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曇花一現的「咸與維新」

作者:

嘉慶當上了皇帝,隱忍了三年,待太上皇乾隆去世之後,以雷霆手段,剷除了大老虎和珅。和珅之外,各類貪腐大小老虎,嘉慶陸續打了不少。嘉慶整頓吏治,打擊貪腐,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暫時剎住了乾隆晚期官吏貪腐的風氣。同時嘉慶嚴查各省錢糧虧空,治河賑災,體察民情,減免稅收,裁減冗員,讓世人頓有「咸與維新」之感。改革春風,撲面而來。

然而,嘉慶初期出現的「咸與維新」,卻沒有給大清國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在官吏選拔任用、官制設置、國庫管理、農商政策等方面,嘉慶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變革,他的「咸與維新」政策,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咸與維新」短期能挽回些許頹勢,但不能避免清廷走向衰敗。

在做皇子的時代,嘉慶就已表現了他守成的傾向,在一首詩中他曾寫道:「守成繼聖王,功德盡巍峨。」在扳倒和珅之後,就如何選拔人才,嘉慶指出:「自當率循舊章舉行。」嘉慶六年二月,嘉慶在諭旨中宣稱:「列聖舊章,自當恪守。」在嘉慶所作的《守成論》中,他系統地闡述了守成思想。「守成二字,所系至重」,之所以要守成,原因很多:其一,嘉定認為開國君主都神武過人,大清國尤甚,祖宗所訂立的規章制度完美絕倫,後世只需好好守著就是了。其二,如果妄行改革,則禍福難測。唐宋以來,凡提倡改革的君主都沒有好下場。在他看來,守成關係到王朝興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亡國之君皆由於不肯守成也」。

《守成論》是嘉慶的執政宣言,是嘉慶一朝乃至後世皇帝的執政綱領。守成的後果是,該怎樣還是怎樣。既然官員任用機制不能變革,選用的多數還是庸碌之徒。當運動式的反腐結束之後,官員們照樣貪污。既然不能開源節流,國庫照樣還是拮据。當歐洲開始工業革命時,清國還在原地踏步。嘉慶面臨的現實情況卻是怎樣?

大清國萬千民眾所面臨的根本問題,還是吃飯,要吃飯就得有地種,所以「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飯吃」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最高理想。但要吃口飯,要吃飽飯,是如此的不易。這需要老天蒙恩,風調雨順,有所產出;這需要聖王垂恩,與民休息,降低稅賦;這需要政府抑制豪強,控制兼併。假設這一切都能做到,農民仍面臨著一個棘手問題,這就是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與有限土地之間的矛盾,這是無法克服的。

乾隆五十五年人口曾達三億零七百四十六萬,嘉慶時的人口一直維持在三億左右,到了嘉慶末年則激增至三億五千萬。嘉慶時期的大學者洪亮吉經過實際考察後認為,人口與土地的比例應為一比四,才能維持一家的生計,「十口之家,即須四十畝矣。」然而在嘉慶時期,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積卻在不斷下降。嘉慶十七年的數據為,人均擁有土地二點七畝,這些土地所產很難維持生活所需,很難餵飽肚皮。全國範圍內有限土地與人口激增的矛盾,也是嘉慶年間無數民間起事的根源。

滿人以外來民族而征服中原,為了維系統治,其權力之集中前所未有,其對文化之鎮壓也空前絕後。無數苦痛的民眾,在絕望之中只能寄希望於民間宗教,於是「無生老母,真空家鄉」,「千年末世之劫」之類造說風傳各地,無數人在此旗幟之下揭竿而起,向皇權發起挑戰。面對此等頹勢,此等困局,嘉慶無心也無力去做什麼大的改革,他的選擇就是守成。

守成的嘉慶,在方方面面都以祖先成法為依據,時刻遵循不敢逾越。歷代帝王的實錄,成為了嘉慶晚年執政的依據。每個皇帝死後都要編撰實錄,編排實錄的本意是作為檔案而加以保存,不想在嘉慶看來,這實錄卻成為現實執政的根據。

嘉慶遵守祖宗成法到了極致,就連他挑選秀女,也要到實錄中參考祖先的做法,不知他對女人的口味,是否與他的祖先們一樣?對於編排實錄的官員,嘉慶予以了特別厚愛。嘉慶四年,考慮到天氣寒冷,實錄館的工作人員仍要日夜編撰。嘉慶特指示,在冬臘正三月,每月額外加賞五十兩銀子,作為取暖費用。

實錄成為嘉慶手中的萬能寶典,儘管前所未有的難題不斷湧現,但只要一恭閱祖先皇帝們的實錄,嘉慶立即能從祖先身上汲取經驗,加以處置。然而時代不同,人物不同,祖先們的成法、做法業已過時。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靠論語治天下,嘉慶沒有那份天資,他有的是勤奮,有的是翻閱列祖列宗實錄的刻苦精神,在他手中,實錄可治天下。他驕傲地宣稱:「朕綜理庶政,無不率由舊章。」

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與有限土地之間的矛盾,便表現為中國歷代王朝的周期興亡率。王朝末期,農民起義,不斷殘殺,消耗掉過剩的人口,隨後新的王朝建立,默默等待下一個輪迴。

除了自我殘殺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道路嗎?有,而且有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向外擴張,通過掠奪土地來滿足人口的需要。但這種擴張是有條件的,除了周邊有足夠土地和資源外,擴張者自身必須有足夠實力去戰勝被征服者,否則這種擴張就成了自殺。另一條道路,就是通過貿易使生產專業化,通過出口刺激其他行業發展,諸如製造業、商業、銀行業等,並由此產生適應經濟發展的政治組織及商業制度。最終,由於工商業的充分發展,導致一場經濟和政治上的全面革命。這種革命給人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使人類從古老的無法解脫的循環中掙脫出,這條道路,是工業革命後西方所經歷的道路。

但在古代中國,卻不可能選擇這條道路,相反還打擊、壓抑向這條道路發展的傾向。歷代王朝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乃是從商業發達中所產生的可能與變化,必然會終結以皇帝為中心的王朝統治。而採取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雖然從長久來看,王朝終究逃不開覆滅的命運,但總歸能延續幾代子孫的無上富貴榮華,而不幸與苦難,則由王朝的末代帝王來承載。

風雨飄搖之中,時間走到了嘉慶二十五年。此年,嘉慶去世。他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2015年10月25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東方白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