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台灣對大陸出口創新低 分析:反映中國經濟疲軟

2022年1月至10月,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明顯減少,創18年新低,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疲軟。圖為2022年9月17日基隆港口的貨櫃。(I-Hwa Cheng/AFP)

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明顯減少,創18年來新低。台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這反映了中共經濟走弱的事實。

根據中華民國財政部11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相對其它市場,台灣今年前10個月對中、港出口表現偏弱,只小增2.2%;而對日本、東協、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則增了一至二成。

根據統計,僅今年10月單月,台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就下降了9.2%,為近20個月來新低,對其餘四個市場則呈正成長,其中對日本出口較上年同月增長最高,達18.7%,主要原因是電子零組件需求穩健。對東協增11.0%;美國增3.1%;歐洲增1.5%。

蔡美娜分析認為,對大陸和香港出口下降與中共的清零政策有關。此外,因樓市崩落等結構性因素而導致的中國經濟下滑,也影響了其對台進口量。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11月11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台灣跟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就開始有些轉變。當時美國對中共開始課高關稅,就有訂單陸續開始自中共移轉至台灣、越南和印度等,使這些國家受惠。

吳大任說,中共今年的防疫封控政策,是短期內造成遽變的主要原因。中共的清零封控政策直接影響生產和消費,台灣跟中國大陸之間是供應鏈關係,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部分是零組件,其中僅電子零組件就超過五成,在中國組裝成最終產品,再外銷到歐美國家。所以這段封控期間,中國的生產企業對台灣零組件需求一定是下降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黃芸芸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