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裁員、緊縮、強監管、 失業率上升 緊日子來了?

在政策緊縮與強力監管之下,加上疫情與國際情勢影響,大陸各類型企業紛紛減少投資與支出,並開始大規模裁員,就業成為比防疫更嚴重的問題。

近2年來大陸許多快速成長與擴張的企業面臨了政策緊縮帶來的衝擊,已經陸續反應在整體的經濟景氣數據上。受政策緊縮影響的行業極廣,包括網路科技、房地產、文化傳媒、影視娛樂、教育培訓、房地產、電子遊戲等等,幾乎遍及民眾生活的各個層面上。而這些緊縮政策與高強度的市場監管措施讓非製造業的投資大幅下滑,而且已經反映在企業大量裁員與失業率升高的現象上,近期討論失業問題的人愈來愈多,普遍都擔心「緊日子來了」。

從美中貿易戰開打為大陸近幾年經濟成長減速開啟了序幕,當時財經界曾認為這只是十幾年來快速成長後的短期震盪,隨後美中貿易額不減反增,更增加了所有人對中國經濟將持續快速成長的信心,連新冠疫情爆發時都以無比的勇氣與決斷克服了危機,並以強勁的力道推動全球大流行後的經濟復甦進程。

不料在推動經濟復甦時,卻因社會與政治因素首先打擊影視娛樂業,高收入藝人被查稅補稅後,大企業連續被處以反壟斷罰款與營業整頓,加上美中關係緊張持續升高的壓力,大國競爭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才真正開始顯現。嚴格的監管與整頓似乎煞不住車,涉入緊縮與嚴格監管的行業愈來愈多。限薪令、減輕學童負擔、反壟斷、不當競爭、逃漏稅等等各種名目整頓數個行業,沒有明確名目的還能用上「共同富裕」的名義。

在加強企業監管力道與政策緊縮的同時,受到影響公司減少投資及支出,家庭減少消費,必然地會發生裁員減薪現象,連政府公務員都不能避免。雖然如此,參加「國考」競爭公務員職務的人數還比去年暴增40%,可見社會就業環境惡化之嚴重,讓更多人尋求鐵飯碗的保障。

大陸房地產業者連爆財務危機,大批從業人員被迫另謀出路。(圖/達志影像)

社會就業形勢惡化,大陸今年的公務考試參與人數暴增40%。圖為河南省鄭州市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考場。(圖/中新社)

中共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指出,今年11月大陸城鎮失業率為5.0%,屬於初次就業的16-24歲人口失業率為14.3%,就業主力25-59歲人口失業率為4.3%。乍看之下失業率不算低,但若與疫情大流行下的全球各國相比,還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只是失業的絕對數還是偏高,如果缺乏足夠的社會保障體系,對社會安定仍有相當大的威脅,何況,以過去經驗,官方統計數字常會經過美化,大部分人都相信實際情況會更嚴重。

外媒引述經濟與投資專家的分析指出,大陸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已開始惡化,在政策緊縮氣氛之下,網路科技企業被阻止赴美IPO,文化娛樂行業禁止失德藝人曝光,教育培訓業訂立嚴格課輔規定,房地產業因債務危機而受到嚴格金融監管,整個市場的委縮讓絕大多數企業都面臨不得不裁員的壓力。

大陸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已開始惡化,在政策緊縮氣氛之下,大多數企業被迫裁員,失業後重新求職成為民眾最優先事項。(圖/中新社)

例如,影視平台愛奇藝正在進行一次最大的裁員,幅度約2成至4成,短視頻平台快手亦裁減10%,百度則大幅縮減遊戲部門規模,赴美IPO受挫的大型網路公司滴滴出行因加強監管而決定大幅裁員,規模達數千人之譜。教育培川業新東方早已宣布年底前裁掉4萬多人,短視頻全球第一的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也自8月起裁減教育部門9成員工,其他部門裁員比例也在3成至7成不等,遊戲部門則全部裁撤。

剛奪下全球流量冠軍的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近期裁光了教育部門與遊戲部門,其他部門也裁員3至7成不等,緊縮業務的程度極為驚人。(圖/中新社)

至於受到疫情影響的旅遊服務業裁得就更嚴重了,深受財務危機困擾的房地產業也岌岌可危,裁減比例相當驚人。製造業受限於供應鏈斷裂與物流成本增加也被迫精簡人力,減碳政策與限電措施則讓高能耗產業關停掉更多耗費人力的生產線,原本期待由製造業擠出的勞動可以由第三產業吸收,但第三產業的狀況顯然更糟。

大陸的經濟發展也曾經歷過幾次裁員潮,若從改革開放的1978年起算,到今年為止大約經歷過7次大規模的「裁員潮」,每一次裁員後都發生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產業變革,許多行業與企業家們也在這些變革中起起落落,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推動大陸經濟與社會的前進。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每次經濟低迷的危機幾乎都是政治緊縮造成,然後通過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開放來化解,例如1990年代的「下崗潮」轉化為「下海潮」,就曾推動了大陸經濟與社會第2輪的快速發展,影響極為深遠。而在目前的政治緊縮氣氛下,這樣的規律是否會再次重演,外界可以拭目以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