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日:北京這場豪賭如履薄冰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儘管中共當局推出了被稱為「歷史性」的房地產救市措施,旨在穩定陷入危機的房地產行業,但未能有效促進房市需求和信心回升。相反,這些措施令投資者更加不安,導致5月20日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股價普遍下跌。

上周五(5月17日),中共當局宣布一系列新措施,包括大量收購過剩房屋、降低抵押貸款首付、取消首套和第二套住房的利率下限。中共央行設立了3千億元人民幣(415億美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

儘管政府努力,房地產措施收效甚微。2023年初推出的1千億元轉融資機制用於補貼出租房屋,但截至今年1月僅提取約20億元,顯示市場缺乏興趣。房地產行業曾占中國GDP的四分之一,與全國數萬億元的住房庫存相比,政府提供的融資規模顯得微不足道。

最新數據顯示,1-4月中國待售新房面積為3.9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相當於6.6個曼哈頓。

高盛估計,截至去年年底,按成本計算的存量房產價值約4萬億美元,其中約45%是已建成或準備預售的住宅。高盛稱,房地產開發商需要大約4,000億至6,000億美元資金才能恢復正常營運。

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和他的經濟顧問們,長期以來一直批評在政府展開打擊行動之前,房地產行業的建設過度。自那以來,他們為構建一個更理性的市場忍受了巨大痛苦,現在不太可能放棄。總之,提供的支持既要足夠又不能太多,這絕非易事。中共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房地產供應過剩的困局。

華爾街日報的結論是,投資者最好還是不要對政府的解決方案抱有太大期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