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國貨櫃危機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 歐洲商品將漲價

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IfW)所長費伯麥耶爾(Gabriel Felbermayr)日前在接受"德國電信在線"採訪時表示,源自中國的貨櫃危機導致了全球供應鏈的混亂,德國消費者很快就會感受到猛烈的物價上漲。"亞洲出現了運輸和交付困難,我們也很快能從價格上感受到。今後幾個月,來自遠東的許多商品都將明顯漲價,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德國之聲17日的報導援引費伯麥耶爾認為,雖然一時難以準確預測物價總體漲幅,但是對於電視機、遊戲機等需求量較大的商品,其漲幅將接近20%。

貨櫃危機不僅僅造成了物價上漲,還造成了某些商品供應出現了短缺。據最新一期德國《經濟周刊》披露,宜家家具正計劃在2022財年削減歐洲市場5%、北美市場4%的供貨量,原因則是"亞洲物流吃緊"。

最新一輪的貨櫃危機開始於今年5月的深圳鹽田港。當時由於廣東省爆發了一輪小規模"德爾塔"變種新冠疫情,當局採取了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許多港口職工被居家隔離,導致鹽田港的吞吐能力一度減半。大量貨船因此無法進港,港口內則堆積了無數貨櫃無法運出。中國工廠需要的零部件、機械、原料無法及時抵達,中國工廠生產的電腦、手機、咖啡機則無法發貨。

儘管在幾個星期後,防疫措施大部分解除,港口也恢復了正常運作,但是積壓的貨櫃卻一時無法梳理完畢。

德國之聲的報導說,事實上,鹽田港積壓的貨櫃,只能算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場危機在去年秋天就已經開始:最早爆發疫情的中國,也最早控制住了疫情,因此在其它國家的工廠因防疫需要紛紛停工時,只有中國工廠的產能全開,導致中國出口貿易額暴增、出口順差連創歷史新高。這種"只出不進"的局面,很快就造成了中國市場上貨櫃緊缺,中國向歐美的運價也翻了十倍不止。儘管不少外貿商採取了"空箱回運"等緊急措施,卻依然不能緩解局勢。

一名不願具名的德國商界人士表示,這場起自2020年秋天的貨櫃危機,很有可能綿延到2022年。

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費伯麥耶爾指出,除了貨櫃危機,中國、美國的經濟目前正在迅猛復甦,也同樣造成了許多商品和物資供應緊張。"但是總體而言,全球經濟受到了物流危機的嚴重影響。中國的貨櫃危機十分嚴重。"

費伯麥耶爾警告說,今年的歐洲聖誕銷售季也很可能受到這場貨櫃危機的衝擊,因為許多商品都產自中國,而聖誕季商品的生產周期也往往長達幾個月。"由於運力緊張,今年12月,許多歐洲商店的貨架都有可能比往年更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