苗接種或免疫證明要求作為入境條件」。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辦事處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不久前向中國官媒新華網英文版表示,接種疫苗能防止新冠患者的重症,但不一定能防止患者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同時也不清楚接種後免疫力能持續多久,因此不建議推行「疫苗護照」。

美聯社日前的報導引述世衛緊急事務負責人瑞安(Mike Ryan)呼籲說,在所有人未能公平獲得疫苗前,以是否接種疫苗作為能否出行的條件,將進一步加深不平等和不公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