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文人

文人的傲骨,也需生逢其時
2023-12-28

上一篇講了古代文人傲骨被拔掉後,立馬成了為帝王服務的舔才。但是,歷史上敢藐視君權的文人,還是為數不少的。皇甫謐《高士傳》中的段干木,便頗有代表性:段干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心志不遂,乃治清節,游西河,師事卜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等居於魏,皆為將,唯干木守道不仕。魏文侯...

同一背景下的不同面貌
2023-09-22

1954年,藉由光明日報刊登的一篇《評〈紅樓夢研究〉》的文章,在中宣部副部長周揚的組織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批判胡適的運動。第二年,作為這場運動的成果,是三聯書店出版了八大冊的《胡適思想批判》,全書洋洋灑灑300多萬言。這八大冊書,遠在美國的胡適是一篇篇都看過的。學者唐德剛曾問...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後半句十人九不知(圖)
2023-07-05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老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同樣意義非凡,叫作:不畏人知畏己知。那麼這句話究竟是想給我們傳達什麼意思呢?且聽在下細細道來。  不畏人知畏己知這句話出自於清代文人葉存仁的一首詩,也伴隨著一個典故。  葉存仁生於康熙四十九年(...

面對強權前赴後繼,這可能就是北宋文人的風骨吧
2022-10-29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因為不滿當朝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權知開封府范仲淹給仁宗上了一張《百官升遷次序圖》,將朝廷重要崗位的大臣的履歷和升遷過程全部標識出來,然後給仁宗一一剖析,哪些升遷途徑是不公的,哪些升遷過程是違規的,然後勸仁宗,不要把所有的人事權都交給宰相。這樣旗幟鮮...

慘絕人寰 文革多少教授文人不堪屈辱自殺
2022-01-19

中共建政60年的歷史是用鮮血和謊言寫就的歷史,而那些鮮血背後的故事慘絕人寰、鮮為人知。據中共黨史研究室等合編的《建國以來歷史政治運動事實》的報告的數字顯示:僅在毛澤東1966年發動的文革420萬餘人被關押審查;172萬8千餘人非正常死亡;13萬5千餘人被以...

陶傑: 全世界抄襲陶傑
2021-02-07

華文世界低端文人喜歡挑起所謂的筆戰,姓名黏連名家博取上位,古已有之。文人以前雖同樣酸氣,尚扮嘢手拱摺扇一抱拳,作恭請某某兄商榷狀。對方回應,再引經據典進一步商榷。第三四者旁觀忍不住由盤古初開起加入反商榷、反爭議,企圖合力將差不多先生中國基因,以口水打磨成真...

宋人的氣味偏好:權貴好龍涎 文人好梅香(組圖)
2020-04-19

東閣芬氳裛綺羅,雲頭香法本宣和。最能代表宋代皇室用香當屬宮中御製的雲頭香,源自北宋宣和時期,南宋初年宮中常製作此香,《癸辛雜識外集》:宣和時,常造香於睿思東閣,南渡後如其法制之所,謂東閣雲頭香也。在古代薰香分類中,東閣雲頭香屬於仿造龍涎香系列的薰香,《居家...

林語堂與梁實秋
2019-10-13

今年早些時候,我和內人游台灣。第一站自然是台北,數日內環島轉了一圈後,再度返回台北。在台北的自由行僅一天。那日天氣晴好,賓館早餐後,進地鐵直奔台灣大學,先到傅斯年墓地作默默拜祭,之後在師大路附近的殷海光故居門前,作短暫停留,接著便到雲和街梁實秋那幢日式庭院...

港媒:第一不要臉郭沫若(圖)
2015-10-13

20世紀下半葉,京城文人圈裡流傳「四大不要臉」之說。郭沫若名列榜首,接下來是馮友蘭、老舍、臧克家。郭沫若雖然在學術上取得不小成就,骨子裡終究是一個天生媚骨的御用文人。昔年林語堂給他評價是:「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倒也貼切。他今天這樣說,明天又那樣說,...

有人居然說蘇東坡的字「像是石壓蛤蟆」(圖)
2015-01-11

蘇東坡書法-黃州寒食詩帖局部(網絡圖片) 北宋書法四大家的第二號人物是黃庭堅。黃庭堅(西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東坡初見黃庭堅詩文,即對他讚譽有加,認為他的字句中有超逸絕塵之氣。其後兩人書詩往...

郭沫若6位紅顏11子女今何在 始亂終棄才女自殺 圖
2014-10-15

媒妁之約——張瓊華 郭沫若,四川樂山沙灣鎮人,本名郭開貞。1912年舊曆正月十五日,二十歲的郭開貞奉父母之命,和蘇溪張家的姑娘瓊華結婚。郭開貞本以為新娘子會像三嫂一般美麗清新,哪料大失所望,且不說三寸金蓮,掀開新娘子的頭巾,朝天猩猩鼻孔。第二天隨新娘子...

御用文人:紅色新儒家習近平
2014-05-21

  與前幾任中共領袖相比,習近平表現出對儒家文化異乎尋常的濃厚興趣。5月4日,習近平視察北京大學,首站就是到北大人文學院,與哲學家湯一介促膝交談,探討大型國學叢書《儒藏》的情況。而在與師生座談時,其主題是「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用了相當篇...

中國文人十大經典名句(圖)
2014-01-13

李白的十大經典名句: 1、最大氣悲涼的景色描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最自信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3、最狂傲不羈的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4、最無奈的詩句:大道入青天,我獨不復出。 5、最膾炙人口的詩...

古代文人對雪的別稱(圖)
2013-02-20

雪是大自然的傑作,而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浩瀚的詩海中,文人墨客不惜筆墨,給雪或雪花冠以不少美名,別有情趣。 六出 雪呈六角形狀,便稱之為「六花」、「六出」,如唐代元稹《賦得春雪映早梅》詩:「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唐代高駢的《對雪》詩:「六出飛花入...

為何古代文人少有近視眼?
2013-01-06

隨著文化知識越來越顯得重要,有近視眼的文人學子也越來越多。然而,在古代就很少發現有近視眼的文人學子,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為什麼古代文人少有近視眼呢?有人總結出以下六大原因:一、古時候大部分人不認字,也沒多少人讀得起書。只有家庭條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讀得起書,...

胡少江:鄒恆甫何以讓北大如此難堪?
2012-08-25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鄒恆甫二十一日在實名制微博上發威,指稱北京大學的「院長姦淫服務員」。這篇微博一經發布便被迅速轉載,已經成為近幾日最受關注的網上事件。兩天後,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不得不發布一則聲明,稱將責成學校有關部門徹查鄒恆甫微博涉及的內容;並且表示如果微博失...

中國古人「香」 從文人到武將都散發香氣
2011-12-29

生在古代中國,不論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離不開香。先秦時,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無論男女,都有隨身佩戴香物的風氣 山西稷山青龍寺元代壁畫(攝影/樊晉英)。畫中佛教護法神「帝釋天」左手持一長柄香爐,身後一位力士跪著托起一圓盤,盤中盛著彈子大小的香丸...

今人也稱羨 宋朝文人的「免死金牌」
2011-12-12

一、有一年,宋仁宗想把張貴妃的伯父升職,一升就是四級。照說,在家天下的王朝,皇帝想升誰貶誰,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但這事兒還真有點難辦。一、連升四級在宋朝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不符古制;二、張貴妃的伯父本事有限,難以服眾。為了表示民主精神,仁宗就把這事兒拿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