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法簽超17億美元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 法方低調緘默

中共總理李克強2015年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July2,2015. REUTERS/Pascal Pavani/Pool Reuters/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2月16日(周三)與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前兩天,中國發改委在周一14日已經宣布,"最近"與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達成了一項在第三國合作的協議。法國尚沒有就這一協議發表公告。評論認為,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或利用與法國的合作繼續推進其在非洲的棋子。

七個合作項目六個在非洲

中國方面報相關道顯示,與法國的合作協議涉及七個項目,價值超過17億美元(15億歐元),"涵蓋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新能源等方面"。將在"非洲和中東歐等地區"進行的投資。

而根據法國«世界報»發自北京報導的信息,七個項目中的六個都在非洲。最重要的是關於達喀爾的廢水處理。這個項目得到了法國發展署和中國發展銀行的支持。

另有三個水電項目涉及加彭。其它與非洲有關的項目是將象牙海岸的一個港口現代化;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法國公司埃吉斯(Egis)將把幾內亞一條公路進行翻新。中東歐的項目在希臘,中國能源投資和法國電力公司將合作建設一個風電廠。

該協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5年6月,中共總理李克強正式訪問法國期間。在那次會議上,兩國發表了關於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然而,從那時起,法國外交官抱怨說沒有任何進展,北京繼續單幹,特別是在非洲,作為其巨大的"新絲綢之路"投資計劃(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的一部分。

法國為何低調

«世界報»報導分析,中國的公開報導和法國的官方沉默表明,巴黎不一定想在2月17日和18日號舉行的歐盟-非洲聯盟峰會前夕強調這一合作,歐非峰會的"目標是推出雄心勃勃的非洲-歐洲投資計劃"。在歐盟希望通過發起"全球門戶"倡議與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競爭的時候,中國公開的做法旨在提醒參與非洲事務的主要歐洲國家之一——法國注意其作用。

早在今年1月13日,也只有北京提到了共和國總統的外交顧問博內在"戰略對話"之際對中國的訪問,法國政府同樣保持了緘默。

中國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一名劉姓研究員在中國官媒新華社2月1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在第三市場合作的創新模式下,中國企業及其夥伴國可以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第三國共同開發項目。」世界報說,這是一個有趣的評論,因為西方批評中國將其在這些夥伴關係框架內共同出資的合同保留給自己的公司。

劉先生在文章中還建議,"為了讓中國公司更好地了解當地規則,政府應該建立一個有效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這名專家承認,爭端正在產生,中國尚未找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法。

«世界報»評論稱,隨著其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中國當然不能任由債務陷阱最終落在自己頭上。因此,它與法國的合作,更使它能夠將其棋子進一步推向非洲。

中法合作各自的優勢

路透社分析,法國是最早與中國建立第三方市場政府間合作機制的國家。中法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遵守東道國法律和政策,符合相關國家規劃的發展重點,基於經濟可行性、社會及環境可持續性,堅持互惠互利、協商一致、市場規則和公平競爭。從雙方比較優勢看,法國企業在先進位造、環保、工程建設等行業具有獨特優勢;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裝備製造、網際網路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雙方企業具有各自優勢和較強互補性,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潛力較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