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蓄滯洪區補償不合理將導致百萬人返貧

——2000年制定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標準,現在採用是否合理?

作者:

2023年京津冀洪水過程中河北省受災最為嚴重,388.86萬人受災,直接損失958.11億元。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財政一共預撥15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給河北和天津。依據2000年國務院頒發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8月13日河北省向蓄滯洪區受災群眾發放預撥的補償款11.9億元,補償範圍為7處蓄滯洪區涉及到13個縣(市、區)的700多個村。有報導稱,河北省衡水饒陽縣饒陽鎮南關村的每畝農田補償標準為200元。

對此有記者問筆者:中共官方補償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現在採用是否合理?

筆者的回答是:不合理!

第一,早在2006年6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部等部門關於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就提出「補償公平」,要求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就是說在《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頒布不到六年,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已經認識到2000年制定的補償標準不能體現「補償公平」這個問題。

第二,國內不少學者撰文指出,現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已不再適應新階段蓄滯洪區管理的客觀要求,應儘快修訂完善。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財政收入的提高,使國家有能力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補償過低的問題。有學者建議,要以維護公平公正為導向,遵循「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將防洪受益地區省級政府納入補償資金承擔主體,構建合理的橫向補償機制。2023年京津冀洪水過程中河北省負責人提出「河北要當好北京的護城河」,受益的是北京,北京就應該成為補償資金承擔主體。水利部長李國英提出「保北京保雄安新區」,那麼受益的是北京與雄安新區,它們就應該成為補償資金承擔主體。

第三,2020年淮河洪水過程中啟用了蒙窪等8個行蓄洪區。當年9月7日安徽省公布了《安徽省2020年國家和省級蓄滯洪區居民財產損失補償標準表》。安徽省對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標準遠遠高於2023年河北省的補償標準,例如2020年安徽省對糧食作物的補償為每畝749元,常規經濟作物每畝1326元,蔬菜和特色經濟作物每畝4405元。2020年安徽省補償標準的實踐,證明了2023年河北省依然使用2000年制定的補償標準是不合理的。

圖1:2000年制定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中的補償標準表,圖片來源: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2/26/content_5574372.htm

圖2:2023年河北省對農田的補償標準是200元一畝,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3:安徽省2020年國家和省級蓄滯洪區居民財產損失補償標準表,

圖片來源:https://www.huoqiu.gov.cn/public/6618991/36476362.html

河北省按照2000年制定的標準進行補償,結果將是百萬災民一夜返貧。

關於補償和賠償之間的區別,筆者在《荒唐的治水:蓄滯洪區建城鎮,城鎮變為蓄滯洪》[1]一文已經有論述,這裡不再重複。

一、2023年京津冀洪水發生一個多月之後,分滯洪區內的洪水依然沒有全部退去

2023年7月28日至8月2日海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量155.3毫米,降水總量初步計算為494億立方米,超過1996年海河流域大洪水。受連續降雨影響,海河流域5大水系(漳衛南運、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22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永定河、大清河發生特大洪水,子牙河發生大洪水,這是1963年8月以來海河流域發生的最大洪水災害。國家水利部將這次洪水災害定名為「海河『23.7』流域性大洪水」,許多媒體和社交媒體將其稱為2023年京津冀洪水災害。

據澎湃新聞的《數字復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一文,北京:截至8月8日,全市累計轉移群眾8.2萬餘人,因災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沖淹、沖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搶險救援犧牲5人。還有18人失蹤,包括1名搶險救援人員。此次洪澇災害共造成近129萬人受災,房屋倒塌5.9萬間,嚴重損壞的房屋14.7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2.5萬畝。共接報地質災害369起,是多年平均數量的10.5倍。其中門頭溝遭遇了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強、受災範圍最廣、經濟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全區40個村需要重建。

河北:全省累計轉移群眾175.74萬人,其中蓄滯洪區97.84萬人。截至8月10日,河北省因災死亡29人,其中6人為先前失聯人員,目前還有16人失聯。全省有388.86萬人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31.97萬公頃,其中絕收13.15萬公頃,倒塌房屋4.09萬間,嚴重損壞房屋15.55萬間,全省直接經濟損失958.11億元。

天津:截至8月13日,天津全市累計轉移安置人數86484人。

《維基百科》報告道:截至2023年8月18日京津冀地區超五百萬人受災,超過180萬人緊急疏散,已經造成62人死亡,34人失聯。其中河北省受災最為嚴重,388.86萬人受災,直接損失958.11億元[3]。

截至2023年8月底,河北省東淀蓄滯洪區內的洪水還沒有完全退去,群眾生活無法恢復正常,洪水損失還在持續加重之中。

對於2023年京津冀洪水造成的人員死傷與財產損失,許多媒體與社交媒體都有評論,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討論的重點是補償標準是否合理。

二、中共官方補償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現在採用是否合理?

2023年8月12日《河北日報》發表報導稱,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8月11日召開的河北省防汛救災暨災後重建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防洪規劃,河北省依法設立了13處蓄滯洪區,與水庫、河道及堤防共同組成全省防洪工程體系,有力保障了流域防洪安全。在本次大洪水中,依據國家防總批覆的流域洪水調度方案,河北省依法依規啟用了7個蓄滯洪區。截至8月10日,7個蓄滯洪區累計分洪41.2億立方米,最大蓄滯洪量23.5億立方米,最大淹沒面積1399平方公里,當前淹沒面積1239平方公里。目前,7個蓄滯洪區均已進入退水階段,大陸澤基本完成退水,小清河分洪區也即將完成退水,其餘蓄滯洪區正在加快退水。下一步,河北省將依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286號),對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住房,無法轉移的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水毀損失,按照程序做好蓄滯洪區運用補償工作[4]。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是2000年5月23日國務院第28次常務會議通過,2000年5月27日由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簽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86號發布,並自發布之日開始施行的。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蓄滯洪區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有利於蓄滯洪區恢復農業生產;

(三)與國家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蓄滯洪區所在地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蓄滯洪區的安全建設和管理,調整產業結構,控制人口增長,有計劃地組織人口外遷。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第五條規定:蓄滯洪區運用前,蓄滯洪區所在地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蓄滯洪區內人員、財產的轉移和保看護作,儘量減少蓄滯洪造成的損失。

[page]

根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第十條與第十二條的規定:

對於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的水毀損失:農作物、專業養殖和經濟林,分別按照蓄滯洪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50%—70%、40%—50%、40%—50%補償;

住房,按照水毀損失的70%補償;

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按照水毀損失的50%補償。但是,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的登記總價值在2000元以下的,按照水毀損失的100%補償;水毀損失超過2000元不足4000元的,按照2000元補償。

對此有記者問筆者:中共官方補償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現在採用是否合理?

筆者的回答是:不合理。

其實早在2006年頒發《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自己也已經認識到這個補償辦法是不合理的。

河北省政府只提到2000年5月23日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卻不提矢口不提2006年6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部等部門關於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45號)。通知稱,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的若干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關於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開篇就指出:我國多暴雨洪水,洪澇災害頻繁。在修建水庫攔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的同時,設置一定數量的蓄滯洪區,適時分蓄洪水、削減洪峰,對保障重點地區、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幹線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加,許多蓄滯洪區被不斷開發利用,調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蓄滯洪區的建設與管理滯後,安全設施、進退洪設施嚴重不足,蓄滯洪區已成為防洪體系中極為薄弱的環節。上述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一旦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將難以有效運用蓄滯洪區,流域防洪能力將大大降低。同時,由於蓄滯洪區內人口眾多,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補償救助等保障體系不完善,蓄滯洪區一旦運用不僅損失嚴重,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具體到補償問題,《意見》在「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中提出「補償公平」;

《意見》在「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中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補償救助等保障體系」;

《意見》(十)更是提出具體要求:完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等保障措施。要總結近年來蓄滯洪區運用補償工作的經驗,進一步研究補償機制,包括補償對象、範圍、標準以及財產登記和補償程序等,適時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蓄滯洪區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要制訂實施細則,規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工作程序和內容。積極開展洪水災害損失保險研究,建立有效的洪水災害損失保險體系,化解蓄滯洪區洪水災害損失風險,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提高社會和群眾對災害的承受能力。

《意見》在「加強組織領導」中再次提到要「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可見,國務院以及下屬的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早在2006年就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提出補償公平,提出要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2006年到2023年,17年過去了,國務院以及下屬的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一直都躺平,修訂《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此外,《意見》要求的將蓄滯洪區調整與分類,將蓄滯洪區內人員外遷;或者以安全區(圍村埝、保莊圩)為重點進行安全設施建設,保障群眾正常生活,避免經常性、大範圍的群眾轉移;加強蓄滯洪區內人口管理,實行嚴格的人口政策,嚴禁區外人口遷入,鼓勵區內常住人口外遷,控制區內人口增長;編制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並將蓄滯洪區風險程度向社會公布等等措施。同樣這些措施也沒有實施。

所以,中共官方補償標準是2000年制定的,到2023年依然採用,是不合理的。

三、國內學者早就指出《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的不合理

劉品、楊檸、李淼在《蓄滯洪區常態化補償機制研究》[5]一文中直接指出:現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已不再適應新階段蓄滯洪區管理的客觀要求,應儘快修訂完善。

劉品等提出了要以維護公平公正為導向,遵循「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將防洪受益地區省級政府納入補償資金承擔主體,構建合理的橫向補償機制。劉品等提出這個建議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主席令第88號)第七條和第三十二條中分別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蓄滯洪區予以扶持」「因蓄滯洪區而直接受益的地區和單位,應當對蓄滯洪區承擔國家規定的補償、救助義務」。比如2023年京津冀洪水過程中河北省負責人提出「河北要當好北京的護城河」,受益的是北京,北京就應該成為補償資金承擔主體。水利部長李國英提出「保北京保雄安新區」,那麼受益的是北京與雄安新區,北京與雄安新區就應該成為補償資金承擔主體。

王艷艷、李娜、俞茜、王靜、丁志雄、韓松在《我國蓄滯洪區建設管理問題及措施研究》[6]一文中也指出,《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需要及時修訂:「已經頒布實施20餘年,建議根據實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及新的需求及時修訂。擴充補償對象為『蓄滯洪區內具有常住戶口或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將交通、水利、供電、通信等與群眾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公用設施水毀損失納入補償範圍;優化補償程序、簡化汛前居民財產登記(變更)工作等。」

王艷艷等在文章中特別提到:「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我國GDP總量達101.3567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是1978年的40倍;人均GDP72000元左右,是1978年的27.3倍;國家財政收入18.9萬億元,是1978年的23.6倍。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財政收入的提高,使國家有能力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財力的不斷擴大,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都有能力進一步加大對蓄滯洪區的相關投入,進一步提高對蓄滯洪區的財政支持力度,為促進蓄滯洪區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保障。」

四、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財政一共拿出15億元人民幣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給河北與天津

儘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國家財政收入高度20.37萬億元,但是在2023年京津冀洪水過程中,中央財政的投入力度令人十分失望。

財政部、水利部在8月9日緊急預撥10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7],支持天津、河北對國家蓄滯洪區運用期間群眾的農作物、專業養殖、經濟林、住房、家庭農業生產機械等水毀損失予以補償,幫助災區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8月19日,財政部、水利部在再次預撥5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8]。

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財政一共預撥15億元國家蓄滯洪區補償資金給河北和天津。15億元占2022年國家財政收入20.37萬億元的0.007364%。

2023年8月13日,河北省開始向蓄滯洪區受災群眾發放預撥的補償款[9]。河北省水利廳副廳長李娜介紹,河北省本次共預撥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資金11.9億元。該項資金補償範圍為7處蓄滯洪區涉及到的邢台市寧晉縣、隆堯縣、任澤區、南和區,保定市涿州市、高碑店市、定興縣,廊坊市文安縣、霸州市、永清縣、安次區,以及衡水市饒陽縣、滄州市獻縣等13個縣(市、區)的700多個村。

[page]

按照澎湃新聞《數字復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報導,河北全省累計轉移群眾175.74萬人,其中蓄滯洪區97.84萬人。11.9億元補償資金分配給蓄滯洪區轉移群眾97.84萬人,平均每人可獲得補償金1216元。就是對於災後維持基本生活需求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圖4:7處蓄滯洪區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人民網

圖5:7處蓄滯洪區啟用時間,圖片來源:央視網

圖6:河北省涿州市居民被緊急轉移的情景,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圖7:河北省東淀蓄滯洪區淹沒情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報導稱,河北省衡水饒陽縣饒陽鎮南關村的補償標準是200元一畝[10]。每畝農田補償200元,顯然是遠遠低於2000年制定的標準,對於農作物,按照蓄滯洪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50%—70%補償。

按河北省玉米平均畝產1600斤、平均每斤玉米價格1.00元人民幣計算,每畝農田補償在應該800元到1020元之間。補償每畝800元到1020元,尚不能彌補種子、化肥、農藥、機械、電力、水費、人工、土地流轉費的生產成本。

按照《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的登記總價值在2000元以下的,按照水毀損失的100%補償;水毀損失超過2000元不足4000元的,按照2000元補償。就是說,對家庭農業生產機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總數的最大補償額是2000元!每一位讀者可以大致估計一下自己家中的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總價值,就可以客觀地得出:2000年制定的中共官方補償標準,到2023年依然採用,是不合理的。真如前中共黨校教授蔡霞推文所言:「這哪是對災民進行國家補償,簡直就是打發叫花子。這樣的『國家補償』令人髮指![11]」

照這個標準進行補償,河北省起碼有一百多萬災民將一夜返貧!

五、一國兩制?2020年安徽省動用蓄滯洪區的補償標準比2023年河北省高出很多

如同2023年,2020年中國自然災害比較嚴重,主要是水災,長江、淮河流域都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洪澇災害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89.6億元,中央財政拿出1000億元資金救災

在2020年淮河洪水過程中啟用了蒙窪、南潤段、邱家湖、姜唐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和荊山湖等8個行蓄洪區。

2020年9月7日安徽省蓄滯洪區運用補償工作領導小組公布了《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2020年國家和省級蓄滯洪區居民財產損失補償標準表》[12],主要補償標準如下:

糧食作物:每畝749元;

常規經濟作物:每畝1326元;

蔬菜和特色經濟作物:每畝4405元。

居民住房:

農房損毀輕微:每平方米50元;

農房損毀較重:每平方米120元;

農房損毀,嚴重或倒塌:

磚混結構:每平方米840元;

磚木結構:每平方米700元;

土坯結構:每平方米560元。

轉移人口:每人840元(按15天計算,每人每天56元)。

安徽省蓄滯洪區運用補償的範圍超出了2000年制定的《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都有具體規定,比如一頭豬補償1047.7元,一頭牛補償11207.3元。而河北省對此均不予補償。

按照安徽省農村住房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當農房損毀嚴重或倒塌,對磚混結構農房的補償可達25.2萬元。這比河北省涿州市對購買了農房保險的房屋最高賠償費為4萬元[13]還要高出許多!

問題的關鍵是:2020年,習近平是中共總書記,2023年,習近平依然是中共總書記。為什麼2020年安徽省對蓄滯洪區居民財產損失補償標準要比2023年河北省高?而且還高出很多?!難道是2023年中國的國力遠不如2020年?

注釋:

[1]王維洛:荒唐的治水:蓄滯洪區建城鎮,城鎮變為蓄滯洪,議報,2023年8月24日,https:///?p=251132

[2]澎湃新聞記者何沛芸:數字復盤: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澎湃新聞

∙綠政公署,2023年8月18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67084

[3]維基百科》2023年京津冀暴雨,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2023%E5%B9%B4%E4%BA%AC%E6%B4%A5%E5%86%80%E6%9A%B4%E9%9B%A8#%E5%90%84%E6%96%B9%E5%8F%8D%E6%87%89

[4]記者郝東偉:截至8月10日累計分洪41.2億立方米,河北日報,2023年8月12日,刊登在《中國雄安網》,http://www.xiongan.gov.cn/2023-08/12/c_1212255259.htm

[5]劉品,楊檸,李淼:蓄滯洪區常態化補償機制研究,水利發展研究2022(1),刊登在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網,https://www.waterinfo.com.cn/xsyj/zjgd/202205/t20220518_34330.html

[6]王艷艷、李娜、俞茜、王靜、丁志雄、韓松:我國蓄滯洪區建設管理問題及措施研究,中國防汛抗旱2022(4),刊登在《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網》,https://www.waterinfo.com.cn/xsyj/tszs/202208/t20220809_34722.html

[7]財政部、水利部再次預撥5億元支持國家蓄滯洪區受災居民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來源:財政部網站,2023年8月21日,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8/content_6899263.htm

[8]同上

[9]記者李巍:河北蓄滯洪區受災群眾首期補償款開始發放了,來源:河北日報,2023年08月14日,刊登在《人民網》,http://he.people.com.cn/n2/2023/0814/c192235-40530295.html

[10]政府給河北受災蓄滯洪區發放補償款,每畝200元,村民感動落淚!來源:偵姐有料,2023年8月15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IC6BJ6VK0552O25P.html

[11]蔡霞@realcaixia,2023年8月18日,https://twitter.com/realcaixia/status/1692430993477849220

[12]關於印發2020年蓄滯洪區運用補償範圍、補償對象及補償標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來源:安徽省財政廳,2020年9月7日,刊登在《霍邱縣人民政府網》,https://www.huoqiu.gov.cn/public/6618991/36476362.html

[13]傳保定洪災補償標準:遇難者每人2萬房塌賠4萬,新唐人電視台,2023年8月17日,https://www.ntdtv.com/gb/2023/08/16/a103768051.html,報導說:8月16日,網上傳出保定市災後重建辦公室11日發出的通知,內容是要各地官方執行剛出台的《保定市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相關政策》。通知蓋有保定市發改委的公章。在「農房保險保障政策」部分,文件規定,每戶房屋保額為4萬元,亦即房屋倒塌也最多賠償4萬。另外,每戶室內財產保額最多5千。參保地區人員死亡的,每人賠償5萬。文件沒有提到「未參保地區」的災民是否能獲得賠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