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扛不住了?北京願上談判桌

華格納叛亂的平息和烏克蘭攻勢進展的局限性可能會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帶來短時間的緩衝。但他說,這只是暫時的。「中國知名理論家猜測普京可能沒多少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現在必須應對輸掉他自己發起的與西方的大國衝突的風險。」

周一,在頓涅茨克俄羅斯控制區,一處被毀的房屋。

中國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了重要的外交和經濟支持。但在這場戰爭進入第18個月,交戰雙方都沒有表現出勝利或屈服的明顯跡象之際,中國政府面臨著一系列日益複雜的風險,使其更有動力推動俄烏展開和談。

俄羅斯準軍事組織華格納

(Wagner)在6月發動了令人震驚但卻短暫的叛亂,這引發了對於普京掌控權力的能力以及未來的俄羅斯是否會失去這位獨裁者的新疑問,普京被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稱為最好的朋友。這也使中國支持俄羅斯所帶來的風險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歐洲和美國官員稱,預計習近平將派遣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出席烏克蘭支持的一場國際會議,此次會議旨在擬定出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的條款。這將標誌著一個重大轉變,因為中國政府之前沒有參加該團體6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首次會議。

本周末將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這場會議試圖勾勒出潛在和平協議的原則框架,與會者包括一系列同情烏克蘭的大國,把俄羅斯排除在外。據俄羅斯塔斯社(TASS)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周三表示,這次會議是一個「騙局」,目的是建立一個反俄聯盟。

預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將出席此次會議,中方的參與將為美中就俄烏戰爭問題進行接觸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與會者將密切關注是否有跡象表明中國對這場衝突及其結局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接待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圖片來源:GRIGORY SYSOEV/SPUTNIK

中國與俄羅斯的戰時貿易遊走在美國所設定紅線的邊緣,導致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並引發相關審視升溫,包括在中國試圖拉攏的歐洲國家。中國繼續暗示對核武器可能被部署的風險存在擔憂,這既是對莫斯科的含蓄警告,也是施壓西方限制對烏支持。

中國的不安在上個月的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上顯示出來,當時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對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表達了嚴重擔憂。耿爽說,烏克蘭危機延宕至今,地面衝突沒有緩和跡象,軍事邏輯依然占據上風,勸和促談進展緩慢,形勢前景令人擔憂。他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勸和促談力度,推動早日實現停火止戰,問題得到政治解決。

耿爽對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內的更廣泛的戰爭風險進行了長篇論述,這與他今年3月在聯合國的發言形成對比,當時北京方面剛剛公布了一份關於解決俄烏衝突的12點立場文件。在3月份那次發言中,耿爽就他所稱的「恐俄症」抨擊了美國。

在最新的聯合國發言中,耿爽儘量減少了指責,而是把重點放在了糧食安全等問題上,他在講話中三次提到了糧食安全。幾天前,普京表示俄羅斯將退出一項允許烏克蘭糧食安全通過黑海的協議。中國是烏克蘭這部分糧食出口的最大市場。

總部位於印度的智庫Takshashila Institution的中國問題研究員Manoj Kewalramani認為,根據官方報導,人們的感覺是,中國的擔憂仍然圍繞局勢升級和外溢效應。Kewalramani一直關注中國政府官員的講話。

Kewalramani還指出,中共旗下的《人民日報》最近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表達了對美國正以這場戰爭為藉口開闢新戰線對抗中國的擔憂,比如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北約)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亞洲。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副院長張健發表評論稱,美國企圖將烏克蘭危機與亞太事務捆綁,恫嚇歐洲國家對華「脫鉤」,施壓歐洲國家參與美國所謂「印太戰略」。該研究院是一家設在北京的智庫。

雖然烏克蘭之戰的交戰雙方似乎都未占上風,但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會給中國帶來外交和經濟方面的影響。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試圖將自己定位為和平使者,但也有幾次出現了失誤,例如今年4月份,中國駐法大使似乎對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主權的法律依據提出了質疑。現在,習近平欽點的外交部長秦剛神秘離任,也給中國的外交努力蒙上了陰影。

習近平曾在今年春天努力斡旋俄烏衝突,包括派遣外交官前往歐洲宣傳2月份首次發布的12點立場文件,但幾乎沒有採取任何後續行動。在三個月前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進行一次戰時電話會談之後,習近平與澤連斯基再無對話,不過他繼續保持了與普京的溝通。

由於習近平與普京關係密切,中國政府無法說服西方官員在這場俄烏衝突中把中國視為中立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普遍對習近平和中國感到不信任,24個國家的71%受訪者認為中國無助於全球和平與穩定。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Philippe Le Corre認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對中國的經濟、中國在全球的發展目標以及中國在歐洲的形象都是不利的,但中國政府尚未明確調整其傳遞出的信息。Le Corre說:「沒有人被中國提出的『12點和平計劃』打動,秦剛訪問歐洲時也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12點計劃呼籲停火,批評者認為其結果是約20%的烏克蘭控制領土被割讓給俄羅斯,其中包括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6月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後不久對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Richard Haass說,中國試圖「搞平衡」,既要支持俄羅斯,又要努力將自己表現為中立者與和平力量,「這方面的壓力日益明顯」。

不過,布林肯說,一旦旨在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外交努力有可能取得成效,北京方面對俄羅斯的「某種程度的影響力」或許有用武之地。

預計習近平將派遣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出席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烏克蘭支持的國際會議。圖片來源:MAXIM SHIPENKOV/EPA/SHUTTERSTOCK

對中國的歡迎折射出拜登政府以恢復接觸為目的努力,但據10名共和黨籍參議員最近致布林肯的一封信稱,任何關於北京方面扮演調停角色會損害中俄關係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他們呼籲勿讓中國政府參與調解烏克蘭危機,稱美國政府的政策不應允許中國為自己對俄羅斯的支持開脫,或利用這場戰爭為自己謀取更長遠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法國智庫Institut Montaigne的特別顧問Francois Godement說,歐洲人不太相信中國會秉持中立的立場,他對中國的外交能力持懷疑態度。今年3月,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達成了恢復外交關係的協議,這似乎彰顯了中國的外交能力。

Godement最近寫道:「中國的真正優勢在別處:在於中國大幅增強的對各方的商業和技術吸引力,在於中國由此作為一個無法迴避的合作夥伴不容忽視,而且具有獎懲能力。」

習近平尚未公開回應普京在華格納叛亂期間似乎面臨的挑戰,但分析人士稱,這很可能令他感到不安。時事通訊「GZERO Daily」最近概述了為何中共領導人可能會被迫向莫斯科施壓以結束戰爭。該通訊稱,他正在給普京一個俄羅斯總統不能(或不會)為自己創造的「台階」。

習近平對俄羅斯的支持似乎沒有動搖。例如,他在七月會見了普京的一位盟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Valentina Matvienko),幾天後又冷落了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中國在7月還更為低調地歡迎了烏克蘭貿易特使卡奇卡(Taras Kachka)到訪北京,並誓言增加中國從烏克蘭的進口。

Godement認為,中方的說法「保留了足夠的模糊性,使中共日後可以聲稱他們從未支持過普京的戰爭"。

中國與俄羅斯不斷深化的貿易面臨審視之際,西方國家正尋求通過將俄羅斯排除在全球經濟之外、限制其獲取武器的途徑,來進一步懲罰莫斯科方面入侵烏克蘭的行為。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最新的聯合國發言中強調了糧食安全。幾天前,普京表示俄羅斯將退出一項允許烏克蘭糧食安全通過黑海的協議。圖片來源:BIANCA OTERO/ZUMA PRESS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7月發布報告稱,中國的國有企業向俄羅斯出口了船舶導航設備、干擾技術和噴氣式戰鬥機零部件,同時還進口能源並為俄羅斯船舶承保保險。該報告還援引了媒體的調查結果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和半導體。

但上述美國情報報告稱,由於相關活動使用中國空殼公司、歪曲事實的文件以及複雜的供應鏈,很難知道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俄羅斯逃避了制裁和出口管制。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甘思德(Scott Kennedy)最近在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他在訪問期間沒有聽到任何結束戰爭的嚴肅主張,只聽到烏克蘭應該接受停火的說法。甘思德說,他遇到的一位專家警告說,西方應該明白,俄羅斯走投無路可能會部署戰術核武器。

「這個結論並不令人意外。他們沒有批評俄羅斯,也沒有建議俄羅斯恢復理智並撤軍,而是把這個搬出來,當做讓美國和西方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另一個理由。」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Craig Singleton認為,華格納叛亂的平息和烏克蘭攻勢進展的局限性可能會給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帶來短時間的緩衝。但他說,這只是暫時的。「中國知名理論家猜測普京可能沒多少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現在必須應對輸掉他自己發起的與西方的大國衝突的風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