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汽車世界 > 正文

國產車太貴 再這樣國內窮人只能開奔馳寶馬了

雷軍,數碼圈公認的「價格屠夫」。

自從前年小米宣布進軍造車界,多少人就開始期待「屠夫」再次出山,把國產電動車的價格也打下來。

結果今天小米汽車舉辦第一場發布會,雖然還沒公布價格,但已經讓各種高喊起鬨「9.9萬」「19.9萬」的網友們心裡一沉。

只見雷軍左一句「全球電機天花板」,右一句「要尊重科技」,就差說自己要做電動車領域裡的愛馬仕了。

在發布會上拿來做對標的,是保時捷和特斯拉

無數網友不禁自嘲:「現在國產新能源車實在太貴了,如果大家不努力工作,以後只能開奔馳寶馬和奧迪了。」

不只是價格懸而未決的小米,今年下半年幾家國產新能源推出的新車,都有一種讓我等普通人高攀不起的感覺。

定價50萬起步,動輒就要衝擊「百萬豪車大關」。

一直以來,國產新能源車一向被認為是圈內物美價廉的存在,如今人人都喊著消費降級,可電動車怎麼卻越來越貴?

01一邊衝擊高端,一邊降價打折

讓人突然感到錢包羞澀的,不是某一輛新能源車定了高價。

而是一眾新勢力車企集體衝擊高端線,眼看著就要拋棄普通消費者。

兩天前華為發布了「最貴」車型問界M9,46.98萬元起售,純電Ultra版更賣到了56.98萬元。

就連柯潔都在網上直言,「太貴了,反正這價格我肯定是買不起。」

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2023年進入下半年,這些國產新能源品牌似乎都在卯足了勁兒比誰更貴。

蔚來剛發布的全新旗艦車型ET9,預售價格為80萬元;極氪推出了純電獵裝超跑001 FR,售價76.9萬元起,突破了以往車型的定價峰值。

理想的首款MPV車型MEGA價格還未正式公布,但根據官網信息大概會在50-60萬之間,也就是寶馬X5的水平;

更不要說還有比亞迪旗下的仰望U8這種「大殺器」,官方預售直接達到了109.8萬元。

儘管一直有人翹首企盼小米汽車能給個好價格,但雷軍本人早就已經開始給市場打了預防針。

發布會之前接受採訪,他就提到「確實有點貴,但是有理由的貴」。

目前一些車圈人士猜測,第一款小米汽車可能會定價在30萬左右的水平。

表面看來,新能源廠商們似乎已經紛紛變身剛擠進上流社會的蓋茨比,沿著中高端的路線撒丫子狂奔。

然而矛盾的是,車企們一邊狂卷豪車賽道,另一邊市面上主流售賣的新能源車型又在降價。

場面堪比白領在家開遠程會議——

鏡頭裡上半身穿西裝打著領帶,但下半身其實還套著大褲衩。

如果你今年曾經關注過汽車市場,就會發現「價格戰」才是電車廠商們主要的銷售策略。

從年初特斯拉宣布Model3和Model Y分別降價3.6萬和2.9萬之後,國內新能源品牌甭管是高端定位還是平民定位,統統開始了「打折大促銷」。

有的是直接降價,比如小鵬P5的價格下調2.3萬元;極氪從今年8月到年底,多個車型立減3萬元。

有的則是額外出了入門款車型,最誇張的是比亞迪在2月份推出的秦 PLUS DM-i冠軍版,起售價甚至低到了9.98萬,震驚業內。

還有的車企像蔚來,雖然明面上沒有直接降價,但是把原來標配的免費終身換電服務變成了付費可選項目,相當於如果不要這項服務的話,全系車型的購車價都能降低3萬元左右。

理想7月剛剛放出豪言,L8和L9雙雙逼近月銷一萬,「沒有降價,沒有優惠,沒有增配。」

結果10月就有車圈大V爆出,有人買理想L8優惠了兩萬多,還送積分和吸塵器等禮品。

相比之下,最近一連串七八十萬的新能源豪車倒更象是餐廳門口擺的菜品樣子、方便麵上的宣傳圖案。

最主要的是把走過路過的人都吸引過來,順便烙上一個自家品牌「高端」「優質」的思想鋼印。

真走進店裡,會發現菜單上賣的還是那些家常菜。

02有沒有人買不重要,關鍵要把「貴」的招牌打出去

如今很多人爭論「一台50萬以上的國產電車,到底什麼人才會買」。

但對於車企本身來說,這樣一輛車的品牌價值或許遠遠大於商業價值——換言之,本來就不是為了沖銷量的。

根據「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分析,用高端汽車打開市場本來就是車企的一種「慣用路線」。

因為「起步階段是中低端車型,那後續想進軍高端市場難上加難;反之若先樹立了高端定位,那後續無論是高端還是中低端市場均有『可解釋空間』。」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最早給國內年輕人留下「酷炫高級」印象,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那個從上方打開的「鷹翼門」設計。

配置了這個設計的Model S和Model X兩個產品線,售價都在60萬以上。

然而等這群年輕人工作了、攢到錢了,轉身去買的卻是Model3——

售價在25-33萬之間,屬於30多歲的一線城市准中產也能消費得起的價格。

對於一家車企來說,高端車型本身就起到了「秀肌肉」的作用,樹立品牌形象從而帶動整體銷量。

而這,大概也是國內新能源廠商如今迫切想要做的事情。

像蔚來、理想等車企,原本從最開始就在對準高端市場:蔚來首款車型ES8上市時的售價為44.8萬,理想One的售價也有33.8萬,都不算便宜。

但因為新能源車很長一段時間都有補貼,消費者往往能以比售價低不少的價格到手。

再加上市面上依然有大量走低價平民路線的電動車品牌、車型,導致整個品類始終「高端」不起來。

說誇張點,在很多人看來——國產新能源品牌要走「高端路線」,就像是街頭煎餅小攤硬要去評米其林。

不像傳統車企,早就已經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深入社會的汽車文化,全方位「教育」了消費者多年。

普通大眾對燃油車不同品牌的定位,甚至同一品牌不同產品線的定位,都有比較廣泛的認知。

比如家裡長輩能在酒桌上輕而易舉地聊起,同樣是開奔馳,S系車主和奔馳C系車主的收入、興趣、價值觀之間有多大的差別。

但對於新能源廠商來說,很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20萬以內、打破燃油車低價天花板」的層面上。

某位在北京工作的廣告公司高管說,自己開著一輛頂配蔚來ES8回老家,不少鄰居親戚認不出車的商標。

「小心翼翼問了句多少錢,得知價格後露出了一言難盡的表情。」

如今各個國產電車廠商爭相卷豪車、卷高定價,從局部看是在競爭「高端」這個金光閃閃的標籤;

但也像是在合作,試圖一起把國產新能源車的大形象「打上去」。

從長遠來看,整個品類的高端形象立住了,才有更多有消費能力的人願意為他們的產品買單。

而從純功利化的角度來說——哪怕後面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要降價,那也得一開始就定高一點,才能有更多的降價空間和利潤空間嘛。

03「教育消費者」,沒那麼簡單

國產電車品牌想要提升格調,手段不只是有卷豪車。

華為如今還在建設「超豪門店」。根據「財經十一人」對華為核心經銷商的採訪,「選址要求在頂奢商場裡,門店要求挨著Chanel、LV之類的奢侈品品牌。」

然而車企的努力是一回事,消費者們買不買帳又是另一回事。

從目前對於「憑啥賣七八十萬」的抱怨聲來看,國產新能源車企想要擠進汽車領域的「上流社會」,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方面,新能源車的成本在今年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下跌。

最明顯的是電池成本:從去年年底開始,碳酸鋰的價格就在一路走低,一年時間跌幅達70%左右。

在這個節骨眼上出豪車、打高端定位,難免會給人一種「材料漲價你漲價,材料降價你還漲價」的感受。

另一方面,車企們一邊出七八十萬的高端車型打品牌形象,一邊給主銷車型降價、打折提升銷量,看似是兩手都要抓。

但在本身的高端定位還沒有立住的情況下,反倒貶損了品牌價值。

用奢侈品來打比方,愛馬仕之所以一直能夠在消費者心中保持「高貴」的地位,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很少打折。

汽車跟快消品的銷售邏輯不同,越是花大價錢買車的車主,越是難接受買到手的新車沒過多久就要降價。

今年9月,特斯拉突然官宣Model S/X降價,降價幅度高達11-22萬元,甚至引發了車主的聯名索賠。

當然,如今攔在國產新能源車的高端轉型之路上面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對於車企來說,「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產品」這件事本身,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新能源車最早出現的時候,各家都在卷電池、卷續航……

但正如智慧型手機已經越來越同質化到只能比拼攝影頭的像素,如今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在續航、安全等硬體方面,差別也只是細微而已。

比如蔚來在發布ET9的時候,為了直觀展示「SkyRide·天行」底盤的防震性能,進行了「香檳塔」挑戰:

將倒滿香檳的高腳杯疊放成三層,開車經過連續起伏的路面。不僅高腳杯沒有跌落,香檳也沒有灑落出來。

但很快,東風日產的啟辰VX6也做了類似的測試場景,還配文:「十五萬可以搞定的事兒,何必花八十萬?」

雖然有人指出啟辰VX6的「香檳塔」只有兩層,路障的設置也更為稀疏,但也足以看出在普通的應用場景上,車企已經很難做大的差異化突破。

事實上,已經有人指出今年下半年推出的這些高端車型,一方面在卷普通消費者無法感知的算力、軸承等;

另一方面就在卷「車內裝修」:杯托、屏幕、座椅、冰箱……

然而相比於核心技術,這些反倒是其他友商更容易複製的東西。

更何況,很難想像一個汽車品牌能靠屏幕夠大、杯托夠方便飛升為「高端豪車」——

還是那個例子,愛馬仕鱷魚皮包能賣出幾百萬天價,並不是因為那個鱷魚皮真的值這個價格,恰恰因為它是愛馬仕。

僅靠幾台看起來「拳打寶馬腳踢保時捷」的車型,目前恐怕還無法接住國產新能源車企們的「高端轉型夢」。

最大的作用,大概是讓車主們自發成為他們的宣發和銷售。

反正我身邊的新能源車主,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自己品牌也多出幾輛50萬以上的新車了。

「到時候,咱們就也勉強算個豪車車主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Vista看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