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自力更生還是改革開放?中國歐商會:你不能既要又要

作者:

中國歐洲商會本周二(9月19日)發布了《歐洲企業在華立場文件2023/2024》。該報告強調了過去一年間中共官方發出的「相互矛盾的信息」,並指出,歐洲企業很想了解「中國到底希望與他們建立什麼樣的關係」。9月20日,中國歐洲商會主席Jens Eskelund表示,「作為歐洲商會,我們希望避免去風險化成為保護主義的藉口。這將是貿易的毒藥,也將會是在華外國企業的毒藥」。

美聯社周三報導稱,中國一月份重新開放邊境的決定令歐洲企業欣喜、意外。許多人相信,經濟將會迅速反彈。然而,對於許多公司來說,這種反彈未能實現。儘管旨在改善營商環境的官方公告已經出爐,但一系列以國家安全為重點的立法,也不斷深化著不確定性:歐洲企業認為,這些立法增加了其在華經營的合規風險。

中國歐洲商會的這份報告詳細介紹了在華經營的歐洲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並向中國政府提供了1000多項解決這些挑戰的建議。

該文件還對中國強調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擔憂,認為「這使得歐洲公司更難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歐洲商會主席Jens Eskelund於9月20日表示,「你不能既要又要,得搞清楚,到底是選哪一個?更加注重國家安全、收緊監管制度、注重自力更生,同時犧牲外國企業的利益,還是繼續堅定地致力於改革開放?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之間)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他強調,「按價值計算,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大約是歐洲對中國的出口的三倍,現在已經達到了不可持續的程度,並且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我們非常希望中國能夠考慮如何讓這種關係恢復平衡」。

「我認為,從很多方面來看,中國在自力更生和降低風險方面所做的努力,比任何人在歐洲所期望看到的要走得更遠。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信號,表明歐洲和中國確實需要坐下來進行一次成熟的對話,討論明智的、常識性的、去風險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子。作為歐洲商會,我們希望避免去風險化成為保護主義的藉口。這將是貿易的毒藥,也將會是在華外國企業的毒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