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言論自由

葉開:哈佛的偽自由:從學術殿堂到意識形態堡壘
2025-04-20

人們自然應該支持哈佛大學為社會正義發聲,但當它自己所定義的少數人"正義",正在成為一種不能質疑的絕對教義時,它就不再是有益的公共價值,而是新形式的"汲泉"。 真正的學術自由,不是讓一種聲音壓倒另一種聲音,而是讓多種聲音共處於不安、辯論、甚至衝突之中,最終走向共識與真理。這才是哈學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哈佛需要學術自由,更需要真正的思想自由。 胡適先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重返美國後,曾經發出一個經過反思之後的聲音: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川普發動美國文化大革命 (圖)
2025-04-19

幾年下來深入閱讀和了解, 才知道這些常青藤, 是如此齷齪不堪。 才知道哈佛信奉的, 不是真理, 而是我的真理。 我的夢徹底破碎, 這也是我支持川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盧比奧:打擊虛假信息 維護言論自由(影)
2025-04-18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日前表示, 國務院已經關閉了全球參與中心,以打擊虛假信息,維護言論自由。他同時表示將努力維護其他國家的言論自由。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應對此類信息的最好方法就是言論自由,確保真實信息和虛假信息有同等甚至更大的傳播機會。國務卿盧比奧表示,國務院剛剛關閉了國務院的全球參與...

陳怡凱:言論自由與國家忠誠義務
2025-04-12

前言中配亞亞等人因鼓吹武統言論被移民署驅逐出境,縱然亞亞以及少數人指控該驅逐出境處分違反言論自由,但北高行以《公民權與政治權利公約》第20條禁止鼓吹戰爭而認定該武統逾越言論自由的界線,因此不在言論自由之保護範圍。北高行此一論述值得贊同。由於亞亞中配尚未取得我國身份證,所以驅逐出境...

赤難史脈:從「大革命」到「大饑荒」(五) (1921~1961)(圖)
2025-04-10

1950~1970年代,至少600萬大陸災胞「用腳投票」,冒死渡海、撲鐵絲網投奔香港,其中160~200萬人成功(後為香港反共中堅)。港英水警從海里撈救一隻只「湯圓」(泅海偷渡者)、鐵絲網邊搭救一位位冒著槍彈的穿越者,很困惑:「我們無法理解這種飛蛾撲火的決心來自哪裡?」[1] 陳獨秀幼女陳子美(1912~2004),文革時期成「反革命」,關押年余。她與兩子學游泳,1970年9月(58歲)身綁鐵桶下海(珠江口),六個多小時後一家三口登上港警水輪。港警熱烈握迎陳子美——從未遇到如此高齡「湯圓」。

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界線如何拿捏 專家分析(圖)
2025-04-03

2025年4月2日,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座談會,由左至右為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蕭育和,及台灣智庫研究員陳璽安。(台灣公共策益提供)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2日共同舉辦座談會,就言論自由vs.國家...

張娟芬:細讀歐洲人權法院判決 看劉振亞案
2025-03-31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王顥中與我有一樣的企圖:看其他國家把言論自由的界線畫在哪裡,以此衡量我們應該畫在哪裡。因此,王顥中對此判決的誤讀,有嚴重的效果:他把歐洲人權法院的紅線門檻畫得極高,好像非得軍事侵略既遂才能算敵國、非得動手組織武裝團隊和鼓吹核子戰爭,國家才可以限制那種言論的傳播。事實是,加波年科的言論比劉振亞還要輕微,就已經達到了歐洲人權法院認為可以適當限制的門檻。

姚國付:從李克強、 顧萬明與本人的遭遇看中共的流氓本性(圖)
2025-03-26

原中共黨媒新華社記者顧萬明,因質疑李克強死因遭判刑,並被剝奪退休待遇。(網絡截圖)據自由亞洲廣播電台2025年2月11日披露:新華社老記者顧萬明因公開呼籲調查前總理李克強的死因,去年11月被上海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刑一年,並被新華社取消退休待遇。這則消息使筆者由顧萬明和李克強在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