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法國、巴西新建核電廠 俄烏衝突後全球重新看向核電

中國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站的「華龍一號」機組今年1月併網發電。(中新社)

最近一些國家重新啟動興建核電計劃。今年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公開宣布,法國將從2028年開始新建6個核電機組,首台機組在2035年前投運,並在此基礎上再新建8台機組,到2050年添加2500萬千瓦核電裝機。

中新社報導,法國是其中一例。巴西也是,2021年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巴西礦業和能源部部長表示,未來30年,巴西將增加1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

3月10日,七國集團(G7)召開能源部長在線會議,討論俄烏局勢引發的能源問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在會上表示,G7能源部長均在會上同意,應該快速實現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包括使用核能。

除了計劃建設新的核電機組,很多國家「青睞核電」的另一個表現是,通過技術改進等手段,讓現有核電站延長服役期限。

核電站的設計壽命一般是40~60年,俄羅斯烏克蘭、法國、美國等國家的核電站建得較早,當時技術比現在落後。

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韓文科指出,現在很多上世紀建的核電站已經進入了中年甚至是老年階段,如果不廢棄,就需要通過維護和增加安全措施等延長壽命。

在新建核電項目或延長原有項目服役年限的背景下,全球核電市場也日趨活躍。市場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在最新發布的一份行業報中指出,2021年,全球核電領域總投資為440億美元。截至目前,全球在建的核電反應堆總計有52座,分布在19個國家,未來兩年內核電領域投資將呈現小幅上漲態勢;預計2022年,全球範圍內核電領域投資將超過450億美元,到2023年將漲至460億美元。在低碳轉型等因素的推動下,雷斯塔能源認為,從長期來看,全球核電市場仍較為樂觀,裝機增長仍將持續。

多國開始重啟核電,也有應對減排目標、資源枯竭、極端天氣等挑戰的考量。國際原子能機構對2050年的預測表明,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到2050年至少需要將目前的核電容量增加一倍。

馬克宏也在近期表示,如果法國不繼續投資核能,未來30年就需要90座海上風電廠,而此前法國10年才建成一座;如果完全依賴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將不得不高價進口化石能源。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表示,俄烏衝突後,石油、天然氣價格等大幅度提高,很多國家認為應吸取教訓,重新重視核電問題。他說,戰事是一時的,促進核電持續發展的因素主要還是傳統能源的低碳化背景。能源多元化是有必要的,一個電網裡面,假如有一定比例的穩定電源支撐,再加上清潔能源,電網就會穩定得多,抗擊極端外部事件的能力也會高得多。

他表示,隨著核電技術、運行水平和監管能力的提高,核電發展也呈螺旋式上升態勢。風能和太陽能等雖然清潔、成本低,但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因能夠穩定、持續、大規模地提供電力,發展核電是迴避不了的一個趨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聯合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