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現代軍用飛機名錄」(WDMMA)發表了全球空中力量排名,其中美國毫無懸念的排在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俄羅斯與印度,而中國則排在印度後面。這讓在5•7空戰丟盡臉面的印度立即揚眉吐氣了,各路大 V紛紛轉發,總之就是印度又贏了!
由於在 WDMMA的評判標準中,運輸機、直升機的分數占比卻跟戰鬥機差不多,在西方媒體眼中,裝備了美制 C-17戰略運輸機、C-130戰術運輸機的印度空軍,相比中國空軍有明顯優勢。
而印度空軍擁有接近200架直升機,中共軍隊大部分直升機都被安排到了陸航和海航,西方媒體認為中國空軍的直升機數量連100架都不到,於是在直升機這一項,印度又拿到了比中國更高的分數。
在戰鬥機領域,雖然中國在五代機數量上擁有絕對優勢,可評分機制依然對中國不利,西方媒體設定中,殲20的戰鬥力得分僅比印度的蘇-30MKI多了30%,最終印度空軍的總得分比中國空軍還高,成為了僅次於美俄的全球第三空中力量。
中(共)國軍事專欄《利刃》今(17)日抱怨,印度將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編入空軍,屬於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果中國空軍把陸航的直-10、直-19全部納為己用,直升機這項分數將甩印度空軍好幾條街。
《利刃》稱,中共軍隊轟-6K一次可以攜帶6枚遠端巡航飛彈,飛行半徑可達3,000千米,一架轟-6K的遠程對地打擊能力相當於至少3架蘇-30MKI。如果要執行反艦作戰,一架轟-6K可以掛載4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而同規格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蘇-30MKI只能掛一枚。
並且轟-6K還可以攜帶2枚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目前印度空軍還沒有這種規格的武器。而最新的轟-6N取消了內置彈倉,機腹位置可以掛載1枚驚雷-1遠端空射彈道飛彈,具備戰略打擊能力。
《利刃》指出中國空軍正在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轉型,而印度空軍充其量就是一支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戰術空軍。印度空軍憑藉著較大的規模以及擁有預警機、戰略運輸機方面的加成,綜合實力可以穩入世界前10,比西方一些老牌強國的排名還能高不少。
印度空軍的主要問題是裝備體系過於駁雜,主力機型有國產的光輝戰鬥機、俄羅斯的蘇-30與米格-29、法國的幻象2000與陣風、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預警機則是採用以色列「費爾康」雷達的A-50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天空之眼」。
《利刃》強調,中國空軍在配套武器方面,除了一些老機還在使用俄制彈藥,新型戰鬥機與轟炸機使用的都是國產化精確制導武器,並且大部分國產精確制導武器的性能都處於世界一流水準,有一些甚至是其他國家還未裝備的。
在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方面,印度空軍擁有200多架重型戰鬥機、36架載彈量超過9噸的陣風戰鬥機。可是中國目前服役了兩款五代機,殲20數量破200架甚至可能超過300架,殲-35可能也有幾十架,而印度空軍呢?國產五代機 AMCA還處於 PPT狀態,從國外引進五代機的事還是八字沒一撇。
至於轟炸機數量,中國這邊是100多架遠端轟炸機,印度空軍只能臨時將安-32運輸機改裝成轟炸機使用。
印度的運輸機群。圖:翻攝自利刃
預警機方面,中國空軍擁有3款國產預警機空警-200、空警-500和空警-2000,總數超過50架。中國預警機採用了先進的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綜合性能位居世界前列。而印度空軍只有6架預警機,且都是東拼西湊的。
電子戰鬥機方面,中國的殲-16D已經批量服役,並且完全國產化,綜合性能要超過美國的 EA-18G「咆哮者」。而電子戰是印度空軍的弱項,2019年與2025年的印巴衝突,印度空軍兩度被巴基斯坦電子壓制,目前印度沒有專用的電子戰機,蘇-30MKI和陣風戰鬥機搭載的電子戰系統只能用於自衛,不能像殲-16D那樣進行遠距離大規模電子干擾,也很難作為整個機群的電子屏障使用。
重型戰鬥機方面,中國僅殲-16的數量就超過了300甚至400架,如果再算上殲20、殲-11A/B/BS、蘇-30MKK、蘇-35,中國的重型戰鬥機數量可能超過1,000架了。而印度空軍真正的重型戰鬥機只有270多架蘇-30MKI,哪怕把最大起飛重量不到25噸的陣風算上,也才勉強超過了300架。
最後就是飛行員訓練水準,《利刃》稱,如今中國空軍飛行員的平均年飛行時間已經超過美國空軍,大概有120小時。並且中國飛行員還積極與巴基斯坦、泰國、阿聯等國空軍舉行聯合演習,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中國飛行員的技術經常被外國同行刮目相看,在飛行員訓練水準方面中國再下一城,比分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