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刀郎新歌《羅剎海市》洗版 歌詞曲風令人驚艷

沉寂多年的大陸歌手刀郎 ,日前推出新專輯《山歌廖哉》,其中一首歌《羅剎海市 》引發輿論關注,頻頻衝上熱搜。

今年52歲的刀郎 ,2004年以專輯同名單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出道,紅極一時,還憑《衝動的懲罰》獲全國「金唱片」獎。豪邁粗獷的曲風 、直白的歌詞 、滄桑渾厚的唱腔……從前的歌迷,都能感受到刀郎對愛恨情仇直來直往。

與刀郎過去的作品相比,近日網上流傳的《羅剎海市 》,無論是歌詞 還是曲風 都截然不同。

「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苟苟營,苟苟營當家的叉杆兒喚作馬戶。」有網友說,歌詞顯得晦澀,「沒點文化還看不懂」。

還有歌迷認為,刀郎沉寂多年後復出帶來的作品寓意深刻,聽起來酣暢淋漓,曲調包含了民歌、小調、搖滾等多重元素,可謂「曲風大變」。

由於《羅剎海市》與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故事同名,於是引發網友查閱《聊齋志異》的同名篇章,試圖解讀歌曲《羅剎海市》的「弦外之音」。

《羅剎海市》的故事情節很簡單:

話說中國兩萬六千里之外有個羅剎國。某日,一位叫馬驥的中原人去羅剎國經商,他發現羅剎國人長得都奇形怪狀,且以丑為美,以丑選官。在這個美醜顛倒的地方,人人對長相俊美的馬驥避之不及。後來,馬驥把臉塗得漆黑,大家反而交口稱讚,該國國王還因其「貌美」封他為官……

有人解讀刀郎的歌曲《羅剎海市》是在抨擊如今華語樂壇的「虛假繁榮」,有人認為他諷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丑為美」,更有人針對歌中「他見這羅剎國里常顛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的表述「對號入座」地認為,這是在評論歌壇往事,影射與樂壇多位同行之間的恩怨。

爭議之中,刀郎沒有接受任何採訪,但據多家陸媒報導,《山歌寥哉》的靈感確實來自《聊齋志異》,這是繼刀郎2020年發布專輯《彈詞話本》後,結合聊齋文本與民間曲牌印象的主題概念專輯。有觀點認為,《山歌寥哉》中的11首作品,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山歌」。

目前,這首歌登上大陸多個音樂播放軟體的熱搜首位,相關話題洗版各大社交平台,「羅剎海市」這一詞條在抖音的播放量突破3.6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佟亦加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