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好日子就一天 習近平北交所黃了?震驚!陸不孕育齡夫婦5000多萬;

慫了!中共一年來首次為澳煤清關;地方債失控創新高,近半新債還舊債;陸8成鐵礦石靠進口;中美脫鉤 華爾街投行再迎噩耗

中澳關係緊張,中國此前全面喊停進口澳洲煤炭。然而,為了彌補境內煤炭供應缺口,中國近期首次為進口澳大利亞煤炭辦理了清關。

中共推出「開放三胎」政策後,出生率和結婚率仍雙雙持續下跌。近日中共又陸續在多個省份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分析認為仍是治標不治本,效果堪憂。

北交所上市後,除了首日外,成交量持續下跌。上周五成交量一度跌破首日的五分之一。

中共官方新發布的地方債數據顯示,地方債已經失控,近半新發行的債券用於償還舊債。

中國經濟滯漲風險加大,市場估計,未來幾個月內中共會通過降准來刺激經濟。

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今年上任以來,曾三度否決中資收購義大利企業。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除嚴禁科技關鍵技術外流中國外,也管制中國強迫勞動商品進入美國,未來將把資本管制列入範圍。

不禁了...中國為澳洲煤炭清關近一年來首次

聯合早報報導,中國海關資料顯示,10月份中國進口了279萬噸澳洲煤炭。

彭博報導指出,這些煤炭可能是之前未獲清關而滯留中國港口的貨物;隨著中澳關係惡化,中國從去年底就沒有放行澳洲煤炭進口。報導提到,這些煤炭中大部分是用於取暖的動力煤,但也包括鋼鐵廠使用的77.8萬噸焦煤。

海關資料上次記錄自澳洲進口煤炭是在去年11月。上個月美國分析機構Wood Mackenzie估計,中國港口有大約500萬噸澳洲焦煤和300萬噸動力煤正在等待清關。

大陸不孕夫婦高達5000多萬,中共開始力推「人工受孕」

在實施了40年的「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後,中國大陸的人口危機與日俱增。雖然當局今年5月推出「開放三胎」政策,大力鼓勵生育,但是大陸的出生率和結婚率雙雙持續下跌。

中共近日陸續在多個省份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計劃增加輔助生殖機構的數量。其中,四川省增建的輔助生殖機構數量最多,可達到20家;而安徽、陝西、江蘇等省將增建不超過10家。

大陸媒體稱,輔助生殖機構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不孕不育的夫妻用人工手段受孕,而試管嬰兒是其主營業務。

澎湃新聞引述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在1995年僅有3%,但最新調查顯示,從2007年至2020年,該比率已升至18%,不孕不育者已超過5,000萬人。分析指,中國近年來的環境和食品污染問題嚴重,是造成不孕不育的主因。

從今年9月起,央視等中共黨媒開始高調宣傳輔助生殖機構和試管嬰兒。而此前中共媒體對「試管嬰兒」的報導一般都持負面態度。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業內人士的話說,中共想解決人口問題,應在就業、住房、醫療及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提供支援。而中共當局試圖通過試管嬰兒這樣的「捷徑」提高出生率,無法改變出生率下跌的趨勢。

中國滯脹風險升溫!中共開始擔心經濟進一步下滑,勢放水催谷

中國經濟「類滯脹」風險升溫!時近年尾,因內需恢復乏力,供需結構仍不平衡,區域和產業板塊復甦分化明顯。市場估計,大陸未來幾個月內有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准)來催谷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有份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表最新報告,今年第四季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料按年增3.9%,在前高后低的態勢之下,全年經濟增長將達8.1%。換言之,大陸全年將實現6%以上增長目標。

該報告負責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經濟逐季回落,難以用基數效應、疫情反覆、天氣變化等外生因素來解釋,反而是大陸宏觀經濟政策的過快常態化、各種結構性政策的非預期性疊加等原因才是深層次核心原因所在。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日前出席CMF時,就坦言擔心大陸出現「類滯脹」,主因需求低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漲幅又居高不下,企業利潤將受擠壓,經濟風險「釋放過快」等因素所

日資券商野村證券指,近期一系列政府會議和政策報告顯示大陸開始擔心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並採取行動調整政策立場,以抵禦日益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其中,人行在第三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刪除「管好貨幣總閘門」、「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等字句。在信貸政策部分強調金融對於中小微企業和「雙碳」政策的支持。

該券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傳統貨幣及財政寬鬆措施或不能提振總需求,主因房地產調控、新一波疫情與「清零」政策角力、人民幣匯率強勢、原材料價格上升、地方政府融資受限制等。該行料大陸明年首季GDP疲弱,按年增幅或只得2.9%,屆時大陸政府才會解除部分房地產調控或限制。

就過了一天好日子,習近平的北交所降溫?

北交所上周一(11月15日)開出首日的慶祝行情。總計掛牌的81檔股票創下單日95億人民幣的交易量,在首日沒有漲跌幅的限制下,部分個股股價還暴漲高達5倍,讓蜂擁至交易所的投資人感受到錢潮的熱絡。

不過,這波慶祝行情只有短短一天,北交所上周二(11月16日)的交易量快速腰斬至45億人民幣,後三日更跌破30億人民幣,到上周五(11月19日)只剩五分之一,也就是20億人民幣的交易量,直至本周二(11月23日),交易量才又回升到30億人民幣上下的水位。

對此,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以「新瓶裝舊酒」來形容北交所,因為現行81檔上市的股票中,只有10檔是新股,其他都是之前死氣沉沉的「新三板」平移過來的,了無新意。

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學金融系副教授則持更悲觀的看法。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北交所根本是「舊瓶裝舊酒」,他質疑,「在新三版死了多少年的股票」現在還來北交所交易「怎麼盤活得起來?」。至於中國在深圳上海的兩大交易所早就陸續對標美國的「納斯達克」,推出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舊三板、新三板,都做得不怎麼起色,到了北交所還是拔高不出什麼新特色,當然是舊瓶。

[page]

地方債失控創新高,近半新債用作償還舊債

中共財政部周二(23日)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數據。今年1月至10月,中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6.49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6%,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再融資債券發行2.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5%。也就是說,今年地方債發行增加主要是由再融資債券放量所致。

中國獨立金融學者鞏勝利周二(23日)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中國地方政府目前缺錢的情況,「可能比任何時期都要嚴峻」,並估計今年地方債務或會超過30萬億元,而地方債務增加的趨勢,將會持續最少20年。

中國金融學者陳有成周二(23日)指出,地方政府的收入來自「稅、利、債、費」四方面,即是政府稅收、國有企業的利潤、發行債務,以及政府收取的罰款。他分析稱,地方政府之前的收入來源,主要依賴房地產市場和土地收入,但如今這兩方面的發展都不如以往般堅挺,加上從疫情以來,民營企業的經營也逐漸艱難,難以向政府繳納足夠稅收,讓地方收入減少,所以只能不斷借貸。

今年9月,彭博引述高盛研究報告指,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隱性債務)債務總額,已從2013年的16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去年底的53萬億元,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

報告解釋,「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即是地方政府以其他融資方式借入貸款,而不讓其出現在自己資產負債表上的一種借貸工具,但金融市場仍會視其為地方政府債務。

保護戰略資產,意總理德拉吉三度阻中資收購企業

義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的政府今年2月上任以來,為保護戰略資產,第三次否決中資收購義大利企業。

深圳上市的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發出通告,表示該公司試圖與半導體設備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香港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收購應用材料在義大利的螢幕印刷設備事業,但遭到義大利政府出手阻擋。

兩名政府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義大利內閣在11月18日的會議上作出這項決定。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喬傑堤(Giancarlo Giorgetti)建議否決,指出這項收購可能對具有戰略性的半導體行業造成影響。

義大利政府在2012年制訂「黃金權力」(golden powers)法案,賦予義大利政府特殊國家權力,保護「對國家利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資產」免於落入非歐盟成員實體。而根據一項效期至12月31日的臨時規定,「黃金權力」條款也可用來針對歐盟團體。

自2012年來,羅馬5度動用「黃金權力」以阻止義大利公司落入外國勢力手中,其中有4次涉及中資企業,而德拉吉政府上任以來已3度動用這項權力。

德拉吉上個月否決中資企業先正達集團(Syngenta)收購蔬菜種子生產商Verisem,今年4月則出手阻止中國深圳創疆投資控股公司收購米蘭一家半導體設備生產商的控股權。

華爾街投行再迎噩耗

為鞏固地位,習近平金權一把抓,整肅民企,並在民企內設黨組織,就近監控。英媒踢爆,目前有高達7成以上中國民企設有黨組織,有鑑於此,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除嚴禁科技關鍵技術外流中國外,也管制中國強迫勞動商品進入美國,近期則將資本管制列入範圍,美中金融脫鉤箭在弦上,對已經將大把資金進軍中國的華爾街投行,無疑是一大噩耗。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Rana Foroohar發表評論稱,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上周向國會發布年度報告,建議對兩國之間的商業祭出一系列新限制,不僅是對商品和勞動力,還有資本流動。

這份報告稱,中國共產黨一方面使用經濟脅迫和加強國家控制,推進獨有的政治體系;另一方面則積極爭取外國資本和基金經理人,為中共技術發展及政策目標提供金流。

美國的憂心有其原因,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援引中共組織部使用的數據指出,1998年,中國只有0.9%的非國有企業設有黨委會,到2008年這一數字上升到16%。.到2013年,設有黨委會的非國有企業擴大到58%,2017年更高達73%,數量達到190萬家,相當驚人。

Rana Foroohar表示,儘管強制上市公司每年報告「其營運中是否有中國共產黨委會並總結這些委員會可能參與的行動和公司決策」的想法,聽起來很極端,但近年來,中國民企與共產黨之間的關係難以切割。因此,若美國政府將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建議變成法律,影響巨大。

中國鐵礦石80%依賴進口,澳洲占六成

中國的鋼鐵產能是全球的一半,但鐵礦石80%依賴進口,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量占比超過六成。

據《華夏時報》11月22日報導,近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整體呈逐年上升態勢,2020年進口量11.7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80.6%。最近6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其中,從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進口的鐵礦石占到進口總量的80%,從澳大利亞進口占比超過60%。

全球四大鐵礦石公司包括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必和必拓集團(BHPBilliton),以及FMG集團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並掌握鐵礦石的定價話語權。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