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宗家秀

印度近代史上的大瘟疫(圖)
2025-05-10

印度史上災荒、瘟疫與亂象,無不與上述所說的共業緊密相連。人類自己造下的業債,輪迴轉世中需要償還,國家和民族也需要償還。而印度人當今的信仰,離佛陀親傳佛法時的境況與標準要求都相去甚遠,真正的信仰是一種堅定和專一的修行,而不是趕時髦和走形式,更不是將某種動物奉為神靈,動物怎麼能度得了人類呢?五花八門的靈拜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會招來附體,帶來惑亂。

大清退位前夕的東北鼠疫(圖)
2025-03-26

1910年—1911年,大清王朝退出歷史舞台的前夕,東北爆發了大型鼠疫,歷時近六個月,約6萬人死亡。瘟疫引起的社會恐慌使得清政府防疫如防虎,處於時代變局中的清廷採取了相對開放的國際合作態度,信息公開、輿論監督與近代公共衛生體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瘟疫傳播的迅猛勢頭。...

科技難擋19世紀霍亂(圖)
2025-03-16

由歷史畫家麗塔格里爾(Rita Greer)所繪大瘟疫時期倫敦街頭的悽慘情況。在人類歷史上,19世紀是一個告別古典與傳統的時代,近現代文明粉墨登場: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席捲歐洲;早期議會民主制誕生;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漸成體系;藝術領域走向遠離傳統的印象派。此外,社會主義勢力...

最致命的感冒:1918大流感(圖)
2025-01-24

1918年12月,西班牙大流感爆發期間,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春,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一場世紀瘟疫——西班牙大流感突襲全球,疫情持續一年多,有著三次流行高峰,造成約5000萬人喪生,死亡人數竟是戰爭陣亡人數的3~4倍。1917年10月,俄國...

沒有隔離和疫苗 漢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過得以倖免(圖)
2024-12-19

大疫來臨,如何逃命?現代人往往重視物質和技術層面的防禦和醫護,依靠絕對的隔離和疫苗的研製開發。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根本就沒有隔離和疫苗這些現代醫學的概念,大疫中很多患者仍然得以倖免。這是什麼原因呢?

做夢都是滅共復國的上將陳誠(圖)
2024-10-14

12月12日晨,西安事變爆發。楊虎城第十七軍在西京招待所扣押陳誠等南京軍政大員,排槍掃射陳住所,中央委員邵元沖等中槍遇難。西安事變中張學良去見被軟禁中的陳誠,陳誠發問:「你給我交個底,你是不是想要殺害蔣委員長?如果是這樣,你就先把我陳誠殺了。此生無論生死,我都跟定了蔣委員長。」

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組圖)
2024-09-27

當年張學良得到了蔣公的寬宥,但西安事變的確給了中共滲透附體中華民族的大好機會,時至今天,大陸人仍在中共之殘酷蹂躪之中。而整個西安事變前後中共所表現出的偽善、奸詐、狡猾與邪惡,離間手段之卑鄙,攻心之陰險至極,當為今天的全球除共義士之殷鑑。

幫夫人站地攤的清華校長(圖)
2024-09-11

兩袖清風的梅貽琦連醫藥費和喪葬費都自付不起,後來清華師生通過捐款,才償還了這筆錢。原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蔣夢麟為其撰碑文,稱讚梅貽琦「一生盡瘁學術,垂五十年,對於國家服務之久,貢獻之多,於此可見。其學養毅力,尤足為後生學習楷模」。

漢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過(圖)
2024-06-24

清‧陳枚《耕織圖‧祭神》大疫來臨,如何逃命?現代人往往重視物質和技術層面的防禦和醫護,依靠絕對的隔離和疫苗的研製開發。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根本就沒有隔離和疫苗這些現代醫學的概念,大疫中很多患者仍然得以倖免。這是什麼原因呢?漢末瘟疫頻繁東漢末年至晉初年,全國性大瘟疫共有二十多次。漢桓...

「藍出於青」的幽默才子紀曉嵐(圖)
2024-05-26

紀曉嵐隨駕東巡泰山,乾隆以《論語》裡的仰之彌高之句,集成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彌上也。紀曉嵐脫口對出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某日,乾隆翻閱《論語》沉吟:‘色難’這二字恐最難屬對了。紀曉嵐說:容易。半晌,上曰:怎麼不出下聯?紀曉嵐答:臣...

蔡倫和造紙術(圖)
2024-05-16

乾隆年間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所繪水彩圖畫冊《中國造紙藝術》中的晾紙場景。一生經歷四帝二後,位列九卿,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面貌,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他名列第七。十五歲入宮當了宦官東漢之前,讀書是一件力氣活,也是奢侈之事。因為那時的文字多記載在竹簡和絲帛之上,竹簡笨重,...

讓皇帝為之流涕哭泣的忠義之臣(圖)
2024-05-15

(傳)金楊邦基《聘金圖》(局部),描繪四位宋使出使北疆與金議和面對國破君虜,他無力回天,遂絕食而亡,以死報國。死前他曾對金兵說: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時毫不猶豫。我不考慮家室,但我雙親年老,我死後請不要馬上告訴他們……他辭世的時候,只有39歲。夢中有人告...

他是史上第一位狀元敢攔截唐太宗馬車(圖)
2024-05-11

明·劉俊《納諫圖》(局部)他攔住皇帝馬車,將馬韁繞在腰間,噗通跪於馬前:陛下今天就請從老臣身上踏過去,臣願意一死換得皇上納諫。因為三個奏摺他從地方被調到中央山東武城人孫伏伽,年少好學,研讀百家,最早是一名小吏。雖然隋末官場混亂,孫伏伽還是因為德才兼備而得提拔,幾經升...

寫討武檄文聲動朝野 駱賓王身後留生死迷案(圖)
2024-05-07

7歲,他就因一首詠鵝詩聞名鄉里;武則天篡唐時,他的一篇討武檄文,讓武則天看後都忍不住讚嘆。7歲詠鵝神童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駱賓王出生在浙江義烏李塘鎮的一戶世代書香家庭。父親外出求仕,小駱賓王就跟著祖父一起生活,得益於祖父對他的教育,駱賓王少善屬文。駱賓王天資聰穎,祖父對他疼...

敢和皇帝死磕的地方官(圖)
2024-05-01

《帝鑒圖說》插圖《賞強項令》,描繪董宣拒不磕頭認錯一個地方官員,為了一個平頭百姓的性命,得罪了皇帝的親姐姐,龍顏盛怒之下要杖死他,只需他磕頭道一聲歉。他竟當堂死磕不認罪,即使被人摁著頭,他仍兩手據地,脖頸剛直,拒不低頭。不官官相護,敢於擔當董宣是東漢陳留圉人(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境內...

帝後楷模著書自律的長孫皇后(圖)
2024-04-13

《帝鑒圖說》插圖《主明臣直》,描繪長孫皇后盛裝恭賀太宗有正直的臣屬。這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皇后,梳頭時都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後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禮法,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書三十卷,只為自律。她被唐太宗譽之為嘉偶、良佐。十三歲...

一位騎牛打天下的皇帝(圖)
2024-02-05

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當戴武冠穿戰袍的劉秀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族人都吃驚:劉秀向來做事謹慎,如今他都起兵了,看來這起義的事錯不了。於是眾人紛紛投奔他。出生即有瑞相劉秀,是漢高祖第九世孫、濟陽縣令劉欽的第三個兒子。劉秀出生的時候,房屋裡出現吉祥的紅光,...

主編《永樂大典》名動海內的大明才子解縉(圖)
2024-01-28

解縉從小就非常聰敏,常常口出奇語,作文操筆立就。四歲的時候,他在街市上玩耍,偶然摔倒了,眾人笑話他。他嘴裡立刻吟道:細雨落綢繆,磚街滑似油。鳳凰跌在地,笑煞一群牛。一門三進士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祖輩解谷,與丞相文天祥交好,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判官,父親解...

故劍情深 不忘結髮妻的大漢天子(圖)
2024-01-21

漢宣帝詔儒講經,《帝鑒圖說》,明張居正編清內府朱絲欄圖繪寫本就在立後的非常時刻,未央宮發出了一道奇特的詔書,漢宣帝請臣民幫忙尋找自己貧寒時的一柄舊劍,皇帝雖有華美的天子劍在身旁,卻一直無法消除對舊劍的思念。臣民紛紛議論,皇上如此故劍情深,怎能放棄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呢?感慨於皇帝的...

首發罪己詔 漢文帝仁政愛民創盛世(圖)
2024-01-15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漢文帝一》他穿著草鞋、粗布龍袍上朝。在位23年,他沒有建過宮殿、不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不增添。峰迴路轉 順天意登基劉恆的母親薄氏原為魏王妃,面相師許負曾給薄氏相面,說她有當太后的命,會生一天子。魏國滅亡後,薄氏被劉邦納入後...

西安事變後 蔣介石為何不殺張學良?
2023-12-22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身處危難中的蔣介石拒絕向叛軍做出任何承諾與妥協,並訓示張楊二人:此次西安事變,實為中國五千年來歷史絕續之所關,亦為中華民族人格高下之分野,不僅有關中國之存亡而已。蔣公身為國家統帥,以無畏生死之篤定心態面對危局,不被武...

名不見經傳 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官黃嘉略(圖)
2023-12-17

黃嘉略夫婦像他是第一位居留法國傳播漢文化的中國人,也是用法語編著漢語語法的第一人。他對中國文化的宣傳直接影響了孟德斯鳩的中國觀。二十三歲赴法康熙十八年(1679年),黃嘉略出生於福建莆田縣,祖父黃江卿曾任御史,巡視江南和山東兩省。父親生性善良,常接濟窮人,後成為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奇人東方朔(圖)
2023-12-12

日本市町時代狩野正信繪東方朔(局部)他最愛開玩笑,碰上了一個開得起玩笑的寬容皇帝。古代隱士,多避世於深山之中,而他卻稱自己是隱居於朝廷中的人。他說:修行有素的人,不用憂慮見不到神仙,不在道中的人,即使見到蓬萊仙人,又能如何呢?上書自薦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

「儒林女聖」班昭(圖)
2023-11-27

清·金廷標《曹大家授書圖》,描繪班昭在宮苑小閣里教學的情景女人如何自尊自愛?如何做好自己,才不會被人輕薄,獲得尊重?二千多年前的一位母親,就針對這些問題,給自己家族的女子寫了一本書。後來,此書被長孫皇后推薦給天下的女子,成為皇妃及世家女子必學的教科書。出身名門班昭(...

奇女柳如是(圖)
2023-11-26

明·柳如是《人物山水冊》她勸丈夫效仿屈原,力保晚節,然後推他,讓他隨己一起跳湖,其夫把手探進水裡摸了摸,抽出來,對著她說:今天水太涼了,改日再來吧。秦淮樓里的女俠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辛棄疾的詩句。晚明一位叫楊愛的女子,即取此詩中如是為名號。她被稱為...

她出身侍女 成為中國最早的女外交家(圖)
2023-11-26

文史示意圖:出塞和親一個身著漢服的女子,手持漢節,乘坐駟馬錦車,代表朝廷到屬國宣詔,這是幾千年來絕無僅有的一幅景象。她本是一位侍女,卻能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邊境戰亂。後來她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遠足西域異國,功比蘇武。作為公主侍女 隨嫁烏孫國和親漢朝時,為對抗南下擾民的匈奴悍邦,...

大才女魚玄機 緣何成了殺人兇手?(圖)
2023-11-21

她是長安城的一名女道士,姿色傾國,被處死時年僅25歲;因縱情風月、反叛傳統而聲名狼藉,其生平未能記於正史。她是唐朝四大美女詩人之一,一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至今傳於世。詩童嫁諫官 遂成棄婦公元844年,長安城郊處一戶魚姓平民家裡,誕生了一名女嬰,父親為之取名幼薇,字慧蘭。幼薇的...

穿著龍袍下葬 不腐屍身被遊街批鬥(圖)
2023-10-12

清·郎世寧《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和落霍澌之捷》在墓室240多年,她屍身不腐,皮膚仍有彈性,文革時卻被拋屍於野,甚至還被人背著屍體遊街批鬥。大清公主下嫁蒙古郡王康熙大帝一生子孫滿堂,膝下有五十多個子女圍著他跪喊皇阿瑪。他的寵妃榮妃溫柔賢惠,相貌美麗,曾為皇上生了四...

做夢都是滅共復國的上將陳誠
2022-12-22

陳誠,攝於20世紀20年代。他一生有兩大特色,一是堅決反共,二是忠君報國。同時,他較早就能有意識地區分中共組織與中國人。在他去世前的一兩年裡,連做夢都是指揮大軍渡海反攻,光復大陸,勝利還都,他一生未竟的事業就是滅共復國。與劉伯溫同鄉的有志少年陳誠,字辭修,1898年出生於浙江青田...

蔣介石搶救國寶 故宮文物驚險赴台秘史(組圖)
2022-11-30

台北故宮博物院美麗的建築。(圖片來源:Adobe Stock)一國珍寶花落兩岸。關於中國的兩座故宮一直有個說法,北京故宮有館無寶,台北故宮有寶無館。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裡95%的精品文物都安詳靜謐地躺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裡。1961~1962年,正當大陸人慘遭中共製造的大饑荒折磨、文...

印度近代史上的大瘟疫(圖)
2022-11-29

印度曾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釋迦牟尼降世的地方。這應是神和上天眷顧的聖土,可是近兩百年來,印度幾乎是人類流行性瘟疫的大本營,霍亂、大流感、鼠疫、天花、瘧疾輪番上陣,造成近五六千萬人死亡。除了人口密度大、貧窮、生態環境差等疾病易於流行的因素外,原始佛教在印度消亡所產生的共業,以及...

大清退位前夕的東北鼠疫(圖)
2022-11-15

1910年—1911年,大清王朝退出歷史舞台的前夕,東北爆發了大型鼠疫,歷時近六個月,約6萬人死亡。瘟疫引起的社會恐慌使得清政府防疫如防虎,處於時代變局中的清廷採取了相對開放的國際合作態度,信息公開、輿論監督與近代公共衛生體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瘟疫傳播的迅猛勢頭。...

金朝守汴京 為避免疫情消息外泄而封城 反而導致疫情加重(圖)
2022-10-10

迅猛的疫情使汴京很快淪為一座死城,造成了嚴重的社會恐慌,人們爭相逃離這個災區,到了五月份,有數萬人要求出城。但是金王朝當時出於政治考量,擔心疫情泄密而被蒙古人乘虛攻入,進行了封城,不准百姓出入。但是,疫情越來越嚴重,直到後來被迫開放城門,自蒙古人圍城到因疫情而封城,前後三個月,城內儲糧不夠,出現了大饑荒,金政府下令縱其民北渡尋食逃生。

直言敢諫 一位擅長與皇上講理的朝臣(圖)
2022-08-02

袁盎卻坐圖(局部)皇上的寵妃慎夫人與皇上皇后同席而坐,他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後拉退了一些。慎夫人不悅,皇上也不滿意,他對皇上說:我聽說尊貴和卑下有區別,那樣上下才能和睦。陛下以為是為了慎夫人好,其實恰好成了禍害她的根由。陛下難道沒有見過呂后殘害戚夫人嗎?文帝聽後很高興,慎夫人也賜給...

大明開國帝師 太子跳河、皇后素食都為他(圖)
2022-07-24

宋濂畫像,清·上官周《晚笑堂畫傳》摹繪紈絝子弟們佩刀掛玉、華衣麗服,他一點都不羨慕,雖貧困,他卻總是面有喜色。有人很奇怪,他說:我心中有快樂的事情,不感到吃穿享用不如人,得到了我高興,失去了我也高興,我還有什麼憂慮啊!從神童到一代文宗宋濂(1310-1381)是早產...

他是史上第一位狀元 敢攔截唐太宗馬車(圖)
2022-07-10

明·劉俊《納諫圖》(局部)他攔住皇帝馬車,將馬韁繞在腰間,噗通跪於馬前:陛下今天就請從老臣身上踏過去,臣願意一死換得皇上納諫。因為三個奏摺他從地方被調到中央山東武城人孫伏伽,年少好學,研讀百家,最早是一名小吏。雖然隋末官場混亂,孫伏伽還是因為德才兼備而得提拔,幾經升...

帝後楷模 著書自律的長孫皇后(圖)
2022-07-05

《帝鑒圖說》插圖《主明臣直》,描繪長孫皇后盛裝恭賀太宗有正直的臣屬。這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皇后,梳頭時都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時刻提醒自己:自己首先是皇后,然後才是女人。她言行必循禮法,為了做一個合格的好皇后,她甚至著書三十卷,只為自律。她被唐太宗譽之為嘉偶、良佐。十三歲...

敢和皇帝死磕的地方官(圖)
2022-06-28

《帝鑒圖說》插圖《賞強項令》,描繪董宣拒不磕頭認錯一個地方官員,為了一個平頭百姓的性命,得罪了皇帝的親姐姐,龍顏盛怒之下要杖死他,只需他磕頭道一聲歉。他竟當堂死磕不認罪,即使被人摁著頭,他仍兩手據地,脖頸剛直,拒不低頭。不官官相護,敢於擔當董宣是東漢陳留圉人(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境內...

敢把腳搭在皇帝肚子上睡覺的人(圖)
2022-06-21

《帝鑒圖說》插圖《賓禮故人》,描繪光武帝劉秀把嚴光請進宮中,兩人推杯換盞,把酒敘舊。在古人眼中,星空與人間是對應的。《後漢書》記載,有一次太史令從星空中觀皇帝身邊的賢人測到:有客星冒犯帝座。原來,不過是當時有人把腳搭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睡覺……嚴光,字子陵...

辭讓皇后尊位的陰麗華(圖)
2022-06-19

她的溫柔嫻靜與安分守己,就是她美貌之外的最大魅力。她是光武大帝的一生中獨寵的結髮之妻,不爭不搶,永遠默默守護在皇帝身後。娶妻當娶陰麗華劉秀年少偶然邂逅了少女陰麗華,便一見鍾情,遂暗許心願:娶妻當娶陰麗華。陰麗華出身望族,是春秋名相管仲之後,陰氏家族非常重視家教家風,也是當時南陽新...

藍出於青」的幽默才子紀曉嵐(圖)
2022-05-31

紀曉嵐隨駕東巡泰山,乾隆以《論語》裡的仰之彌高之句,集成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彌上也。紀曉嵐脫口對出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某日,乾隆翻閱《論語》沉吟:‘色難’這二字恐最難屬對了。紀曉嵐說:容易。半晌,上曰:怎麼不出下聯?紀曉嵐答:臣...

寫討武檄文聲動朝野 駱賓王身後留生死迷案
2022-05-07

7歲,他就因一首詠鵝詩聞名鄉里;武則天篡唐時,他的一篇討武檄文,讓武則天看後都忍不住讚嘆。7歲詠鵝神童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駱賓王出生在浙江義烏李塘鎮的一戶世代書香家庭。父親外出求仕,小駱賓王就跟著祖父一起生活,得益於祖父對他的教育,駱賓王少善屬文。駱賓王天資聰穎,祖父對他疼...

最致命的感冒:1918大流感 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同步(圖)
2022-04-04

一個世紀前,西班牙大流感爆發前後,正值共產主義全面入侵人類之時。當時的歐洲版圖上,四處都是它點燃的所謂「革命火種」,共產主義假借革命的名義開展了對傳統社會體制與正統文化的反叛。1917年10月,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共產主義入侵人類的首個國家性基地。

漢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過(圖)
2022-02-15

清‧陳枚《耕織圖‧祭神》大疫來臨,如何逃命?現代人往往重視物質和技術層面的防禦和醫護,依靠絕對的隔離和疫苗的研製開發。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根本就沒有隔離和疫苗這些現代醫學的概念,大疫中很多患者仍然得以倖免。這是什麼原因呢?漢末瘟疫頻繁東漢末年至晉初年,全國性...

執教哈佛第一人頂戴花翎足蹬皂靴的中國老師(圖)
2022-01-12

執教哈佛第一人,頂戴花翎足蹬皂靴的中國老師戈鯤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他是登上哈佛講堂的第一位中國人。頂戴花翎,足蹬皂靴,他是那個時代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的名字幾乎不為今天的世人所知。他被請到哈佛當中文老師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道光十八年(183...

一位騎牛打天下的皇帝(圖)
2022-01-02

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當戴武冠穿戰袍的劉秀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族人都吃驚:劉秀向來做事謹慎,如今他都起兵了,看來這起義的事錯不了。於是眾人紛紛投奔他。出生即有瑞相劉秀,是漢高祖第九世孫、濟陽縣令劉欽的第三個兒子。劉秀出生的時候,房屋裡出現吉...

主編《永樂大典》名動海內的大明才子解縉(圖)
2021-12-21

解縉從小就非常聰敏,常常口出奇語,作文操筆立就。四歲的時候,他在街市上玩耍,偶然摔倒了,眾人笑話他。他嘴裡立刻吟道:細雨落綢繆,磚街滑似油。鳳凰跌在地,笑煞一群牛。一門三進士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祖輩解谷,與丞相文天祥交好,祖父解子元,...

故劍情深 不忘結髮妻的大漢天子(圖)
2021-12-12

漢宣帝詔儒講經,《帝鑒圖說》,明張居正編清內府朱絲欄圖繪寫本就在立後的非常時刻,未央宮發出了一道奇特的詔書,漢宣帝請臣民幫忙尋找自己貧寒時的一柄舊劍,皇帝雖有華美的天子劍在身旁,卻一直無法消除對舊劍的思念。臣民紛紛議論,皇上如此故劍情深,怎能放棄患難與共的...

歷史上唯一「九代同居」的千口之家
2021-12-10

元·趙孟????《張公藝九世同居圖》(局部)四世同堂被認為是人生福壽俱全的象徵了,但歷史上有個九世同堂的家族,九百號人同堂起居、和睦相處,實為罕見,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功夫在一個忍字上《舊唐書》中記載,有一位老人,是山東壽張縣人,相傳是漢代張良26代孫,生於...

名不見經傳  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官黃嘉略
2021-11-05

黃嘉略夫婦像他是第一位居留法國傳播漢文化的中國人,也是用法語編著漢語語法的第一人。他對中國文化的宣傳直接影響了孟德斯鳩的中國觀。二十三歲赴法康熙十八年(1679年),黃嘉略出生於福建莆田縣,祖父黃江卿曾任御史,巡視江南和山東兩省。父親生性善良,常接濟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