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在教育孩子時,「紅臉」和「白臉」到底誰來做?很多父母都選錯了

在一個家庭中,教育孩子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卻成了一件難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通常媽媽都會比較和藹的說理,而爸爸卻比較暴躁甚至是動粗。就好像媽媽唱「紅臉」,爸爸唱「白臉」,這真的好嗎?其實一點都不好。

很多人或許覺得,無論誰做「紅臉」還是「白臉」,目的都是為了教育孩子,只要目的達到了,父母在此過程中扮演的哪個角色並不重要。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來自北京的陳建和方麗都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們婚後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莉莉。莉莉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可謂是受盡了寵愛,不僅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也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

但是要問莉莉喜歡爸爸多一點還是媽媽多一點,莉莉的回答是喜歡媽媽多一些。究其原因,莉莉提到了小時候的一件事。她說自己在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布置很多的家庭作業。她不僅不會寫,還寫得比較慢,當時是爸爸在房間裡,輔導她寫作業,爸爸在她旁邊一直唉聲嘆氣,時不時就提點一下莉莉,讓莉莉壓力特別大。

莉莉說自己的爸爸在讀書時期成績就非常好,腦子也轉的快,但是卻生了一個反應有點慢的女兒。莉莉還提到爸爸每次輔導自己作業,爸爸的心情就會變得有些差,在講題的時候,語氣就會重很多,態度也比較差。爸爸每次都問莉莉是否聽明白了,莉莉不敢說不明白,只是一味的點頭說明白了。

這時候媽媽就總是端一些水果或者點心進房間,讓莉莉休息一會再寫。爸爸就總是說寫完再吃,不然浪費時間。這時候莉莉總是會看向媽媽,媽媽就趕緊讓爸爸出去一會,讓莉莉先吃點東西。長此以往,莉莉自然會對媽媽有好感,對爸爸輔導作業一事總是有點戰戰兢兢。

但我們要知道,父親對於女兒來說就像是保護神或者靠山般的存在,當她這座靠山並沒有給她足夠的安全感時,在女兒心裡就會不自覺的離父親遠一些。

莉莉說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好像媽媽更愛自己多一點,因為每次媽媽都會安慰被爸爸罵哭的自己,爸爸對她的態度總是很嚴肅,雖然是為她好,但是總體來說,她更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我們可以看出,莉莉的爸爸在扮演一個「白臉」的角色,而媽媽在扮演「紅臉」的角色,而「紅臉」的這個角色仿佛更受歡迎。

莉莉還認為爸爸是男性,媽媽是女性,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女性情感類的問題,這時候莉莉只會考慮和媽媽談論,因為媽媽能夠理解並包容自己。如果和爸爸談論,或許爸爸會怪自己沒做好。

其實照這樣發展,莉莉只會和媽媽越來越親近,和爸爸相處就仿佛隔了一層膜,始終無法捅破。長久下來,父女關係就會疏遠。

自古以來,一直都說「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在外面打拼,女性在家相夫教子。其實父親的這個角色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女性雖然是溫柔賢惠的代名詞,但是在教育問題上,男性天性陽剛且獨立自主的表現更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高中生洋洋就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家庭里,洋洋的父親是一名小學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極有研究,他經常花很多的時間陪伴兒子,平常的周末都會一起爬山或是釣魚,培養了兒子獨立自強和勇敢的性格特質。

而洋洋的媽媽是一名幹練且聰慧的企業家,工作雖然很忙,但是也會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有時候她會批評洋洋的房間太亂,要求洋洋收拾整齊自己的房間,這時候洋洋爸爸就會和兒子一起收拾房間。

洋洋媽媽不讓洋洋爸爸和兒子一起整理,美名其日洋洋的事情洋洋自己做。洋洋爸爸也不辯解,很快就把妻子哄好了。洋洋覺得爸爸對自己很好,也不忍心讓爸爸一直幫自己收拾屋子,從此洋洋再也不亂放東西了

在教育孩子時,建議父親扮演「紅臉」角色,母親扮演「白臉」角色。陽剛的父親變得慈祥包容,溫柔的女性變得堅強幹練,不同的角色與男女性別互補,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極有可能出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育兒樹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