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揭密蜂蜜製品的真實身份

作者:

  過年期間,蜂蜜和蜂蜜製品也出現熱銷。老年蜂蜜、洋槐蜂蜜膏、兒童蜂蜜,這些包裝精美的蜂蜜製品禮盒不斷出現在小賣店、街邊攤、農貿市場和一些小型超市裡,成了過年饋贈親友的佳品。「蜂蜜膏其實是更粘稠的一種蜂蜜,營養價值、純度都比普通蜂蜜要高。」一位超市營業員這樣向消費者推銷。可一看標價,四大瓶子一斤裝的老年蜂蜜外加兩盒西洋參沖劑只要38塊錢,低廉的價格讓人生疑。「蜂蜜製品」和蜂蜜到底有什麼區別?「蜂蜜製品」真的是蜂蜜中的精華嗎?記者日前通過調查揭開了「蜂蜜製品」的真實身份。

  「蜂蜜製品」鑽了「國標」空子

  蜂蜜膏、蜂蜜脂、蜂蜜液、養顏蜜、養胃蜜……走進超市商店,蜂蜜製品品種能達到幾十種。拿起其中一瓶,在配料表中,記者發現,除了蜂蜜、雙歧因子外,還有一種主要成分是果葡糖漿。果葡糖漿是什麼?記者請教了我市一位業內人士。「果葡糖漿其實就是糖稀,這種東西的進價只有2塊多錢一公斤,和進價最少也10多塊錢的蜂蜜比起來,價格低不少。」一語道破了天機。

  據了解,2006年開始實施的《蜂蜜國家強制性標準》中明確了蜂蜜真實性要求: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澱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劑、澄清劑、增稠劑等異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它礦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業生產物質,不應以「蜂蜜」或「蜜」作為產品名稱或名稱主詞。

  按照這個標準,蜂蜜製品其實就是在蜂蜜中摻雜了其他物質的蜂蜜,「從目前市面上調查的情況看,蜂蜜製品這個稱呼其實是鑽了國家標準的空子。」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市場上蜂蜜質量良莠不齊

  去年8月,幾位蜂蜜鑑別專家對我市蜂蜜市場進行了一次暗訪。在一家大型超市,他們一共發現了74種蜂蜜或帶有「蜂蜜」字樣的蜂蜜製品。其中50 種是蜂蜜,執行蜂蜜國家標準,另外24種分別標著蜂蜜脂、蜂蜜膏、蜂蜜液等蜂蜜製品字樣,這些蜂蜜製品後面的主要成分配料表中就赫然標著蜂蜜和果葡糖漿兩樣。而50種蜂蜜產品中,專家們隨便抽查了槐花蜜,共有8種,從外觀顏色和感官上判斷,其中6種不是槐花蜜,另外兩種經過鑑定是勾兌了大量顏色與槐花蜜接近的果葡糖漿。

  造假手段「高明」,「國標」難辨

  對於蜂產品的真偽判定,國家標準規定除幾項理化指標外,還強調了感官的判定。現在的造假者手段相當「高明」,像果葡糖漿,在衛生及某些理化指標上,均優於蜂蜜,按照國家標準,檢驗時不僅能矇混過關,且多項指標甚至優於純正蜂蜜,但其成本十分低廉,對正規蜂蜜形成強烈衝擊。「一些勾兌出來的蜂蜜是不符合《國標》的,就冠以蜂蜜製品的美名銷售。」一位業內人士點出了蜂蜜製品的真諦。

  新「國標」有望實施

  蜂蜜兌糖稀(果葡糖漿)幾乎成了業內公開的秘密,但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很難辨別。國家標準難檢測,消費者更不好辨別,造成蜂蜜市場的混亂無序。

  記者日前從市品檢所科研部部長於利軍處了解到,由大連品檢所主要參與制定的新《蜂蜜國家標準》有望實施,該標準主要就是提供了蜂蜜中果葡糖漿的檢測方法,實施後,蜂蜜中的果葡糖漿將有辦法檢測出來,由此,市場上蜂蜜勾兌糖漿的不良風氣有望被遏制。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大連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220/7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