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吳惠林

吳惠林:知識與國富論(序)
2025-11-12

(作者授權)2007年底的某一天,看完本書中譯本初稿,發覺很難下筆寫導讀或序文,因為作者自己已明白地在書中以<前言>和<導論>,以及在<結語>中全包了。或許我只能寫讀後感。的確,誠如作者大衛・瓦爾許所說的,這是一本故事書,主角是一個人,以及他的一篇學術文章。不過,更廣泛地說,作者...

吳惠林:新成長理論開拓者——保羅‧羅默
2025-11-07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成長經濟學家合得,三位學者在解釋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上的卓越貢獻,透過理論與實證研究,揭示技術與創新如何成為持續經濟成長的核心動力。技術與創新促進經濟成長並非新鮮事,而七年前(201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波士頓學院金融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吳惠林:「創新」的尋根探源——發現「創新論」始祖(圖)
2025-11-01

在網上售賣的《經濟發展理論》。(網絡截圖)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對‘創新’研究有貢獻的學者,可見‘創新’的重要性。這也讓我想起一九九九年四月,被台灣媒體封為競爭力大師的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再一次抵台發...

吳惠林:接棒「柯克」 難行能行(圖)
2025-10-19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美國轉折點組織創辦人暨執行董事。圖為柯克於2018年7月26日在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行的高中領導力峰會上發表演說。(Samira Bouaou/大紀元)美國知名保守派青年領袖、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TPUSA)創辦人31歲的...

吳惠林:值得參讀的《明潭財經短評集》
2025-10-17

《明潭財經短評集》封面9月初,出版社寄來的《明潭財經短評集》這本書,是作者贈送的。今年80歲高齡的陳木在(號明潭)先生將其在1979到1997年18年間在《自立晚報》的社論(400餘篇)和財經隨筆(38篇)精選出132篇,粗分為總體經濟、外匯、貨幣金融政策與自由化、金融監督管理與...

吳惠林:美中博弈下 台灣應如何抉擇?(圖)
2025-10-04

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在台大舉辦解謎《致命中國》與川普的中國政策政經座談會,美中下博奕台灣何去何從政經座談會。(鍾元/大紀元)這是一本地緣政治的推理故事書,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謂和平崛起中,所隱含對美國、對全球和平與安全,產生巨大威脅的推理故事。美、中兩國是否會開戰?台灣將...

吳惠林:「毒品合法化」可行嗎?(圖)
2025-09-21

2024年8月14日,警方突襲加州蘭開斯特市(Lancaster)一處非法大麻種植場。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盧比奧都透露,美軍對一艘委內瑞拉毒船進行了致命打擊。川普表示,已確認該運毒船屬於委內瑞拉恐怖組織阿拉瓜火車,他強調說,這就是對所有企圖販賣毒品到美國的人員的警告。掃毒重...

吳惠林:重建全球自由秩序 重構全球供應鏈(圖)
2025-09-06

(作者提供)這是一本描述全球供應鏈的歷史及推測其未來趨勢的書,作者將其十多年的學術實證研究,從產業結構和國際經濟學角度,經由對全球三萬多家上市公司的大量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建構模式,得出全面而總體的研究結論,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的走向寫了出來,分...

吳惠林:返本歸真話「教育」(圖)
2025-08-23

哈佛大學與中共關係親密,長期以來哈佛培養了眾多中共高官及其子女,而中共官媒就曾將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稱為海外黨校。圖為2025年7月4日,麻州劍橋市(Cambridge)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劉景燁/大紀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吳惠林:由川普施壓「降息」談起(圖)
2025-08-20

圖為2017年11月2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玫瑰園宣布鮑威爾(Jerome Powell)為美國聯邦儲備局新主席。(Samira Bouaou/大紀元駐白宮記者)川普再任美國總統以來,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頻頻施壓,甚至要求其下台...

吳惠林 : 天涯若比鄰下誠心服務(圖)
2025-07-31

(作者提供)台灣經濟奇蹟曾經有口皆碑,而台灣之所以能有此種美譽,經濟起飛乃至快速發展,經濟成長率高、失業率低(甚至充分就業),以及所得分配相對平均的亮眼成績受到矚目。而之所以會有此種炫人成果,早年就採行出口導向策略是主因,也就是出口貿易帶動發展。研究顯示,為數龐大的中小企業,利用...

吳惠林:溫暖的心、冷靜的腦
2025-07-04

在稀少人物中,陳博志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素有才子之稱的陳教授,一路走來,台大經濟系學士、碩士、博士、台大經濟系所教授、系主任、所長、經建會主委、總統經濟顧問、央行理事、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智庫董事長、台經院顧問、總統府資政,可說理論、實務兼具,其對政經問題的研析、政策的來龍去脈清楚明白、看法見解獨到。

吳惠林:由艾佛列克育兒觀談起(圖)
2025-06-25

演員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資料照。日前,IG上流傳一段視頻顯示,美國著名影星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拒絕幫他13歲的兒子購買一雙名牌球鞋。視頻中,艾佛列克與兒子一同出席球鞋展,兒子看上了一雙Dior X Air Jordan聯名款的潮鞋,售價6千美元...

吳惠林:還經濟思潮本質的楊小凱
2025-06-10

楊小凱既然能將海耶克等人的深奧思想內涵,以讓人讀起來很過癮的經濟散文呈現,何必多此一舉再迎合所謂的「學術主流」,而且再以絕大多數人無法看懂的更高深數理模式來呈現?何況此種模式又只能證明古典學者有價值思想的一部分而已?難道只是附和「學術主流」而建立另一類也同樣不正確的學術流派?儘管楊小凱在本書中〈經濟學的主流學派與學術秩序〉一文是有回答這些疑問的意圖,但我仍然無法苟同,因為活生生的「人的行為」是不可能機械式地數理化的。

解體中共 重建全球自由秩序
2025-06-08

「中共骨子裡不認為你的是你的,它認為現在的你的,是你過去剝削它搶來的,它暫時和你交易,是要蓄力,終究是要滅了你,要剝削過去剝削它的人。……如果明知眼前的交易讓敵人回過氣來消滅你,而猶然堅持交易,那是愚痴。」 說得真好!

吳惠林:何謂「經濟學家」?所謂的
2025-05-27

川普1.0美國CPI平均1.3%,是最近幾十年最低,而且還帶來美國的高成長、低失業率,那些經濟學家的臉被打響;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那23位的諾貝爾經濟學家的話不被美國選民認同;而川普2.0的關稅牌會不會又讓經濟學家們看走眼了呢?不論如何,經濟學家的「信任度」已受莫大傷害。這也難免讓人興起「經濟學家何許人也?」的疑問,他們真是「經濟專業者嗎?

吳惠林: 再論川普的「關稅牌」
2025-05-06

這些連署「宣言」的經濟學家不但誤解川普「關稅牌」,也對「自由貿易」的理念及現實有著迷思,也就是他們抱持的經濟學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mald Coase)所說的「黑板經濟學」(Blackboard Economics)。就當今正統經濟學教科書和一般經濟學家所冀求的「自由貿易」,由創始者亞當‧史密斯來說,其先決條件是「人有德」,至少要有「誠信」、「信用」的美德才行,而現實世界的「人」有嗎?

吳惠林:百年未有大變局開演(圖)
2025-04-24

看來川普是瞭然於心,他只打「關稅牌」這一招,已經攪動金融市場大震盪,接著實體產業產品的大挪移,如何讓過度期縮短及成本最低,除了寄望於川普發揮大智慧,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外,各國對中共本質的了解並拒絕其威逼利誘更是重要。 說到底,川普關稅引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貿易秩序重組,其實是往「講信修睦、分工合作互助、公平公正、安全整然有序和諧世界」前進,是難行,但也能行也!

吳惠林:從川普的關稅談起 共產中國非解體不可
2025-04-15

時至今日,美國的雙赤字不減反增,川普2.0對於美國本身採行簡政輕稅、小而有能政府的議程,成立效率部(DOGE)進行瘦身,對外則以「關稅」逼迫各國放棄保護政策,以「對等關稅」、「公平貿易」原則朝向「零關稅」目標邁進,讓自由經濟體制籠罩全球。除了各種既得利益者的反抗阻礙必須化解外,共產中國更非解體不可。

吳惠林:胡雪岩vs.洛克斐勒
2025-03-30

2024年12月某一天晚上,偶然間瞄到某家電視台正播映《胡雪岩》連續劇,由於對這位清朝末年出現的紅頂商人大名如雷貫耳,但一直無緣去得知其事跡,乃定睛觀賞。那是根據高陽的小說改編的連續劇,當看了前兩集電視劇後就被吸引住,當時腦中清晰浮出書架上塵封甚久的一套三本《胡雪岩》傳記,趕緊取...

吳惠林:明日自由經濟
2025-03-07

1776年,美國建國、史密斯的《原富》出版,而美國施行的就是史密斯的自由經濟,美國也迅速發展為世界首強,庇護世人。但自1940年代以來,受到社會主義的侵襲和共產主義的蠶食,到21世紀眼見將全面淪陷下,美國人民覺醒了,選擇川普來回歸美國傳統,從事「常識革命」重拾自由經濟。期盼川普能堅定地披荊斬棘、截窒世下流,讓美國再次偉大、「明日自由經濟」永在,進而重建世界秩序,則世人幸甚!

吳惠林:「難民主義」如何休?
2025-02-27

「難民主義」或許已形成緊緊的「食物鏈」或「既得利益鏈」,其根源極可能是所謂的「救難」、「外援」,假「慈善」之名大搞利益輸送,不但「移民」變為「難民」,黑道、恐怖分子也參與其中,由美國左派的「庇護城市」之作為,以及最近被曝光的「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的對外援助巨款黑洞,美國對烏克蘭難民巨額援助落入何方等赤赤裸裸的現實,不也可印證嗎?而諸多反映此現象的電影,其情節應該也不是杜撰的呢!

吳惠林:第六章 史蒂格勒看「大恐慌和戰爭時期的經濟學」
2025-02-10

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恐慌,其悽慘場景是不可能被遺忘的。在美國,銀行倒閉了幾千家。史蒂格勒說他記得1933年在華盛頓大學的一次教授會議里,傳來了銀行倒閉的謠言,結果幾分鐘之內與會者跑得低於開會的法定人數。當時的失業人數空前之高,最嚴重時,有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業。而價格則降到令人...

吳惠林:第五章 史蒂格勒的學術貢獻和經濟學布道
2025-02-04

史蒂格勒是當代全球傑出經濟學家,不但長於理論,更擅長以實證得出證據作為論證的有力基礎。他不但開創了經濟學的新領域,對學術界做了重大貢獻,也因為具有幽默、機智,以及優美的文筆,將枯燥的學理通俗化的傳達給大眾,對社會各階層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胡佛研究所主任坎貝爾就曾開玩笑的說,如果每...

吳惠林:第四章 寇斯定理的誕生
2025-01-31

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顧名思義,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nald Coase,1910—2013年)的理論,如今已名聞遐邇、大家琅琅上口,即便其真意或許不那麼地被真懂,而且其出現也經過一番的波折,有意思的是這個名稱還是史蒂格勒命名的呢!...

吳惠林:第二章 史蒂格勒的教師生涯
2025-01-24

1963年,史蒂格勒赴愛荷華州立學院開展其專業生涯,這是他在芝加哥大學教授們所知道的兩個可應徵的教職之一,另一個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由於瓊斯沒去任教,史蒂格勒才有機會去。如上文提過的,瓊斯是史蒂格勒的同班同學,是選擇奈特當指導教授的四位學生之一。他是一個頭腦清楚,意志堅定的經濟學家...

吳惠林:第一章 不受管制 自由自在的諾貝爾經濟學家
2025-01-21

一、東歐移民家庭1911年1月17日,喬治·史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1991)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郊區小鎮欒棟(Renton)出生,是家中獨子,一直到二十歲大學畢業,都住在西雅圖,之後才動身到美國東部念研究所。史蒂格勒的父親...

吳惠林:「告別貧窮、全球均富」可能嗎?
2025-01-10

世紀經濟史充斥著違背直覺的效應、意外和猜不透的謎。它與我們是誰、我們的文化如何建立等問題糾纏不清。沒有和這些謎團角力過的人,不配說自己頭腦靈活——我們為什麼要在荒野度過數十萬年才能達到今天的富足?為什麼許多社會就是沒辦法和我們在物質的樂土並肩同行?」

吳惠林:楔子——史蒂格勒這位教授
2025-01-07

台灣社會早已步入「管制」的時代,表面看是「公平」、「道德」社會將藉由各種法規的強迫而形成,有人自詡為「步入先進國家」的必備要件;但進一步觀察所謂先進國家走過的軌跡,卻會發現理想與現實不僅有差距,或許是事與願違而嘗受反向的苦果。我們不禁特別懷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去世的史蒂格勒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對於美國實施類似「公平法」、「消保法」,以及證照制度的得失,有著兼具學理和實證之雙重深刻探討,正是台灣社會、其實是全球社會可作借鏡,而且更是世人此時此刻加以研讀、並進而藉機認識史蒂格勒教授。

吳惠林:艱難痛苦的選擇——短痛還是長痛
2024-12-31

眾所周知,全球通用的藥方就是「印鈔票」:一來刺激需求、二來減輕或化解債務。然而,談虎色變的「通貨緊縮」沒能消除、「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卻如影隨形、「停滯膨脹」的局面呼之欲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簡單的說,「印鈔救市」、「以債養債」都非治本之策,連治標都不是,而是「酗酒」、「毒癮」的飲鴆止渴方式。

吳惠林:川普將再入主白宮 接連推新政
2024-12-16

如今美國人覺醒、迎回川普主政,尚未正式就任已經重拾四年前未竟之務,挑選新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壯幹才,繼續高唱「抗共」主曲,「在字典里最美的詞是『關稅』」主調下,於11月25日晚宣示「明年1月20日就職首日就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所有產品徵收20%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收額外10%關稅」,不只磨刀霍霍,已是掄起大斧準備下砍,看來已奄奄一息的中共,崩潰已是不遠矣!

吳惠林:走回傳統古典經濟學
2024-11-17

吳惠林:走回傳統古典經濟學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政治經濟家,是否意味著認同經濟學應回歸政治經濟學或古典經濟學?古典–>新古典–>福利經濟學大體而言,迄21世紀今日,經濟學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了,自1776年開創以來,經過幾次大的變革...

吳惠林: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迴響
2024-11-08

阿西莫格魯和羅賓森兩人在2022年8月發表於Project Syndicate〈為什麼台灣很重要?〉這篇文章中,對於有些西方評論人士認為「裴洛西訪問台灣是魯莽的」不表認同,認為應該重視「台灣為什麼對民主和中國自身的未來同樣重要」。對於中共宣傳的「儒家價值觀與民主水火不容,而且除一黨專政外,別無其他可行選擇」的說法認為是「明顯錯誤」。

吳惠林:獨占、壟斷的迷思
2024-11-02

閱讀《大紀元》7月24日刊登的弗蘭克·肖斯塔克(Frank Shostak)博士撰寫的〈政府干預企業競爭導致壟斷〉(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Competitive Firms Creates Monopolies)的當時,個人正在撰寫198...

吳惠林:宣揚自由經濟的阿根廷總統米萊(圖)
2024-10-16

2024年9月24日,紐約聯合國總部,阿根廷總統米萊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繼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討伐社會主義的諍言後,9月24日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又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指責聯合國將社會主義議程強加給會員國,並呼籲各國加入自由議程(...

吳惠林:再論「最低工資法」的迷思(圖)
2024-10-10

希爾的論文不會成為最低工資法與無家可歸者之間關係的最終定論,但它提供了更多證據,證明了最低工資支持者經常忽視的一個頑固現實:最低工資法往往傷害了其旨在幫助的人。 說到底,正如約翰·密爾提摩(John Miltimore)所言:「幾十年來,提高最低工資會帶來不利的後果,這幾乎是一個普遍接受的經濟研究。許多經濟學家經常指出,這些不利後果,包括失業,往往落在技能最少和最不受重視的工人身上。」

吳惠林:我的小學同學林金悔
2024-10-03

林金悔是我就讀台灣台南漚汪國小時候的同學,1961年畢業後,他繼續留鄉攻讀北門中學初中部,我則南下高雄進入高雄中學末屆初中部,之後金悔兄到台南二中讀高中,我則繼續在雄中上高中。雖然兩人此後都北上讀大學,但他上師大,我在台大,兩校距離很近,卻都未曾聯絡,遑論見面!直到兩人在大社會中...

吳惠林:徹底了解「通貨膨脹」的終南捷徑
2024-09-17

如何有效監督政府濫印鈔票?全民具備有關的「通貨膨脹」和「貨幣為何物」的正確基本觀念是先決條件,那麼,向本書取經是最有效、最便利、最節省的終南捷徑!2009年本書中譯本面世時是如此,十五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吳惠林:貪得無厭vs.適可而止
2024-09-06

本書明確揭示,持續追求成長不能作為長期目標,因為經濟成長不但沒讓美好生活的七項元素達成,反而造成破壞,例如失業嚴重奢言安全,人人為近敵怎可能彼此尊重,工時不減和忙碌不已怎有閒暇等等,作者在第六章詳述了這些與美好生活反其道而行的現實。總而言之,這些與美好生活背道而馳的事實,都是現代高科技社會倫理道德敗壞所引起。

吳惠林:再認識「通膨」「通縮」「滯脹」
2024-08-30

當通縮出現時,若讓市場自由運作,那些平時有儲蓄的「好人」就有「便宜貨」可買,甚至於還能買到房子呢!但在將通縮和不景氣視為等同的壞現象之下,政府採用紓困與創造需求的金融財經政策,讓價格無法下跌,超額供給也就無法消除,中產階級低薪者也將永遠是無殼蝸牛族。在政府大撒幣的時刻,或者維繫著「高價」的局面,但由於實質所得、實質工資的停滯,以致於就業和生產依然無法提升,於是經濟停滯和物價高並存的局面就出現,這也就是「滯脹」的場景也,究其實,是政府不當的刺激政策造成的。

吳惠林:曙光未現的委內瑞拉
2024-08-08

2024年7月30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的反對者在加拉加斯聯合國總部前參加由總統候選人埃德蒙多·岡薩雷斯(Edmundo Gonzalez)和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Maria Corina Ma...

吳惠林:這個世界亟需「正念」的通俗經濟學教科書
2024-08-02

已故的美國總統里根的名言:「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人類社會畢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人」為主角,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出現出各種「規則、秩序」,無形的如倫理、道德,有形的如各種法令規章。而政府出現是在扮演公正的「仲裁」角色,並從事人民託付的事務,人民的生活則透過各式各樣的市場進行交易,市場的主人也就是千千萬萬活生生的「個人」。市場和政府分工合作促進人類的生活福祉。

吳惠林:跋——諾貝爾、史密斯、凱因斯、顧志耐
2024-07-08

一年一度備受矚目、地位崇高的諾貝爾獎揭曉時,得獎者大概都會獲得實至名歸的恭維,除了名聲一夕暴漲外,還有豐厚獎金可拿,真可謂名利雙收,風光至極。在羨慕、恭賀聲中,大家不知有沒有為何會有諾貝爾獎的疑問。這個問題的官式答案相信可以找到,姑且不去查詢,個人在此提出一項解釋,供讀者們玩味。...

吳惠林:如何妥善因應中共國政經危機?
2024-06-21

正如ODNI報告所言,中共更可能成為一個更具侵略性和不可預測者,如何防範和因應是自由世界的一大課題,而多年前納瓦羅(Peter Navarro)教授對美國的建言:「只有實力才能帶來和平」、「團結則存、分裂則亡」、「擊敗敵人,而敵人就是我們自己。」地球人必須謹記在心並化為實際行動而且做到才行!

吳惠林:第三十三章 排拒諾獎隱士—淺談哈維默
2024-06-10

哈維默得獎的猜疑當由外電得知一九八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挪威籍的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教授獨得的當時,心中頓覺一片茫然,因為大家所談論的熱門人物都落選了。不過,與一九八八年阿雷(M. Allais)教授得獎時,對之猶如一張白紙不同的是,我們當時已確知哈維默是位經濟...

吳惠林:第三十一章 為誰生子為誰忙?
2024-06-03

生育力的個體經濟理論應可適當解釋當代台灣社會的現象,那麼,除非到了那麼一天,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到達小孩子對父母的價值再度昇高了(或其相對價格下跌了),否則任憑政策的如何訂定(也許某些獎勵措施可產生些許誘因,但其成本頗高、效果很小),要想穩住出生率使之不降,甚至提高出生率,恐怕會是緣木求魚!

吳惠林:聊一聊「諾貝爾獎」
2024-05-31

真正的經濟學家,起碼應有以下的認知:必須了解其所關心的「人」,與生物學或動物學家心目中的「人」不一樣。經濟學家雖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欲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大特徵。人的欲望會自我繁殖不斷增多,而其滿足卻要受到外在種種限制。於是在要求滿足的過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選擇。選擇,是出於不得已;選擇什麼,則又力求自由。這就是說:人,並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爭取自由的本能。

吳惠林:AI於人是福是禍?(圖)
2024-05-19

在人心、道德沈淪下,科技愈進步,其禍害愈大,也凸顯現代人是不配使用高科技的,是會玩火自焚的,難怪連高科技專家都要出面呼籲禁止。只是,不往人心回升、尋回傳統的倫理道德上落力,是禁止不了的!所以,正如上文所引日本電腦工程師清原仁近日所強調的,「遵守道德才是保證人類不會走向自我毀滅的唯一途徑,若道德跟不上武器或科技的發展,就容易使人們迷失,從而忽略安全意識。」那麼,人類啊!就讓我們努力返本歸真,尋回傳統的倫理道德吧!

吳惠林: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
2024-05-14

作者提供關於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笑話和嘲諷話語,可說俯拾即是,下面這一則可能較少被提及。話說兩個所謂的經濟學家,並肩漫步於路徑,一個昂首,一個低頭,忽然低頭者開口道:路邊有十塊錢!昂首者頭也不低立即回說:沒有!低頭者說:有!昂首者再接辯說:不可能!‘如果’真...

吳惠林:再論「金融危機」
2024-05-10

張說告誡世人,「一邊積攢,一邊施財,可稱為道;不把錢當作珍寶,稱為德;獲取和給予適當,稱為義;不求非分錢財使用正當,稱為禮;能廣泛地救濟眾人,稱為仁;支出有度歸還有期,稱為信;得到錢又不傷害自己,稱為智。「用這七種方法精煉此藥,可以長久地服用,使人延年益壽。如果不是這麼服用,就會消減情志,損傷精神,千萬要小心別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