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塵封77年的愛情:君為國,我為君

85年前,她與他在福州西湖初見,互許終身新婚燕爾,他奔赴抗日前線,從此再無消息……

一 見 鍾 情

電話里,張淑英老人的聲音清脆,一口重慶口音的普通話中,依稀還有濃濃的蝦油味。

張淑英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碼頭附近,父母是生意人。14歲時,她隨父母搬到了台江洋頭口一帶,而「洋頭口」這3個字,便成了這段愛情的開始。

1935年春天,經人介紹,母親陪她到福州西湖與一個年輕軍官相親。去之前,她不太樂意,因為以前見過的軍官都比較凶。可初次與這位年輕軍官見面,她立刻就被對方打動了。

「1米75左右的個子,長得高大卻很溫柔。」老人說,「他問我會不會寫字。我回答會的。沒想到,他真拿出紙筆來,我便寫了『洋頭口』3個字,他看了讚不絕口。」

這位年輕的軍官便是來自重慶榮昌、黃埔軍校六期的畢業生鍾崇鑫。

訂婚一個月後,兩人在福州舉辦了婚禮,賓客有10來桌,細心的新郎官還特意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白色的長頭紗,「姐妹們都羨慕我好有福氣,找到了一個如意郎君」。

新 婚 燕 爾

老人的原名叫張秀珍,「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便給我改成了『張淑英』」。

1935年,農曆八月,鍾崇鑫隨部調往南京,張淑英也隨之前往。

從結婚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按照福州的習俗,叫我『阿妹』。」張淑英說,「他把每個月的軍餉都交給我,還鼓勵我多學文化知識,而且還不讓我洗衣服。」不過,他不喜歡妻子化妝和穿顏色艷麗的旗袍,「他總是說,『阿妹不化妝就很美』。」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鍾崇鑫隨部調往上海奔赴抗日戰場。兩人在常熟汽車站見了最後一面。「分別時,他突然從背後跑上來抱住了我。」老人回憶,「他流淚了,說,阿妹,我一定會回來的。」

77年過去了,老人一想到這個畫面,就會心痛。當年年底,張淑英還和丈夫通了一次電話,「崇鑫告訴我,他已升任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她一聽,心裡更緊張了,這意味著他要上前線去打仗啊。

「他說現在他請不到假,沒辦法回來看我。他還叫我不要擔心,照顧好自己。」張淑英說。這通電話過後,她和婆婆隨著西遷的百姓,一路從武漢到了丈夫的老家重慶。

「我相信,只要他活著,他一定會回來找我的。」張淑英說。

用 一 生 等 待

來到重慶後,張淑英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傻了,整天呆坐在一個地方,「一年又一年,我每天夜裡都要驚醒很多次,卻總是夢不到他。」

每年,她都會寫信去問鍾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沒有回應。直到1944年,在街上,她突然遇見了鍾崇鑫的戰友方維鑫。方維鑫幫忙聯繫軍長後,收到了一封回信:「兄陣亡,無法函告,軍座經常想起鍾兄英明才幹,至今耿耿於懷。」

讀完信後,張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苦苦等待7年的竟然是這麼一個噩耗。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她只好回去找父母和弟弟。

撫恤令收到了,但張淑英還想知道一件事:在1937年的那個寒冷的冬天,丈夫是怎樣殉國的?

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父母和弟弟去了台灣,張淑英卻選擇留下,「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都要守在這裡。」

終 於 找 到 你

1949年,經人介紹,張淑英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兩兒一女。「自清對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戀,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他,他已經刻在我的腦子裡了。我知道他陣亡後,就一直想知道他的靈位放在哪裡。可為了現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說出這段往事,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張淑英說,直到1988年,她才將這個心願告訴孩子們。

張淑英的兒子李長貴說,從1988年開始,母親的心願便成了家裡人的心病。後來,他們在時任87師少校師部參謀仇廣漢寫的《淞滬抗戰暨南京失守紀實》一書中查到這樣一段敘述:「城外部隊苦戰3日,打到12月12日上午,第71軍87師的3個旅已傷亡殆盡,259旅旅長易安華、參謀主任鍾崇鑫和旅部直屬部隊官兵全部陣亡於雨花台陣地……」

可他的靈位在哪裡呢?

2014年9月中旬,苦苦尋找了鍾崇鑫靈位多年的張淑英一家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了重慶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芳菲的電話。沒想到,當晚10時許,台灣志願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鍾崇鑫的牌位。

「我這輩子只痛哭過3次,上輩子欠他的,都是為他哭的。」

新婚宴爾她送他上前線,7年後得知他戰死,她一路哭著回家。70年後拿著與愛人的合照,又流淚了,她說是記事以來第二次流淚。93歲的她來到他的靈前,這是她一生中第三次流淚。

從 此 不 分 離

讓張淑英感動的是,志願者還將老人和鍾崇鑫的照片合成一張合影送給她。

找到丈夫的靈位後,老人又萌生了前往台灣祭拜的想法。在志願者的幫助下,2014年11月22日,老人在兒子的陪伴下,前往台北。

老人在飛機上,就像一個少女快要見到情郎,一直睜大眼睛望著窗外,嘴唇邊始終掛著淺淺的微笑。這樣的情感,她心中的美好或是遺憾,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吧。一起陪同前往的志願者芳菲也被打動了。

在台灣7天的時間裡,張淑英3次祭拜鍾崇鑫。抵達台北的當天,老人就來到忠烈祠,他的靈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個,「崇鑫啊,我來看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張淑英說。

第二天,老人又去了忠烈祠,「能多看他一會兒是一會兒吧」。

11月28日,離開台北的前一天,老人再次去與鍾崇鑫告別,「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這裡。也許,今後再也沒有機會相見,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和你說話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民國文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