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編列兩千億台幣增加遠程飛彈 分析:嚇阻"第一擊"

台灣國防部近期傳出,將提出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約人民幣460億的)飛彈「全量產」特別預算案,用於加速提前量產各式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分析指因為台灣是戰略守勢,加上重層嚇阻,核心只有一個就是「第二擊」,所以有必要阻止對方不敢啟動「第一擊」。

傳台灣將編列預算發展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圖為雄風二型的反艦飛彈。台灣中科院官網。

台灣國防部近期傳出,將提出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約人民幣460億的)飛彈「全量產」特別預算案,用於加速提前量產各式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分析指因為台灣是戰略守勢,加上重層嚇阻,核心只有一個就是「第二擊」,所以有必要阻止對方不敢啟動「第一擊」。

綜合台媒報導,台灣國防部為強化國防自主作戰能力,希望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各類型精準遠程飛彈能夠提前量產。國軍現役有射程250公里至600公里內的彈種,包括雄二E飛彈、空射型萬劍彈等,增程型雄三「磐龍」反艦飛彈研發中。目前正在研發射程達1000公里以上的彈種,包括雲峰飛彈、極音速飛彈、增程型雄二E、增程型弓三等飛彈。

台灣國防部回應表示,「該依國家政策推動國防施政,並依「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審慎規劃籌建各項建軍備戰需求,以確保國家安全。有關下年度國防預算編列內容,目前尚在行政院審議當中,對於外界臆測內容,國防部不予評論。」

中共犯台形式將改採「岸對岸」國軍被迫拉長火力射程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上述的武器都是「跨海打擊」,因為2025年後中共犯台起了「質變」。

圖為雄二飛彈。(台灣國防部提供)

揭仲解釋,現階段中共若武力犯台,以聯合登島作戰而言,兩棲艦隊原是縱隊,再變成戰鬥隊形進行搶灘登陸作戰。

兩棲艦隊展開、換程大船換小船再靠海岸線前進,目前約離台灣陸地40公里的海面執行;國軍的防衛作戰火力,地面作戰炮火大概從30-40公里地面進行層層的攻擊。到了2025-2035年中共登陸作戰方式可能變成超地平線登陸或是直接岸對岸,直接從中國大陸用直升機或是用特殊的氣墊登陸艇,從中國沿岸出發就直接到台灣。

揭仲:「以後中共船團集結區展開區域最起碼距離台灣60-70公里,這邊造成一個結果,國軍原本在陸地上部署的陸軍地面的火力,就威脅不到中共的登陸部隊,在這種狀況下國軍被迫要把火力射程拉長,否則我們會出現火力空隙。」

「這是把台灣變成不沉的「神盾艦」,因為飛彈成本效益非常高,例如買一架F-18戰機要8千萬美元,一枚防空飛彈大約100萬美元左右,等於一架飛機可以換80枚飛彈。對於防衛一方這是非常重要的優先投資。」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對本台解釋,這筆台幣2千億元預算編列的目的。

蘇紫云:台灣是戰略守勢增加「第二擊」遠程打擊能力

蘇紫雲從從戰略角度分析,台灣是戰略守勢(strategic defense),在此情況下強調的是重層嚇阻(deterrence),要有反制力量(counter-force)的工具。從最高層的戰略原則(principle)是守勢,策略(strategy)是嚇阻,能力(capability)是遠程飛彈武器。

光六艇(61)雄二飛彈試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網頁)

蘇紫云:0340「很多人會把上海南京北京這些城市放進來,我覺得這是胡說(nonsense)這是冷戰時期的策略。另外也搞混『第一擊』與』第二擊』。0405因為台灣是戰略守勢,加上重層嚇阻(deterrence),核心只有一個就是』第二擊』。因為如果雙方都想』第一擊』那就會發生戰爭,那不是嚇阻!嚇阻是我讓你不敢啟動』第一擊』。」

張競提醒國軍軍備投資須符合建軍投資程序正義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受訪時表示,建構遠程打擊實力,在戰略算計公式中,不但要考慮其所能產生之嚇阻效應,更要通盤思考國際軍備管制規範,區域周邊鄰邦對此觀感與疑慮。唯有通盤考量國際社會與周邊鄰邦各項要素,才能精算出投資特定軍備系統,在戰略價值損益表上真正最後得失結果;絕對不能只思考預定打擊對象,就輕率下達決策。

張競:「國防施政必須依據建軍構想,軍備投資亦須依循章法,不可臨時起意從權便宜行事;特別是預算獲得與財務規劃,更是必須遵循國家整體財政構想,符合建軍投資程序正義。而目前打算採用特別預算支應本項軍備投資案,必須具有特定急迫性與必要性,否則對國家整體財政來說,必然就會引發高度爭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