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岸田文雄在等地動山搖時?日本修憲的玄機

——海邊的西塞羅:自民黨「哀兵」大勝,日本修憲能一觸即發?

按照日本政壇的政治規則,推動此事的人一定是要以辭職來承擔責任的。岸田文雄好不容易才從安倍的背影中走出,「大柄在手」,時機如果不成熟,他是不會拿自己政治生命冒險的。所以他也需要等「天時」。說的玄乎一點,這事兒要看天意。如果最近幾年再有俄烏戰爭級的地緣地震發生,日本修憲的難度就是休閒。沒有的話,日本修憲的難度不亞於修仙。

雖然看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這「東風」其實很難來。

各位好,今天本想寫個長篇歷史稿子,但看了剛剛公布的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覺得還是想寫幾個字。

說實話,這兩天日本上演的劇情,挺有點玩「信長之野望」的感覺——

若說安倍遇刺是「本能寺之變」,中間這三天參議院選舉是「中國大返還」,那麼11日揭曉的投票結果,就是岸田文雄像豐臣秀吉一樣,用打著「復仇」旗號的哀兵,贏得了天王山之戰的勝利。

據NHK報導,當地時間11日,日本第26屆國會參議院選舉最後計票結果公布。日本自民黨獲得63個改選議席,獲過半數改選議席取得大勝。

在日本議會改選這個問題上,一直有一條紅線,那就是三分之二的議席數,如果參眾兩院持同一觀點超過這個議席數量,就可以推動修改憲法的議案,而後通過全民公投,如贊同者超過半數,則現行憲法將被修改。

你聽我這樣說可能覺得很簡單,但實際上日本的修憲難度係數幾乎是全球所有成文憲法國家中最高的,美國憲法好歹還隔上若干年就出個修正案,法國更是換一部憲法就換一個共和國。而日本自1947年該憲法由美國人替其起草生效之後,一個字都沒有修改過,是目前所有國家中持續生效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

當然,作為當年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授意起草這部憲法,並在其第96條中制定這樣苛刻的條款,初衷為了就是管住之前動不動就暴走的日本。

可是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一部憲法這麼長時間一字不易,國內一定會積蓄一股越來越強的力量,覺得憲法應該改改了(但需注意,持修憲意見的議員未必一定都是要修改憲法的第九條,既最著名的和平條款),天長日久,再高的門檻遲早也會被越過。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就是越過這個門檻的時刻。

被視為修憲勢力的自民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及公明黨在參議院占據的議席數量超過了三分之二。根據日本憲法,眾參兩院中的修憲勢力若均超過三分之二議席,即可發起修憲動議,此前眾議院已經實現這個目標。在未來三年內,日本議會隨時可以發動修憲的議案,而如果時機條件合適(如周邊發生戰爭,朝核危機加劇等),全民公投的確是有可能獲得通過的。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日本的修憲議程目前已經箭在弦上,只差一個突發事件。這兩年國際上確實不太平,未來幾年中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極大。

那麼為什麼日本會在此時達到修憲臨界點呢?

我看到很多議論認為是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導致大量「同情票」流向自民黨。這種觀點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嚴格的說,此次議會選舉中「進步」最大的不是自民黨,而是比自民黨更右翼的日本維新會,該黨在選舉獲得12席,實現了比改選議席數翻番的大躍進,在參議院總共占到了21席。中右翼的崛起和左翼的衰落,其實才是這次選舉體現的最大「大勢」。

所以這樣看來,此次日本大選和之前的韓國總統選舉一樣,對其造成最大影響的導火線應該還是突然爆發並至今仍在持續俄烏戰爭。

日本和俄羅斯雖然已經建交多年,但因為北方四島問題,兩國一直沒有簽署和平協議,所以相比與俄羅斯簽訂過多重協定的烏克蘭,日俄之間如果發生戰爭,俄羅斯甚至不算毀約。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無疑讓日本感到如芒在背。所以此次日本政壇的變天,更應該被視為是俄烏戰爭激起的漣漪。

[page]當然,我們必須糾正的一個謬誤是,對日本而言修憲「箭在弦上」,並不一定意味著「不得不發」。日本修憲雖然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這個東風,其實非常難來。

因為如前所述,雖然湊夠了足夠的議員,都說要改憲法,但這個憲法到底改哪一條、就算是改第九條又到底用什麼樣的措辭改到什麼程度,日本各黨派之間遠遠沒有達成共識——甚至日本自民黨內部這個共識也沒有。因為與正常的黨派不同,日本自民黨是美國人在上世紀中葉為了抵禦當時非常強勁的日本左翼黨派而強行拼湊出來的。嚴格意義上說,其實只是「黨派邦聯」,不僅內部派別林立,而且這些派別是可以公開存在並公布自己的主張的。本來,安倍晉三自2012年起長期執政,最大的手筆就是通過其政治手腕對自民党進行了改造,讓它至少看上去更像一個真正的西方式黨派了。

可是,就像織田信長在距離得天下還有一步之遙時突然刺殺一樣。安倍的突然遇刺,也讓自民黨的整合之路「中道崩殂」。至少暫時重新進入了群龍無首(或者可以說是群雄逐鹿)的狀態。

包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內的各派別領袖重新爭出一個高下來是需要時間的。雖然目前占據優勢,但如果搞的不好,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這場爭奪中被趕下台也很正常。

所以未來幾年內,到底是自民黨內部優先完成再次整合,推出一個豐臣秀吉一樣的人來成為新的「天下人」,還是「修憲黃金期」掐點到期,自民黨再次錯過這個窗口期,這都還是個未知數。

目前看,安倍死後,岸田文雄能否重新支撐起自民黨這個架子,至少還需要一次黨內重新協調利益的「清州會盟」,甚至是「小牧長久手之戰」。

更毋寧說,即便自民黨內部達成共識,還要再去與其他支持修憲的政黨完成協商、達成一致,這都需要時間。

綜合算下來,三年其實一點都不長,如果三年以後,這個「修憲窗口期」結束了,而日本依然沒有改成憲法,大家一點都不用吃驚,因為這才是高概率結局。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並不贊成中文網際網路上目前盛傳的「自民黨內某些勢力(或在美國支持下)為了擺脫安倍控制(或經濟利益)刺殺安倍」的陰謀論。就像我不贊成依據「受益最大,嫌疑最大」的原則認為「本能寺之變」是豐臣秀吉參與合謀的一樣。

客觀的講,俄烏戰爭一打,安倍是否遇刺,這屆國會選舉都一定是右翼大勝。安倍如果還活著,日本修憲、重新武裝的速度應該比現在還會快一些。刺殺時得不償失的,他們可以用更高明的其他手法,而暗殺這種陰謀萬一敗露,風險是極大的。

而說到風險,還有一個問題會讓岸田文雄不敢貿然提出修憲——那就是正因為此事日本自民黨謀劃太久了,所以真的要推動起來就一定要成功,如果不成功,按照日本政壇的政治規則,推動此事的人一定是要以辭職來承擔責任的。岸田文雄好不容易才從安倍的背影中走出,「大柄在手」,時機如果不成熟,他是不會拿自己政治生命冒險的。

所以他也需要等「天時」。

而退一萬步講,即便日本在無事的情況下勉強修憲成功,把「自衛隊」改造成正規的「國防軍」,並獲得戰力的提升都需要時間,這不是一個短期能做完的工作,在日本現行的政治、輿論體制下,國防預算激增、說服國民改變觀念,正常情況下,這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所以綜合算下來,讓日本在未來幾年內發生我們肉眼可見的劇變,只有一種機會,那就是國際局勢再次發生像俄烏戰爭這樣的重大變動。——就像芬蘭瑞典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可以借勢立刻觸發公投申請加入北約一樣。

總結起來說,此次日本參議院大選的意義,僅在於讓日本站到了修憲門檻上。至於能不能把這個門檻邁過去,這其實不是岸田文雄或者自民黨能說了算的事情。

說的玄乎一點,這事兒要看天意。

如果最近幾年再有俄烏戰爭級的地緣地震發生,日本修憲的難度就是休閒。

沒有的話,日本修憲的難度不亞於修仙。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