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嚇人!港元匯率將廢 數字人民幣與港元對接

——數字人民幣與港元對接 為貨幣雙軌制鋪路

作者:
人行既已落實擴大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作為央行對央行,人民銀行就自然與金管局對接,擴大數字人民幣使用範圍是為本港進一步實施貨幣雙軌制鋪路,變相令數字人民幣可望有等同法定貨幣的地位在香港使用,加上未來以人民幣報價和計價的產品增加,甚至可以用於企業及政府發債,港元地位就會如澳門元一樣將會進一步被邊緣化,而屆時討論聯繫匯率的存廢也可能沒有甚麼意義。

金管局及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擴大數字人民幣(e-CNY)於港跨境試點,全港市民可憑香港手機號碼,開設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作內地跨境零售支付,並可通過轉數快系統(FPS)同時支援人民幣及港元增值。這次擴大試點令數字人民幣作為內地法定貨幣,將可以全面在香港境內通行,未來甚至與港元成為貨幣雙軌制,市民不單可用作消費及交易,更有機會像內地一樣可以以人民幣交稅甚至出糧,加上未來以人民幣報價和計價發債的產品增加,屆時港元將會進一步被邊緣化。

與目前內地廣泛使用的電子錢包微信支付或支付寶不同,數字人民幣是國家發行的數字形式法定貨幣,並納入流通中貨幣供應 M0統計,有貨幣屬性也具備儲蓄功能,理論上與人民幣現鈔有同等法定地位。在接近一年半的部署後,金管局及人民銀行擴大數字人民幣於港跨境試點,根據試點計劃,現時市民於Google Play及蘋果旗下的App Store,下載及安裝官方應用程式「數字人民幣」(e-CNY),用戶只需提供香港手機號碼登記,及自行選取營運機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現時內地有超過1000萬間商戶收取e-CNY,香港則有300間商戶收取。

隨著是次擴大試點範圍,用戶只需以香港手機號碼,便可以在香港開立並使用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無需開立內地銀行戶口,都可以隨時隨地為錢包增值,便利港人在內地消費。

錢包確保跨境使用個人數據「送中」由人行處理

今次香港成為首個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試點,是內地以外首個本地居民都能開立錢包的地區,也是世界首個快速支付系統與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連接,更是數字人民幣「走出去」的一個里程牌。

作為用戶體驗及消費習慣,我認同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有利一般市民,特別是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單是深圳就有超過300萬間商戶接受使用數字人民幣,今次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對一般市民而言,最大好處當然是跨境支付選擇更多更方便,使用亦毋須手續費,對消費者有一定吸引力;當局容許以「轉數快」增值,對於很多習慣使用手機轉帳理財的市民,相信也不會有太大難度。

個人錢包限額:(元人民幣)

錢包餘額上限10,000

單筆支付金額限額2,000

日累計支付金額限額5,000

年累計支付金額限額50,000

市民使用錢包必須留意是設有限額,餘額上限為1萬元(人民幣.下同),每宗交易金額僅限2000元,每日累計支付金額不超過5000元,每年上限為5萬元。每個營運機構錢包獨立計算,增值錢包時,可透過本地零售銀行經「轉數快」以人民幣進行增值,不需開立內地銀行戶口,而當中11間銀行亦支援從港幣戶口增值,由港元兌換人民幣,匯率會即時顯示;用戶亦可以綁定Visa或Mastercard增值。

基於現時開設錢包不涉及姓名和身份證,因此目前未支援個人轉帳,金管局解釋,這是因涉及外匯流動、反洗錢考慮,由實體商戶先做會較穩妥。現時提供予市民開立是匿名錢包,未來會商討會否放寬錢包類型包括綁定更多個人資料,可望提高限額。問及是否涉跨境數據流動,以及用戶多少個人資料會傳至到內地,金管局僅回應稱,在港可用的應用程式都符合香港私隱條例,營運數據則由內地營運機構及人行處理,以確保跨境使用,換言之就是相關錢包資料仍然會全數「送中」。

即使數字人民幣設有每日及每年的額度上限,比現時市面上其他支付工具都有較大限制,但只要市民有多於一個電話號碼及銀行帳戶,即可繞過相關規定,金管局亦承認技術上市民可開通多個錢包。

試點將加大香港人民幣化程度為實施貨幣雙軌制鋪路

便利市民北上消費固然是數字人民幣擴大試點一個重要考慮,但目前港人使用微信支付及支付寶均可綁定個人信用卡,輕鬆在內地消費,對此金管局僅稱希望可讓市民有多一個跨境支付選擇。更深層次考慮的問題是既然零售層面需求不大,為何仍剎有介事在本港推出數字人民幣?細看兩年前金管局推出「數碼港元」的政策文件,入面其實已經不諱言,提到零售層面的「數碼港元」需要有跨境使用的特性,未來研究方向會包括是與內地的「數字人民幣(eCNY)」作兌換,發展雙幣電子貨幣包,並配合國家政策,推動金融互聯互通和資本流動。

更重要是數字人民幣未來可以擴展至企業甚至政府層面,這是目前市面上的電子錢包不可能達到的「任務」。可以想像,在企業及政府層面,數字人民幣更廣泛的應用,將可以成為用於發債(內地地方政府及企業均已成功發行數字人民幣債券),甚至可以用於員工出糧(部分地方政府及國資單位已開始以數字人民幣出糧),由企業或政府透過設立於人行戶口轉帳到個人數字人民幣戶口,這保證了個人薪酬或發債所得資金,不會因為金融仲介機構可能面對的風險而令資金轉移出現問題。對政府來說,市民日後透過數字人民幣直接交稅或繳款亦免取了中間的交易費用。

擴大數字人民幣在港試點,實際上可以視為人民幣資本帳進一步擴大,市民可以很容易將港元兌換成數字人民幣,過去一些只有港元能進行的支付交易,例如交稅或政府繳款,未來勢必可以用數字人民幣作付款,這是其他外幣甚至作為聯繫匯率的美元都沒有的特殊地位。而基於數字人民幣在內地有法定地位,變相就是等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的外部效應可能會加強,而隨著人民幣的交易成本降至與港元相若,香港人民幣化的程度必會提高。

人行既已落實擴大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作為央行對央行,人民銀行就自然與金管局對接,擴大數字人民幣使用範圍是為本港進一步實施貨幣雙軌制鋪路,變相令數字人民幣可望有等同法定貨幣的地位在香港使用,加上未來以人民幣報價和計價的產品增加,甚至可以用於企業及政府發債,港元地位就會如澳門元一樣將會進一步被邊緣化,而屆時討論聯繫匯率的存廢也可能沒有甚麼意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