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古代設立言官和現在的鉗口

作者:

兼聽則聰,偏聽則蔽。

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的人是聰明人,喜歡偏聽偏信的人很愚蠢。

春秋時期,高繚在齊國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他從來沒有犯過錯,但晏子卻將他免職辭退了。

晏子說:「高繚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從來不說,所以我把他辭退了。」

可見,晏子能聞過則喜。他認為下級指出上司的過失,是職責。

封建皇帝為江山社稷計,也提倡諍諫,故有「文死諫,武死戰」之古訓。

此乃古帝王明目達聰之處。

封建專制時代的政府,設有言官,說白了他們就是專門挑刺,找皇帝毛病的官員。

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體制下較重要的機構,他們的職責,就是監督皇上、朝中大臣,並上諫挑他們的毛病。

諫官又稱言官或垣官,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審核詔令章奏。

中國古代社會十分重視對於中央與地方百官的監察,並形成一個十分獨特的言官群體。

言官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卻極為突出。職責就是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司、百官,巡視、按察地方吏治等。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衙門,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

所以,言官的輿論,對整個官場社會和廟堂,都有一種威懾力。

宋代司馬光言:「凡擇言官,當以三事為先:第一不愛富貴,次則重惜名節,次則曉知治體。」

可見,統治者對言官的道德品性及政治素質的要求,也是很嚴的。

由於言官對於皇帝的德行非常關注,那些遊戲大政、昏庸無為、生活奢靡的皇帝,就經常遭到言官的批評指責。

以致有的皇帝畏懼言官。

如萬曆帝。

一日,萬曆在宮裡演戲,忽聞巡城御史到,皇上急命停止歌舞。

萬曆坦言「我畏御史」。

監督、制約皇帝和朝廷重臣,是言官的主要職責。

明代,幾乎沒有一個首輔大臣沒受到言官的彈劾和抨擊。其中,大部分首輔大臣,都是在言官的輿論攻勢中倒下離職的。最突出的史例是嚴嵩,他專權亂政二十年,言官從未停止過對嚴嵩父子的鬥爭。雖然言官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重則被殺害,輕則受杖責、遭流放,但這些言官們仍然彈劾不止,終使嚴嵩父子慘敗被清算懲處。

可以說,如沒有言官們的冒死忠諫,明朝會在嚴嵩時代提前亡政。

皇帝也是人,他們喜歡讚頌,厭惡批評,也是人之常情。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高明,知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常理,明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古訓。

說到底,言官是為皇家政權服務的,但起碼能證明,皇家是允許批評的。

可現在呢?沒有專門批評上層的機關和官員了,也不許基層人士妄議。

什麼叫妄議?就是不許人議論國家大事。

憑什麼啊?

誰在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想堵億萬人民之口,這不太可笑,太不自信了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