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銀行

銀行縮表企業縮表:然後老百姓也縮表了…(圖)
2022-08-09

他已經沒時間精神內耗了。現在唯一的念想就是:趕緊過完戶,拿到賣房款,繼續去打新。但要過戶,劉峰得先把剩下的貸款提前還掉。可劉峰提前還貸的訴求,卻被貸款行上海銀行杭州臨平支行一口拒絕了。銀行給出的理由是:提前還貸的額度沒有了。

貸款違規頻發 深圳多家銀行一天收17張罰單(圖)
2022-08-09

深圳銀保監局一天之內連開17張罰單,指向多家銀行和相關責任人。示意圖。深圳銀保監局一天之內連開17張罰單,指向多家銀行和相關責任人。整體看,貸款違規是處罰的重點之一。8月5日,深圳銀保監局連續發布17張罰單。《南都》報導,杭州銀行深圳分行因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未穿...

監察機構:美國進出口銀行數十億資金流向中俄(圖)
2022-08-05

華盛頓大樓照片,內設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等機構。尋求擴大海外銷售的小企業本應是美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貸款擔保的主要受益者,但根據一項非營利性政府監督機構的最新調查發現,該銀行的大部分資金流向了企業巨頭及海外腐敗政權。設...

中共試點「養老儲蓄」 網友:「天天計算老百姓」(圖)
2022-07-31

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近日連袂公布「關於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將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青島推展特定養老儲蓄產品試點。有網友質疑,略高於3%的利率趕得上通膨嗎?還有民眾說:「錢放哪都比放銀行安全」、「5年都說不定取不出來,還20年」、「怎麼不去鄭州試點?」、「是我看著太像傻子了嗎?」、「天天計算老百姓」。

河南銀行弊案中共宣布第3批墊付 受害者曝前2批都沒拿到(圖)
2022-07-30

因河南村鎮銀行弊案無法取款爆發儲戶維權事件,中共一手打壓,一手分批墊付。河南當局29日對儲戶發布第3批墊付公告。不過,有維權者表示,即便前兩批也有許多人未拿到款,當局在搞分化,後邊的大戶情況很不樂觀。

中國各大銀行「黑榜」出爐 消費投訴7萬餘件(圖/視頻)
2022-07-30

中共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下稱「銀保監會消保局」)周四(28日)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進入黑貓投訴)情況的通報》。今年一季度,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並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75,936件。

中共調一萬億救房市?銀行和買家不看好(圖)
2022-07-28

銀行高管和分析師的警告說,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深陷泥潭,鑑於銀行很難從不良項目中收回貸款,因為銀行對這一新項目望而卻步,導致中共央行可能難以達到1萬億的目標金額。

上海多家銀行ATM機存錢無門、無錢可取(圖)
2022-07-28

圖為ATM機資料圖。(Timothy A. Clary/AFP/Getty Images)【大紀元2022年07月28日訊】近日,上海市民抱怨,上海多家銀行 ATM機被限制存取款一體功能,無錢可取、存錢無門……。發生這些情況的原因,有銀行相關負責人稱,...

中共憂爛尾樓停貸潮蔓延 保20大被視為頭等大事(組圖)
2022-07-28

一些海外觀察人士指出,河南村鎮銀行暴雷和全國各地的爛尾樓事件頻發的根本原因是體制出了問題,成為當前熱點則跟中共內部權鬥有關,而中共當局並不想追究,只是拿出一些暫時性方案平息風波,防止事態擴大,先拖過20大再說。

河南村鎮銀行醜聞 令儲戶對共產黨失去信心(圖)
2022-07-27

2022年7月10日,大量儲戶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支行前維權抗議。(Handout/ Courtesy Of An Anonymous Source/ AFP)河南村鎮銀行抗議者受到粗暴鎮壓,使人們注意到銀行系統中一個監管不足的角落。儘管當局承諾對小額儲戶實施資金墊付方案,但分析說...

金融時報:滙豐銀在中子公司首設中共黨委恐讓其它外銀有壓力(圖)
2022-07-22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滙豐銀行已成為第一家允許在中國的投資的子公司內設立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的外國銀行。報導指出,由於過去中共政府雖要求企業需設黨委,但並未在外資實施,滙豐此舉凸顯北京與西方之間面臨的緊張局勢,同時也認為恐迫使其他外資銀行仿效。

中國爛尾樓資金哪去了?銀行主管自爆內情(圖/視頻)
2022-07-21

中國爛尾樓停貸潮持續擴大,超過300個樓盤業主發布停貸通知書。對於爛尾樓資金被挪用,銀行和房管局互相推諉責任,一銀行主管稱,他們只是聽房管局的招呼幹活。

停貸風暴擴大 中共維穩、救市兩難(組圖)
2022-07-21

中國房地產業由爛尾樓引發的"停貸"風暴持續擴大。截至目前,除超過三百個盤樓維權業主已發布「斷供」聲明外,房產供應商也陷入信貸困境。形成這場風暴的背後原因何在?當局的應對措施又會對經濟、金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