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連7天喊話中南海急瘋;中國房地產進入前所未有崩塌周期!央視訪談視頻熱傳

——【阿波羅網報導】

中國經濟持續承壓,大勢已去,靠中共統計局數據造假救經濟已經不行了,十一期間中宣部登場,連續7天發表署名文章,為中國經濟辯護,為中共美化經濟形勢,但遭到眾多網民譏諷。 過去房地產占據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但恆大危機爆發後,中共國房地產就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崩塌周期,中共各類喊話、救樓市政策均無濟於事,房地產市場低迷狀況一眼望不到頭。

中國經濟持續承壓,大勢已去,靠中共統計局數據造假救經濟已經不行了,十一期間中宣部登場,連續7天發表署名文章,為中國經濟辯護,為中共美化經濟形勢,但遭到眾多網民譏諷。

過去房地產占據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但恆大危機爆發後,中共國房地產就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崩塌周期,中共各類喊話、救樓市政策均無濟於事,房地產市場低迷狀況一眼望不到頭。

連續7天喊話中南海急瘋了

中共不斷強調唱經濟光明論,又打壓質疑經濟問題的聲音。「十一」長假期間,中共黨媒《人民日報》連續7天發表署名「鍾才文」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對外喊話,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這一說法不但引發網民譏諷,更體現出中國經濟已大勢已去。

自9月30日起,一直到10月6日,署名「鍾才文」的7篇文章依序為:《從全球視角看新時代中國經濟的跨越與蝶變》《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科學客觀看待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全面認識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中國是全球包容性發展的典範》《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開放共贏性》。

其中《科學客觀看待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一文承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特別強調,產業轉型升級有快有慢、有先有後,不同區域、行業、群體會出現分化,宏觀數據與部分微觀主體感受會有「溫差」。

文章提到,有數據顯示,人工智慧(AI)相關行業薪資增速是其它行業2倍,相形之下,房地產相關行業吸納就業減少,薪資縮水。對此,大家要全面看待,「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中央社報導認為,這些文章除了針對經濟形勢向民眾信心喊話之外,也有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會前輿論造勢的意味。

中國問題專家章天亮表示,中央財經委的主任就是習近平,這連篇發文,說明當局知道中國老百姓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已經崩了,也撐不住了。

《人民日報》稱「不能因為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這句話在海外X平台引發嘲諷掀起「造句潮」:

「不能因99%經濟主體虧損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不要因為肚子餓就否定自己沒吃飽。」

「不能因為農民群里養老金200塊就否定體制內退休金上萬。」

「不能因部分中國人能活到150歲就否定整體退休年齡。」

「不能因為胰腺和肺上長了幾個腫瘤就否認整體健康狀況。」

「不能因為定於一尊就否定全過程民主。」

「不能因為你辦喪事就不允許我吹拉彈唱。」

「你不要因為你感受不好就否定領導的感受,領導感受好極了。」

「泰坦尼克:不能因部分船體下沉否定整體航行形態。」……

也有網民說:「意思是:不能因為底層老百姓大面積失業,債台高築,買不起房,沒錢消費,就否定經濟,你看,我們體制內,公務員,官僚,權貴資本不是過得好好的嗎?每天紙醉金迷,聲色犬馬,怎麼沒感覺到經濟不行了呢?」

有網民表示,「我不想說別的。我只說我喜歡吃的哈紅腸。2018年我回國那時候是18元一市斤。2023年我回國,哈紅腸漲到38元一市斤。你們總宣稱經濟如何好,為什麼通貨膨脹如此嚴重?其它物價也都飛漲。你們咋解釋這個現象?」

「『部分經濟主體感受不好』指的是廣大民企和體制外打工人,『大部分經濟主體感受好』,指的是政府,國企,公務員,廣大體制內員工。所以年輕人都拼命擠破頭進體制,在中國只有成為體制內一員,成為食稅階級才能有好日子過,跟朝鮮和文革時期越來越像了。」

「反過來,它們總是喜歡因部分人過得不錯來肯定整體經濟形勢。」

「看到標題之後突然想到了華春瑩那句:我也是14億分之一,我的同事也是14億分之一,中國媒體記者都是14億分之一,我們怎麼沒有感受到壓迫?」

有網民說,「這篇文章是高級黑的經典之作。」「連發7篇,說明形勢已相當惡劣了。」「發一波造句潮。」

中共疫情封控政策結束後,自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官方仍要求唱響「經濟光明論」,民眾言論空間也越來越緊縮,多位學者因揭露中國經濟真相而遭到打壓。

其中,2024年底,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該公司於深圳舉行的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上發表演講表示,過去3年中國經濟增幅恐被高估10個百分點等看法。他隨後遭禁言。《華爾街日報》後來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習近平下令調查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

中國房地產進入前所未有崩塌周期!央視訪談視頻熱傳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在全球經濟疲軟之際,中共國房地產正進入前所未有的崩塌周期。央視4月舊訪談視頻近日再被熱傳,前央行副行長朱明警告:「中國房價很難再漲。」他以數據直指根本:城鎮化率已超66%、人均住房43平方米、老齡化嚴重、年輕購房群體銳減5600萬——「擊鼓傳花已無人接盤」。

最新9月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深圳房價分別下跌0.6%、0.48%、0.5%,廣州全面解限後反跌0.97%。二手房價已連跌41個月,全國市場死寂。朱明指出,房地產泡沫破滅有四大結構性原因:城鎮化見頂、人均住房飽和、人口老化、居民債務爆表。

朱明直言,房市邏輯已變,投機消退、儲蓄激增,資金10至15年內不再入市。老人掌握儲蓄,中青年被房貸束縛,年輕人低薪難存錢。經濟學家許成鋼則指出,中國正陷通縮泥潭:工業出廠價連跌兩年,內需萎縮、產能過剩,企業虧損率達三分之一。

外資撤離加速,信心崩塌。朱明批評那些「喊房價要漲」的大V,「不是蠢,就是壞」。他強調,經濟已非缺資本與技術,而是缺「人」——缺勞動力、缺消費者。人口塌陷將導致通縮與企業定價失靈,經濟循環中斷。

朱明還揭示財富分配畸形:45至69歲老人握有大部分存款,80後為房貸疲於奔命,95後收入微薄。儲蓄集中於老人、債務集中於中年,形成結構性斷層。房地產高槓桿疊加地方債務,使居民部門成最大受害者。

他回顧朱鎔基時代剝離銀行壞帳,如今卻是「企業、政府、金融三重危機交織」。房地產企業負債率高達90%,地方債隱患堆積,財政刺激空間枯竭。朱明警告:內債實質是稅收,「只要人還在就不是債」,但如今「人」已不足。

美國學者許成鋼教授則指出,根源在制度。黨控制立法、執法、司法,腐敗與權力集中導致信任破產。沒有法治,刺激政策全無效。他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民主制度下,GDP平均高10%以上。」說明中共模式正拖垮經濟潛能。

朱明列出「房地產十大見頂指標」:人口減少、城鎮化65%、老齡化30%、庫存20億平方米、房價地價翻四倍、泡沫終結。他警告開發商須去槓桿、縮規模、轉向商住並用。房地產已不再是「支柱」,政府應引導軟著陸,化解債務與庫存。

兩位學者觀點殊途同歸——若不改革制度、重建人口紅利,中共經濟將步日本後塵,陷入長期停滯。朱明呼籲:「再不生孩子就來不及了」;許成鋼補刀:「再不改制度,就沒救了。」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Loading...

Loading...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Loading...

 

Loading...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