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中恢復氣候對話 學者:北京有意止損

2022年5月24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年會「守護我們的星球和人民」分論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出席討論。

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剛剛閉幕,外界關注美、中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在會上如何互動。就有美國學者分析,在氣候變化大會以及稍早前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上,中方新聞稿的文句軟化,顯示美中關係的惡化有緩和趨勢。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與美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克里(John Kerry)11月15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會面了,這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今年八月訪問台灣、中國以叫停美中氣候商談做為報復後,雙方首次面對面。在此前一日,美國總統拜登才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G20)會晤,同意恢復美中氣候對談。

和克里對談後,解振華告訴中國官媒央視,中方已經和美方商定繼續開展有關氣候變化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正式磋商,同時,不排除面對面磋商可能性。相比解振華11月9日在記者會上譴責「我們宣布中美氣候變化的商談暫停,責任在美國」,中國氣候特使的態度在幾天之內有相當大的轉彎。

2022年11月17日,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與中國氣候問題特使解振華在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會議上。(美聯社

11月21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舉辦線上研討會,外交關係協會國際政治經濟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就分析,「中國對美國相對友善的語調,顯示習近平對內已經成功獲取第三任,因此他開始尋求達成其他政治目標。我認為,習近平現在的首要目標是與美國及西方國家交好,以讓中國疲軟的經濟得以復甦。」劉宗媛認為,北京已經意識到「清零政策」和美國對華出口禁令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因此,有緩和美中關係以挽回經濟頹勢的壓力。

劉宗媛更指出,拜習會後,雙方公布的對話內容顯示,北京有意為急速惡化的美中關係止血:「拜登與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會面後,白宮所發布的新聞稿指出,中、美雙方皆反對烏俄戰爭升級成核戰,儘管中方的聲明稿並沒有提到這點,但是,很多中國學者分析,這對於美中關係來說是很大的進步,因為這代表兩國已經脫離單純的對話階段,而開始對於未來的展望有一些共識,尤其在安全議題與氣候議題上。」

劉宗媛還補充:「中國的政治人物與學者都很實際,他們認知到美、中兩國對於彼此的期望很低是件好事。只要期望低,彼此對於另一方感到失望的可能性就低,雙方也不會因為失望而導致關係惡化。」

COP27「損失與損害」基金來源問題未解

儘管美、中兩國在氣候對話上有所進展,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的立場則與西方國家僵持不下。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張,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有「大國擔當」,協助補償貧困國家因氣候變化導致的損失和損害,而為此次大會新出台的「損失與損害」基金提供融資。

外交關係協會能源與環境高級研究員希爾(Alice Hill)周一在研討會上回答本台提問,進一步解釋西方國家的立場:「雖然中國在1992年被視為開發中國家,但是相比當時,中國的經濟已經大幅成長,同時,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全世界有1/4的溫室氣體都是由中國排放。中國應該要貢獻更多,以彌補其對於世界的危害。」

對此,中國代表團則主張,《巴黎協定》規定,已開發國家具有承擔基金的責任和義務,但開發中國家只需自願出資,因此,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不必負擔「損失與損害」基金融資。解振華還補充,雖然中國沒有責任,但是中國願意、也已經通過「南南合作」和綠色「一帶一路」等方式,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等發展中的大型經濟體與西方國家對於「損失與損害」基金來源爭執不下,也導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閉幕從18日推遲至20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