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晴天霹靂!中國電商巨頭遭致命一擊;「全民儲蓄」這場盛宴,這時會悄然清零

——【阿波羅網報導】

Temu在歐洲肆虐,成為歐洲經濟模式「緩慢自殺」的象徵,但歐洲人已經覺醒,Temu的恐遭致命一擊。 11萬碩博士生搶9000崗位,中國就業「地獄模式」。 中國經濟步履維艱,上海網約車司機陷生存危機,有司機表示,「這兩年有的人連飯都吃不起了。」 在娃哈哈遺產爭奪戰中,宗馥莉近日再輸一個回合,正經歷內外雙重夾擊。

Temu在歐洲肆虐,成為歐洲經濟模式「緩慢自殺」的象徵,但歐洲人已經覺醒,Temu的恐遭致命一擊。

11萬碩博士生搶9000崗位,中國就業「地獄模式」。

中國經濟步履維艱,上海網約車司機陷生存危機,有司機表示,「這兩年有的人連飯都吃不起了。」

在娃哈哈遺產爭奪戰中,宗馥莉近日再輸一個回合,正經歷內外雙重夾擊。

AI是資本的寵兒,但當「全民儲蓄」參與這場盛宴時,泡沫必將破滅。

晴天霹靂!中國電商巨頭遭致命一擊

2024年,中國購物應用 Temu以驚人的速度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每天有數百萬歐洲人直接從中國訂購低價商品。對一些人來說,這只是網購的新潮流。但實際上,Temu是歐洲經濟模式「緩慢自殺」的象徵。

法廣稱,Temu代表著一種簡單卻無比有效的原則:最大化便利,最小化價格。在這裡,便利戰勝了理性。這恰恰是歐盟大多數消費者明顯想要的。很少有人在意可持續性、公平性,甚至更不在乎歐洲的產業鏈因此受到損害。

對於這家中國平台來說,環保、工人權益和人權都不是核心議題。但消費者顯然毫不在意——僅在2024年,路透社報導稱,Temu(與 Shein一起)每天就向德國發出約40萬個包裹。

諷刺幾乎再明顯不過:

德國和歐盟不斷收緊環保要求,但在遠東以完全不可接受的條件生產的商品卻免關稅流入本國。

德國政客和工會宣傳勞動者權益,而公民購買的商品卻沒人關心公平工資或工作條件。

我們的經濟基礎就這樣被自己親手毀掉。德國和歐洲在三個層面上輸掉了:

經濟上:資金和價值創造流向中國,本土供應商被取代。

社會上:我們自欺欺人,一邊高喊可持續性,一邊在實踐中做著完全相反的事情。

文化上:由於無法在價格上與中國競爭,歐洲的創新要麼被忽視,要麼被市場淘汰。

如果有人認為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那完全是脫離現實。Temu不是特例,而是未來趨勢的藍本,並且正以驚人的速度到來。

儘管Temu在歐洲肆虐,但歐洲人已經覺醒。

歐盟委員會初步調查顯示,中國在線零售平台Temu未能有效遏制非法商品在平台上的銷售,涉嫌違反歐洲《數字服務法案》。調查顯示,歐洲消費者在Temu上購買到不合規產品(如嬰兒玩具和小型電子產品)的風險極高。若問題未獲妥善解決,Temu或將面臨其全球年營業額6%的高額罰款。

11萬碩博士生搶9000崗位,中國就業「地獄模式」

黑龍江大學體育館9月15日的徵才會現場,共有1456家用人單位,提供9676個崗位。而應聘人潮從館內一直蜿蜒排到幾公里外的地鐵站口,多達11萬多人,其中超過一半有著碩士博士的頭銜。

在這次徵才會上,那些體制內的企事業單位,競爭比達到了驚人的89:1,而民營企業競爭也達到了15:1。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指出,中國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壓力方面的矛盾,是結構性問題,不僅是在黑龍江,全國都有這樣的問題。

「吃不起飯了」上海網約車司機陷生存危機

「這兩年有的人連飯都吃不起了」,上海一位網約車營運者表示。在中國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低門檻、高強度的「平台經濟」崗位,如網約車、外賣和快遞,已成為大量失業者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最後選擇。

微博認證的大V「梅大師」9月28日分享了他打專車出行,在車上與司機交談過程的視頻。

司機說,過去一台車一個月只有兩千塊錢的利潤,今年這個利潤都跌沒了,損失都得自己貼。因為供給太多了。

司機還透露,這兩年有的人連飯都吃不起了。有的外地人來到上海,身上帶的三、三千塊錢都花光了。為了開網約車掙錢湖口,直接給他下跪,求他給一台車去拉客人。

「梅大師」表示,他了解到一些在上海開計程車的外地人,吃睡都在車上,一天干十幾個小時。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租房子租。司機表示,他們即使一個小時只掙15塊,也比在老家強,因為在老家找不到工作。

在中國經濟下行,很多行業大裁員的背景下,外賣配送、快遞、網約車等「平台經濟」崗位變成了很多人失業後的首選「職業」。

因為這些「職業」具有門檻低、上手快、時間靈活等特點。不過,外賣等工作強度大、保障弱、收入波動也大,長期做可能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都有挑戰。

上海博主「王衛生褲」9月27日發表的視頻,分享了他此前採訪的網名為「冰果193」的前上海男排球員的內容。

他透露,一些運動員退役後在澡堂里給別人搓澡,包括全國冠軍。他本人退役以後,曾經做過麥當勞的餐廳經理;廣告公司的廣告業務員等。自己開了連鎖店最後失敗。在頹廢之際看到別人做代駕,因為他喜歡開車,所以也做了代駕。但是這不是長久的職業。

娃哈哈宗馥莉,正在經歷最難的一局

在娃哈哈遺產爭奪戰中,宗馥莉近日再輸一個回合。就18億美元信託基金案,香港高等法院駁回了宗馥莉的上訴許可申請。這意味著宗馥莉無法推翻對香港滙豐銀行帳戶中約18億美元資產的凍結,在杭州中級法院及浙江高級法院的訴訟結果出爐前,她將不得從該帳戶提款或處置任何資產。

宗馥莉在近日正式啟用了新品牌「娃小宗」,欲以新的品牌來替代「娃哈哈」,但此舉遭到不少經銷商及供應商的公開反對,加大了娃哈哈集團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全民儲蓄」這場盛宴,這時會悄然清零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矽谷投資人王川(Chuan Wang,推特帳號@Svwang1)今天周日28日發布了一則寓言式預言,引發業界廣泛討論。他以層層遞進的故事形式,形象刻畫了人工智慧產業資本開支(AI Capex)從自有資金投入到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全過程。

王川寫道,最初企業用自己的自由現金流建設AI基礎設施,他認為「不是泡沫」;隨後動用帳面現金,依舊「不是泡沫」;接著企業通過發債融資,但因仍能支付利息,似乎依然合理。

隨著供應商巨頭也親自下場砸錢,更多合作夥伴被推入AI投資熱潮,王川仍強調這體現了「對AI未來的信心」。然而,故事逐漸轉向:企業與第三方合作,在私人信貸(private credit)市場借入數百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王川依舊安慰自己:「規模比2007年次貸危機小多了」。

寓言的結尾急轉直下。保險公司開始向普通人推銷年息9.5%的年金產品,投資者安享利息回報。然而某天保險公司突然宣布無法兌付,投資者才驚覺,自己的儲蓄早已通過金融鏈條間接投入了AI資本開支,「AI泡沫終於破了」。

Capex是Capital Expenditures(資本開支)的縮寫,指企業用於購建固定資產的投資支出。在AI領域,Capex主要指用於建設龐大的數據中心、購置高性能晶片(如GPU)、擴展算力網絡和存儲設備的巨額投入。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指出,王川的寓言映射了一個可能的風險鏈條:

巨頭自掏腰包——以自由現金流與帳上現金投入,屬於穩健階段。

債務與槓桿上升——當資金不足時轉向債券與貸款,金融槓桿不斷加大。

供應鏈與私人信貸介入——風險開始擴散,更多機構和投資者被捲入。

保險與儲蓄池流入——普通民眾通過金融產品無意間為AI產業「買單」。

如果AI業務最終未能兌現超預期收益,那麼類似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連鎖反應,可能在AI資本開支狂潮中重演。

王篤然表示,王川的預言不是單純的玩笑,而是對當下AI投資狂熱的一記警鐘。巨頭們競逐AI未來無可厚非,但當「全民儲蓄」通過複雜的金融通道流入AI Capex時,這場科技盛宴或許正在悄然埋下危機的種子。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Loading...

Loading...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Loading...

 

Loading...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