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青春叛逆期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機會!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

可怕的是家長把叛逆當「敵人」,錯過與孩子調整親子關係的最後時機。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生命主體的覺醒和自我意識的提升,對什麼都不再輕易盲從或依附,喜歡仰望星空、憧憬未來,嚮往自主獨立的自由空間。

青春期的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調整、教育的機會。

研究證明,青春期被家庭壓制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

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特質。

家長們,請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後的機會,處理好親子關係,把青春期變成孩子的修補期、助推期、黃金髮展期!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實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兩個最敏感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4—6歲,在這兩三年裡,孩子從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並對性別及環境有了最初的認知。

這一切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據,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第二個階段就是青春期,它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生的,換言之,它的質量基本取決於第一階段。

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與老師作對……

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係,而在青春期發生一些反常現象,比如網癮、打架、早戀或逃學等。

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呼朋引伴。

但有經驗的果農都知道,第一茬果實不能要,果樹要養,因為它們的營養還不夠豐富,還不足以承擔成熟的責任。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

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

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原因有二:

第一,它是成家立業的前奏;

第二,它是孩子留給家長的最後機會。什麼機會?

01調整和教育的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並因此而表現不良,那麼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給予彌補和引導。

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補,那麼他/她的一生將很難與幸福、健康、快樂結緣。

從多年治療與諮詢的經驗中不難看出,無論是高考減壓,還是親子關係,或是早戀、逃學、網癮、叛逆等。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與關愛,上述大部分問題都有解決的可能。

可如果將之推延幾年,對,只是短短的幾年後,當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樣貫穿於孩子們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為終生難愈的腫瘤。

再治起來,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治癒的可能性相當低。原因是,他們已經定型了,「炎症」已經發展為「癌症」!

02青春期傷害的惡果

青春期是孩子留給家長最後的機會,因此在這個階段,許多孩子也令家長十分頭疼。

有些明智的家長會以耐心地陪伴、引導等方式感化孩子,他們或求助於專家,或者與老師溝通……

無論這些舉動是否高明,總之,他們在付出心血,而這些心血,孩子不會視而不見。

只不過,那些回報有可能滯後。

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父母沒有這種耐心,面對表現不良的子女,他們仍然延續著十幾年前的管教方式。

比如在孩子5歲時遭到父母責打,15歲時還在忍受這種皮肉之苦。

這就等於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

我是不被父母關愛的(5歲時),我是不被環境接納的(15歲)。

那麼再過十年,25歲時,這個人就有可能發展出反社會人格或自虐傾向。

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將永遠伴隨其左右,地獄由此形成。

研究證明,青春期被家庭壓制和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

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要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特質,這一切,均玷污了美麗聖潔的青春期。

但此時的孩子還無法離開父母而獨立生存,因此,他們還會被迫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與傷害,並帶著這些傷疤走向他們的下一站:社會

怎樣把孩子的青春期變成「黃金期」

青春期不是"危險期"而是"修補黃金期":

媽媽:「今天給你蒸了一條大甲魚。」

孩子很欣喜:「哇,我好喜歡!」

「你要對得起甲魚,下次考試……」

孩子一下子沒了胃口「我不吃了,我去做功課!」

……

媽媽:「今天咱倆談談心,好嗎?」

孩子:「好哇!好久沒有和你談心了。」

「聽說王阿姨的女兒這次數學考了年級第一……」

孩子轉身離開,「那你認她做女兒吧!」

……

生活中,不經意間,親子的小船常常說翻就翻。

有家長擔心,青春期是危險期嗎?

如果說生命也有四季,那麼,青春期就是這生命四季中的春天。

青春期是連接童年期和成人期的黃金修補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青春期既是生命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變化迅猛的黃金時光。親子關係處理得好,青春期可以成為修補期、助推期。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生命主體的覺醒和自我意識的提升,對什麼不再輕易盲從或依附,喜歡仰望星空、憧憬未來,嚮往自主獨立的自由空間。

但青春期往往被過度妖魔化,猶如洪水猛獸,誇大了青春期的「負面形象」,使家長焦慮擔憂,設卡防範。

如何讓青春期階段的親子小船變成和諧的巨輪?

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要轉變觀念,回歸教育的本源。

青春期教育是一種美的教育,學會正確處理生命發展的重要階段。

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科學認識青春期,就像享受生命的春天一樣,擁抱春天般地擁抱青春期,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對接青春期孩子的話語體系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使用他們的特殊語言體系,家長可能讀不懂。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亦師亦友」,成為人生的導師,讓孩子信賴,受益終生。

不可否認,青春期會給孩子帶來新的不同以往的特點,但家長絕不能把特點當成缺點去糾偏。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對異性有感覺,如果家長真的把這個特點當缺點去糾偏,結果一定是剝奪並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對家長們的提醒

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擺正位置,塑造家長的理想形象,學會多微笑、多傾聽,多溝通。

家長應學習對接孩子的話語系統,避免語勢太強、語調太硬,提高自己的話語體系與孩子話語體系的適切度和投緣度,讓孩子在家長的話語中充滿獲得感。

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中,應更加注重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性、親和力和寬容度。

以體驗取代灌輸,以說服代替壓制,以對話替代說教,成為對話型、開放型的家長。

在與孩子的親近過程中,家長應更多些發自內心真情的微笑。

不僅要學會表達,還要善於表揚和鼓勵,多說孩子喜歡聽的話,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

多嘗試拿著「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亮點。

面對分歧,儘量彈性處理,不要刻意區分「對」與「錯」,顯示家長的權威和理性,而多從孩子的角度傾聽他們心聲,從認知、思維、情感上與孩子多溝通。

別把晚飯時間變成批評孩子的固定時段

一家人一起吃晚飯,理應是最好的親情交流,但晚飯時的「語幅」不應僅局限於分數,一位孩子就讀民辦初中的媽媽很焦慮:

孩子剛進六年級,每晚功課都要做到10點,家長不時進房間問孩子要不要喝水,遭到孩子反感。

很明顯,這位家長比孩子更焦慮,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不少家長還是習慣性地站在固有的位置上,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已經變化了的孩子,總是以恩賜者的身份打「悲情牌」,或以道德評判者和責罰者的身份打「強勢牌」。

當下,很多家長單方面擴大和凸顯了「監」的作用,並曲解為監視、偷窺等,更有甚者,還據此強化自己的所謂「親道尊嚴」和強勢地位,嚴重地傷害了本應有的親子和諧。

給家長們的建議

正確理解「監護人」的角色定位,弘揚人文情懷。

如:變「監護」為「呵護」、「陪伴」和「守望」,擴大「護「的一面,把特殊的愛獻給特殊的青春期孩子。

改變居高臨下、簡單粗暴的權威型或懲罰型教育,轉變為重平等、重呵護、重引導的教育。

學著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按照美的規律去營造青春期階段的親子關係,讓親子小船將變成和諧的巨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內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