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十五五」規劃,並決定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由習近平主持。分析認為,四中全會既可能人事變動有限,也可能出現激烈調整,習或暗示爭取在二十一大連任。
《新華社》強調「十五五」時期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時評人章天亮指出,這句話實質是「兩個確立」,即繼續堅持習近平的統一領導。「十五五」橫跨二十一大,似乎在暗示習要連任。唐靖遠則比較發現,2020年「十四五」強調的是堅持制度,這次則突出集中統一領導,顯示錶述變化。他認為,即使習交出總書記和軍委主席,國家主席仍不受影響,若辭去政府職務,需等到明年兩會。他警告,習能否下台「就像抽獎」,黨內為保黨不排除任何手段。
港媒《星島日報》報導,四中全會除研究規劃,還可能處理軍中人事。去年落馬的原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其處分或將確認;原武警司令員王春寧、原軍委後勤部長張林也預料被開除黨籍。至於「失蹤」半年的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預計不會被觸動。章天亮分析,如果只處理王春寧、張林和苗華,說明更多上將案未結,包括何宏軍與何衛東。他強調,若四中全會不罷免何衛東,就不會補選軍委副主席,意味著人事可能弱於預期。另一個看點是:苗華、李尚福留下的軍委空缺是否會由董軍等人補上。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則認為,四中全會人事或非常激烈。政治局會議的重點在最後一句「還研究了其他事項」,真正核心就是人事。他指出三大看點:第一,習近平的權力是否受觸動;第二,是否出現接班人;第三,誰上誰下。空缺眾多,軍委、政治局和國務院委員都待補齊。
陳破空進一步分析習的四種可能性:一是不讓權也不讓位,但目前習已將黨務交蔡奇,政務交李強,軍務交張又俠,此可能性不大;二是讓權又讓位,直接退下,但反習派未能壓倒習,因此可能性不高;三是讓權不讓位,即習保留總書記、軍委主席和國家主席的頭銜,但實權交他人;四是讓位不讓權,即讓出職務卻垂簾聽政。他判斷最可能是「讓權不讓位」,習退居二線,以「平穩過渡」為名,拖到2027年二十一大再順理成章下台。
總體來看,四中全會既是「十五五」的定調會,也是習未來去留的試金石。是虛晃一槍、維持現狀,還是爆發激烈人事洗牌,將揭示中共高層博弈的真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