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自然》刊文:中國神秘兒童肺炎疫潮三個不同尋常

11月2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刊文說,科學家預料到在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會看到呼吸道疾病案例激增,但背後卻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不同尋常」。第一個不同是中國出現高的肺炎得病率。第二個不同是肺炎支原體通常是很容易治癒的,但這次卻對中國造成打擊。第三個不同是引發感染的原因。

11月2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刊文說,科學家預料到在中國放開疫情管控後,會看到呼吸道疾病案例激增,但背後卻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不同尋常」。

中國正在努力應對兒童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炎)激增的問題。這是自2020年大流行開始以來中國首次沒有對COVID-19進行限制措施。

第一個不同是中國出現高的肺炎得病率。

流行病學家預計,今年冬天中國的感染人數將激增,但出現如此高的肺炎患病率是不同尋常的。相比之下,在其它國家放鬆對COVID-19的限制時,導致呼吸道疾病人數激增的是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表示,中國住院人數激增的原因是常見的冬季感染,而不是任何新的病原體。

世衛在11月23日的一份聲明中稱,中共衛生當局將10月份以來住院人數的增加歸因於已知病原體,例如腺病毒、流感病毒、SARS-CoV-2(COVID,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合胞病毒往往只會引起輕微的感冒症狀。

第二個不同是肺炎支原體通常是很容易治癒的,但這次卻對中國造成打擊。

自5月份以來,包括北京等中國北方城市的兒童住院人數有所增加。官方稱,主要原因是肺炎支原體(細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但肺炎支原體通常相對較輕,不需要臥床休息或住院,但今年這種肺炎對兒童打擊很大。

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高本恩(Benjamin Cowling)表示:「今年這種情況發生得有點早,可能是因為(中國)三年COVID疫情措施導致人口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倫敦學院計算生物學家弗朗索瓦·巴盧克斯(Francois Balloux)在給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的一份聲明中提到「免疫債」一說。意思是,過去為減緩COVID-19傳播而實施的全國範圍內封鎖和其它措施阻止了季節性病原體的傳播,從而減少了人們對這些微生物建立免疫力的機會。

「由於中國經歷了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長得多、嚴厲得多的封鎖期,因此預計中國會出現更大規模的『擺脫封鎖』的浪潮。」他說。

11月23日北京一家兒童醫院

第三個不同是引發感染的原因。

一些國家在COVID疫情後的冬季高峰期間主要應對的是病毒感染疾病,但在中國,官方給出的理由卻是細菌感染疾病。

高本恩說,這是令人驚訝的,因為細菌感染通常是機會性的,並且發生在病毒感染之後。

細菌引起的肺炎通常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來治療,但研究表明,北京地區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藥物的耐藥率在70%~90%。

高本恩認為,這種抗藥性可能是導致今年肺炎支原體住院率較高的原因,因為它會阻礙治療並減緩細菌性肺炎感染的恢復速度。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