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遍地鬼城6成財富在房地產,北京想救「已太晚」;蘋果切斷34家中國果鏈;

曾慶紅侄女房企面臨國有化;停電有多慘?廣東商人:生產線大亂;孟晚舟還是想回加拿大?土地出讓遇冷,地方支柱倒塌

蘋果切斷34家中國「果鏈」,半導體不存在彎道超車

曾慶紅侄女曾寶寶的房企面臨國有化厄運分析:她的靠山已經靠不住了

德媒:遍地鬼城6成財富藏在混凝土北京想救「已太晚了」

中國停電有多慘?廣東商人:「開2停5」生產線大亂

中國土地出讓遇冷風,地方經濟增長又一支柱倒塌

葫蘆里裝什麼藥?孟晚舟還是想回加拿大?

中國報告9月末外匯存底3.201萬億美元

————————————————————————

最近蘋果已經與34家中國供應商停止合作,央視高喊要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不過專家指出半導體產業不存在彎道超車。

恆大集團後,另一家內房「花樣年」又出現逾2億美元債務違約危機,其掌托人曾慶紅侄女曾寶寶暗指企業面臨國有化厄運,分析認為她的靠山已經靠不住了。

房企債務違約只是房市全面轉冷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頻頻出現土地流拍,令地方財政缺口越滾越大。

德媒分析指出,中國現在遍地鬼城,中國人六成財富藏在混凝土中,北京想救經濟「已太晚了」。

網傳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正在出售加拿大房產,知情人分析孟晚舟回加拿大概率有多高。

中國央行周四報告稱,9月末外匯存底3.201萬億美元,單月降幅創3個月來最高。

蘋果切斷34家中國「果鏈」,半導體不存在彎道超車

蘋果公司iPhone13系列智慧型手機開賣後,在中國各大平台遭遇「秒沒」的狀況。一方面負責組裝蘋果手機的富士康在中國加速招工,但是另一方面,據中國官媒央視財經披露,蘋果已經與34家中國供應商停止合作。

為確保iPhone13正常發售,蘋果公司早早將訂單委託給供應鏈上下游工廠。「果鏈」上負責整機組裝的富士康鄭州廠區,不得不加緊招工20萬人,加快量產。受惠於蘋果的訂單,2021年富士康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1960億元,年增長10.97%;淨利潤為67.27億元,年增長33.44%。

同樣是「果鏈」,去年被美國列入制裁清單的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今年3月遭蘋果從供應鏈剔除,市值一度蒸發人民幣近400億。當時歐菲光集團創辦人蔡榮軍還喊話,「不會因特定客戶業務停止而倒下,反而可以去掉包袱。」

歐菲光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歐菲光上半年的營收遭腰斬,淨利潤減少至3400萬元,同比暴跌超90%。

央視財經報導,在中國蘋果相關企業超過2千家,但是在華為被打壓以後,也讓蘋果公司明白了不能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蘋果不僅要搬到印度市場,目前已經有超過34家中國供應商企業被踢出蘋果產業鏈。

央視發聲表示,要儘快擺脫對蘋果的依賴,科技企業還是應該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並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走得長遠。

台灣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林修民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過去喜歡找網際網路賺錢比較快的方式,而不是在基礎科學、半導體、積體電路硬體方面下功夫,一旦遇上美國跟你玩「硬底子」實力,會發現他裡面都是空的。林修民引用中國晶圓龍頭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松曾說過的話,「在半導體不存在彎道超車。」

林修民說,中國聲稱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試圖彎道超車,這是一個很大的豪賭。第三代或其他先進材料,歐盟、日本很多公司更積極在做。所謂的「自立自強」不是一兩年,要幾十年努力都有可能無法成氣候。

中國停電有多慘?廣東商人:「開2停5」生產線大亂

今年8月底中國大陸20省市開始出現限電措施,東北三省各城市更在9月下旬出現多次拉閘限電,有些地區1天之內無預警多次停電,而製造業與外貿發達的廣東省也面臨同樣的問題。9月22日起,廣東全面工業限電,一般製造業停電4天,高耗能企業要停電1周。廣東揭陽工業區,每周限電「開1停6」生產線大亂。佛山、汕頭每周「開2停5」。

據《大紀元時報》報導,從今年6月起,中國已經1周停電2天,而廣東商人易劉飛於今年6月從大陸逃出,他說,很多同行都去越南,廣東省東莞市本來是世界工廠,但現在經濟已經很差。據易劉飛所知,許多外資公司選擇離開中國,但離開也得被中共剝一層皮,中共會用稅金或其它各種手段刁難,所以內資公司更難離開。而他在2020年中國新年期間、武漢肺炎初期,在湖北、湖南交界處拍了很多中共「封鎖」的視頻,上傳推特、微信朋友圈後遭公安約談、威脅,因而決定逃出。

易劉飛說,中國人太累了,沒有時間去思考,只能拼命地去賺錢,維持生活。但中共體制下,民生經濟每況愈下,疫情期間,運輸費用貴了不止十倍。他說,生產業不可能漲價,且接單利潤並不高,都只是在維持基本生存,唯一賺錢的只有共產黨。而現在要想換美金也很困難,一個人最多只能兌換5萬元,因中國現在很缺美元,所以仍鼓勵商家出口賺外匯。

曾慶紅侄女曾寶寶的房企面臨國有化厄運,分析:她的靠山已經靠不住了

繼恆大集團後,另一家內房「花樣年」又出現逾2億美元債務違約危機,引國內外高度關注。其掌舵人、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侄女曾寶寶,周四(7日)在微博稱,「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屁股決定腦袋的決策,交給屁股坐的最定的那個」。

中國金融學者陳有成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這是曾寶寶向當權者示弱的表現,暗示有意逐步放權,出讓「花樣年」的股份給當權者,而對於中國公私合營計劃經濟、「國進民退」的擔憂,自己也無法左右。

陳有成又稱,目前整個中共高層派系鬥爭,已延伸到包括恆大集團、碧桂園和花樣年等龍頭民企,以及海外上市房企,其產權鬥爭呈現「白熱化」,反映中國政府缺錢,又或是欠缺可用於宏觀調控措施的流動性資金。

中國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9月27日,今年累計有39宗內房債券違約,較去年多25宗,涉及金額達467.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59%。

今年以來,房企債務違約事件頻現,已蔓延至部分大型房企,包括中國恆大、花樣年、華夏幸福、藍光發展、陽光100中國、泰禾集團、新力控股、北大資源、中國泛海等。

德媒:遍地鬼城,6成財富藏在混凝土北京想救「已太晚了」

日前《南德意志報》指出,整整一代中國人從來沒有經歷過嚴重的經濟危機,而恆大破產卻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全面崩盤。《新蘇黎世報》則分析,北京如果著手處理債務頑疾,同樣可能導致經濟劇烈震盪。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有保證的混亂"為題,刊發駐華記者的評論指出,十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靠借貸拉動經濟增長,如今的恆大危機則有可能是混亂的開端。

"這不僅僅事關恆大這一間企業,而是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乃至整個中國經濟。在中國,60%的財富都藏在混凝土之中,這個比重在美國只有25%。假如恆大破產引發恐慌性拋售,隨之而來的房地產市場崩盤就會釀成嚴重後果,並波及政治層面。「

」如今,北京或者上海的一套房產,其價格早已和紐約、倫敦相當。唯一的細微區別是:在中國,房屋土地租讓期只有70年。而且,許多房產還處於空置狀態,找不到合適的租客。儘管如此,人們還是瘋狂投資房產。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泡沫,但是這個泡沫絕對不可以破裂,政府會阻止泡沫破裂。"

「若想可控有序地戳破泡沫,現在可能已經太晚,必要的改革措施拖延了實在太久。"

文章接著指出,掌握中國經濟命脈的大型國有銀行一直受到強烈的借貸限制,因此更傾向於借款給國資企業,包括煉鋼廠、水泥廠、電解鋁工廠。而這些企業和房地產息息相關,而中國的儲蓄者也同樣因為這一局面,除了房地產之外別無其他投資選擇。

"這些鋼鐵、水泥變成了房產,變成了一座座鬼城,還有許多新機場、高速公路,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許多地方政府因此不可救藥地背上了高額債務,但是經濟卻像北京所許諾的那樣維持增長。如今,整整一代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增長許諾開始變得不那麼牢靠,這場由國家煽風點火的經濟增長面臨著戛然而止的危險。"

瑞士《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同樣就恆大危機刊發了評論,中國必須徹底改革其金融借貸體系,讓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真正按照市場規律來評估放貸風險,而非像現在那樣依照政治判斷。但是,這會引起惡性循環:"只有當銀行能預判市場形勢時,才能重組其貸款結構;可是,要想知曉市場形勢,又必須先對其全部貸款進行重組。這就導致了一個巨大風險:什麼都不會發生,銀行也就突然不再借出一分錢,從而引發金融危機。緊隨其後的將是債務違約、大規模破產、失業潮,並引起社會動盪。為了緩解市場上的緊張情緒,中國央行已經多次為商業銀行注入流動性。"

"如何處理債務問題,將是中國今後幾年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要是中國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全球經濟都將面臨嚴重後果。"

[page]

中國土地出讓遇冷風,地方經濟增長又一支柱倒塌

中國城市土地拍賣情況近日發生罕見的冷場局面,民營開發商因遭到政府的借貸打壓而無力競拍。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情況將改變長期以來中國地方經濟發展嚴重依賴賣地收入的情況,導致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2020年中國雖然遭遇了大流疫的衝擊,但土地拍賣依然呈現大幅增長,總金額創歷史記錄,達到8.4萬億元人民幣,約1.3萬億美元

但是,從去年夏季以來,中國監管部門收緊了對民營地產開發商的信貸支持,導致土地需求持續下降。據路透社的統計,8月份,中國全國土地銷售金額按年比計算,出現了17.5%的跌幅。這是2020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路透社認為,土地需求的持續下降將會迫使地方政府削減開支和投資,從而導致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土地銷售在地方政府的收入中占比高達五分之一。

分析人士說,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會選擇增發債券,加重它們的債務負擔。它們甚至可能會加快實施引起很大爭議的地產稅。

今年2月,中國政府表示,為了更好地控制全國最有價值地區的土地價格,22個最大的城市今年只能夠進行三輪土地出讓。

在今年3至6月份的第一輪拍賣中,地產開發商因資金緊張而無力參加競拍,造成了土地需求的銳減。

在6至10月份的另一輪拍賣中,截止到9月30日,大約有40%的地塊不是退出競拍就是沒有人參加競拍。在前一輪競拍中,這個比例只有5%。

路透社說,天津有61塊地參加拍賣,最後賣掉的只有40塊。瀋陽參加拍賣的46塊地中只賣出了19塊。

中國自然資源部8月曾召開閉門會議,明確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讓政策調整,規定單宗住宅用地溢價率不得超15%,且不得通過提高起拍價方式調整溢價率。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說,天津、青島、成都合肥等地也陸續發布第二批集中供地詳情,新一輪供地制度正在形成,整個土地市場將迎來全新洗牌。

該周刊引用一個名叫張紅的地產業從業者的話說,「15%土拍溢價率紅線之後,爭搶地王的事情將成為歷史。」

信用評級公司穆迪預測,2021年中國土地銷售的增長率將是很低的個位數,明年會是負成長。而去年,中國的土地銷售的漲幅為16%。

穆迪公司的報告說,中國地方政府為應對這一問題可能會增發債券,這將會加重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

葫蘆里裝什麼藥?孟晚舟還是想回加拿大?

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離開加拿大短短几天,網絡上就傳出她在溫哥華的兩棟房子正在出售的消息。不過記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查詢後發現,卑詩省房產局的資料顯示,孟晚舟住過的兩棟房子仍列在丈夫劉曉棕名下,目前兩個房子也沒有在房地產公開交易系統中公開販售。

圖:孟晚舟離開加拿大前住在這間桑那斯區千萬豪宅中。

圖:孟晚舟位於溫哥華西28街的房子有人居住著

加拿大華人政治事務委員會聯合創辦人林雯也表示,儘管楓葉卡沒有更新,但孟晚舟還具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權,她的丈夫孩子也有加拿大身份。之前律師也證實,其丈夫的父母每年都會來溫哥華住4至6個月。以孟晚舟家庭情況,不可能切斷與加拿大的聯繫:「當然會想來,不只是孟晚舟一個人,像胡潤做過一個調查,70%中國富豪不是有外國居留權就是有外國護照,越是有錢的人越想往外面跑,中上層階級的也都想把小孩送出來留學。」

但林雯說,儘管孟晚舟想出來,需要擔心的是中共政府讓不讓她出來,現在馬雲等企業家都被看得緊緊的,任正非和孟晚舟等人也不見得真正享有行動自由吧。

中國報告9月末外匯存底3.201萬億美元

中國央行周四公布,9月末中國外匯存底為3.201萬億美元,較8月末下降315億美元,連續兩個月下降且降幅達0.97%,單月降幅創3月以來最大。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