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歐盟研擬法案抵禦併購 澳日印聯手重整供應鏈

作者:

歐委會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韋斯特格

新冠疫情大流行正深度地改變世界。歐盟委員會正研擬法案以制止外國國有企業大肆併購歐洲企業,澳日印三個印太地區大國則在聯手重整供應鏈。

彭博社報導,歐委會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韋斯特格(Margrethe Vestager)預計在下周三(5月5日)將提交一項立法草案。擬議中的新規雖未直接提及中國,但眾所周知,該法案主要是為了回應眾多歐洲企業的投訴,抱怨中國國企得到了他們無法比擬的國家補助。報導指出,中國的商業團體已對這項法規提出了抗議。

彭博社取得的草案內容包括:若在歐洲有5億歐元(6.04億美元)以上的收入,且在過去三年中,從任何一個外國國家獲得超過5,000萬歐元補助的公司,都將需要歐盟批准才可以併購合併歐盟企業。

歐盟希望,如果發現一家公司不公平地受益於外國政府補貼,包括無限制的國家擔保或信貸額度,從而削弱了歐洲的競爭對手,將可對該公司處以多達其年收入10%的罰款。

草案還警告:若外國企業從其國家補貼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歐盟可以取消授予該企業的政府合同。法案規定,在公司允許和外國政府知悉的情況下,歐洲官員可以檢查該公司在歐洲以外的辦事處。

事實上,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中企對歐洲企業的收購案背後,往往有中國國家的幕後介入。去年年底,一家荷蘭諮詢公司「Datenna BV」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10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歐洲的650項投資中,約40%的投資由中國國有控股公司高度介入或中度介入,其中包括一些先進技術領域的投資。

該研究還發現:在歐洲諸多的併購和收購案中,中國政府的影響力隱藏在層層的所有權、複雜的股權結構以及通過歐洲子公司進行的交易之下。然而,歐洲各國政府缺乏像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那樣強大系統,無法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審查國際收購案。

新冠大流行後,許多歐洲國家面臨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經濟衰退,更難以面對種種被收購的局面,迫使國家出面進行保護。去年12月,德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飛彈製造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收購德國北威州的一家從事衛星和雷達技術研發的企業。

今年4月份,義大利總理德拉吉透露:義大利政府此前已阻止中國企業收購一間義大利半導體公司。他表示將擴大國家對義大利企業的保護範圍。

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三國正在合作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供應鏈主導地位。日印澳三國貿易部長周二(4月27日)舉行視訊會議,正式啟動一項「供應鏈彈性協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分享有關供應鏈彈性的最佳實踐,承諾舉行投資促進活動,探討供應鏈多樣化的可能性。支持強化對數字科技的利用、支持貿易與投資多元化。

周二的聲明中沒有特別提到中國,日印澳部長們只表示,「由於一系列因素,一些供應鏈變得脆弱」,而這場病毒大流行「暴露了全球和該地區供應鏈的脆弱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