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心理成長有3個重要階段,家長要高度重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孩子的成長是有關鍵階段的,而從小養成的習慣、學會的東西,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終身,或受益,或受損。

而相同年齡段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徵,父母了解之後就能夠針對性地觀察和理解孩子,幫助他們克服成長中的煩惱,渡過難關。

孩子心理成長的3個重要階段,分別為2-3歲;7-8歲;13-14歲。把握這三個年齡段,就能夠有的放矢地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1、2-3歲的階段

很多家長會簡單地認為:2-3歲的小孩子,不過是多了一些執拗和任性,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平日裡多哄哄、順著來就好。

其實,這個階段正是寶寶和父母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期。正確的親子關係,會讓寶寶的安全感倍增,與人交往的順暢度也會倍增。而整日處在惴惴不安中的孩子,大多在長大後會唯唯諾諾或者唯我獨尊。

所以,對寶寶的教育應該是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父母要重點為寶寶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在生活起居方面為寶寶做出榜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把尊老愛幼、真誠待人等貫徹到底;注重社會公德、個人修養和文明禮貌等等。

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夠在言傳身教的環境下,習得好的修養和習慣。

2、7-8歲的階段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經走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小學。也是孩子進入正式學習、接受正規教育的起始階段。

而7-8歲的孩子,通常不願意再被看做小孩子,也會形成一定的自我觀念。所以這個階段,父母不應該把勁兒較在孩子聽話還是不聽話上面,而是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良好習慣為主。

比如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獨立的生活習慣等等。

引導孩子閱讀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激發孩子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增加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和機會,逐步建立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只有做到這些,孩子的心理成長健康,就完成了一半。

3、13-14歲的階段

13-14歲的青春期少年,已經步入到了中學階段,是為人生打基礎的時期;從心理學上來講,同時進入到一個斷乳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出現強烈的獨立意向,但不成熟,具有獨立性和依賴性並存、成熟和幼稚共見的雙重心理特徵。

青春期身體變化大,孩子情緒波動也大,自控能力偏偏還不夠,所以,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保持和孩子的良性溝通,多多理解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願意相信父母,和父母成為「朋友」,從而父母才能夠真正的知道孩子的各種心理變化,做到對症下藥。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反叛心理很強,需要父母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多寬容和理解,少挖苦和粗暴。方法總比困難多,千萬不要隨便「放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提供者,既要提供物質幫助,還要提供精神供給,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順勢而為;

還要做好教育者,不但對孩子的課業成績關注,還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發展和行為習慣;

同時做好示範者,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自我修養,實施自我教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的陪伴孩子朝朝暮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