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8大千古家訓,樹立好家風,不養敗家子

1

千萬別耍小聰明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陸游家訓

陸游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為此他專門給子孫寫了一段的家訓。他告訴後代:孩子的品行應從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他認為,做人最怕小聰明,越是打小表露出聰明,越要多讀經書,陶冶其性,厚其品德,高其心志。

小聰明容易被聰明誤。喜歡耍小聰明的人,不願意下笨功夫,做事很容易淺嘗輒止。

很多事情不僅需要聰明,還需要足夠的堅持和耐心付出,才能取得成效,聰明的人可能就與此無緣了。

2

學以修身,學以立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諸葛亮《誡子書》

《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特色。《聖經》開篇就是上帝創造世界。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儒家的道德品行需要學而來,而基督教是信仰而來。

學,要立志,沒有遠大的志向動力不足;學,要耐得住寂寞,聲色犬馬、利祿功名皆有害於學。

3

慎獨,是第一自強之道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古人說:「威震四海,勇冠三軍;只沒本事,降伏自心。」

一個人可以征服外在的很多事物,但是克服內心的欲望,恐懼,情緒衝動等等,還是要困難得多,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越是在無人監督的時候,越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慎從事,就越能夠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當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完成作業時,身邊有沒有人監督,完成效率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成年人同樣如此。缺乏監督,少了外界壓力時,難免會將大把的時間用於上網聊天、玩遊戲等娛樂項目里。

一個慎獨的人,不會因外境外物外人的變化而改變積極進取的態度,因為時刻監督自己的,是那顆心。

時時自省過失,嚴於律己,則心安;外表持重,內心沉著,則身體強健;不斷追求仁義,則身心愉悅;思想誠實,待人真誠,則神清氣爽。

4

謙恭廉明,才能被人信服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范仲淹家訓百字銘

尊老愛幼歷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體恤鰥寡孤獨與弱勢群體同樣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品德。像現在在公共汽車上設有老弱病殘席,在乘車時設有老弱病殘孕專用通道,為百姓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就是「敬長懷幼」、「體恤孤貧」的直接體現。

大至一個國家,中至一個團體,小至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情愫,能夠發揚「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的精神。「滿招損,謙受益」,我們為人處事,要具備謙虛與廉明的品質,千萬不要驕傲自滿、恃權傲物。

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後代們要知道尊老愛幼、富有同情心,能夠戒驕戒躁、謙恭廉明,才能樹立威信,為人信服。

5

良心乃為人之根本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

——王陽明家訓《示憲兒》

心地,原本是佛教用語,指的是存心、用心。

存心就是光明良知,用心就是誠意。歸根結底,所謂「心地好,是良人,心地壞,是凶類」說的就是:念頭正時是良人,念頭歪時是壞人。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養心」、光明本心。一個人內心惡念蓋過了善念,就要做起壞事來;一個人內心不安穩、不安定,也無法做成事情。

王陽明的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樣,而人的行為就像果子一樣,如果蒂不好,果子會受到影響;如果蒂壞了,果子也會尚未成熟就墜落,甚至爛掉。

所以說,人一定要有良知並且心地善良,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所以說善是自身的屬性,人是性善的發揚。善良的人可以走的更遠。

6

要對物質財富充滿敬畏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

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不存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但浪費現象愈演愈烈,觸目驚心,不容忽視。一頓飯菜,不合胃口了,倒掉;一件衣服,不喜歡款式了,扔掉;一件家具,不合心意了,丟掉。每一件物品都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生產創造出來,勞動果實值得珍惜,否則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節儉,必不可少。

7

醒悟做事,反思做人

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顏氏家訓》

人早上出現過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錯了事,今天則應悔改。以防明天再出現同樣過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說得就是人每天要學會反思自己,改過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這也是顏之推著重告誡後代子孫應明白的道理。

8

不怕為時已晚,就怕止步不前

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備嘗辛苦,至晚歲事權到手乃有建樹,未聞早達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發舒,人事非歷練不能通曉。

——左宗棠家訓《與孝威》

自古以來,事業大成的人都是早年不順,久經磨練,到後來才有建樹,很少有早發達而成就很大的,天道是先收聚後勃發,人事要經過歷練才能明白。

左宗棠49歲仍為一舉人,三兩年後為至督憮,堪稱大器晚成。究其成功,可謂厚積而薄發,乃成經邦濟世之才。故今我等奮發圖強,謀功成名就,非可一蹴而就,切勿因早成而沾沾自喜,勿因遲至而憂愁苦悶,兢兢業業於所學,久之終有所成。

做任何事情,不怕為時已晚,就怕自己止步不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京博國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