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制度安排約束下:中國大陸大學等級化趨勢加劇

「今年實行平行志願,加上學校被列在第三批本科錄取,我們很難獲得好的生源,學校想樹立品牌,越來越難!」最近一所大學的校長告訴我,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自己的努力,總是受制度安排的約束。

筆者為此查閱了各地高考錄取的政策,發現大多數地方,高考集中錄取批次,從以前四到五批,進一步發展到分五到六個批次,包括提前批、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高高職專一批(或提前批)、高高職專二批。按照錄取規則,先錄取提前批、再錄取第一批,並依此類推。相對來說,越是安排的錄取批次靠前,越能招收到好的學生,而越是錄取批次靠後,錄取的只能是以前批次未能錄取的學生。

很顯然,這樣的錄取批次安排,確實保證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配置給優秀的學生,加上今年各地實行平行志願錄取,在招生錄取中,學校的等級劃分更為明顯,考分與學校層次的對應關係更加明顯。但是,這樣的批次安排,從學校角度看,卻是十分不公平的 ----學校只有在同批次間競爭,批次劃分越多,競爭的範圍越小----這反映出大學的等級化趨勢加劇。

具體而言,大學的等級化表現為三方面。首先,行政級別的等級化,讓好學校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我國高校的副部級、正廳級、副廳級、沒有級(民辦學校領導無行政級別),使學校的地位很不平等。其次,資源配置的等級化,讓好學校獲得更多辦學資源,我國高校中的985工程學校、211工程學校,不但因為列入相應建設的工程而獲得專項投資,而且,在學生的畢業就業中,也有對應這一辦學層次的打分體系,一些地方引進人才時就明確規定只考慮985高校畢業生。再次,招生錄取制度的等級化,讓好學校根本不用為自己能否招到好學生擔憂,任何一個「一本」高校,招收到的學生肯定比「二本」高校好,這基本上是鐵的定律。

在等級化氛圍中,對「好學校」而言,學校的地位,不是靠競爭獲得,而是靠政府投資、制度保護獲得。「好學校」過著好日子,對於一般學校來說,就是難熬的日子,他們即便再努力,也無法獲得更好的生源,無法在高等教育領域有話語權,這種挫折感,會導致一般學校更樂意按照制度的「引導」去追求,比如,位於二本招生的學校,爭取有部分專業進行一本招生,位列三本招生的學校,想辦法納入二本招生體系,而近年來高高職專為何一心想升本,就是希望能改變自己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墊底的處境。我國高等教育要健康發展,必須打破這種等級制度,讓高校平等競爭,包括生源上的平等競爭,學校辦學資源的平等競爭,學校辦學地位的平等。

在筆者看來,由於對教育公平問題的擔憂,我國高校的等級化,尤其是招生批次增多,正無阻力地推進,而行政級別提高、招生批次增多、辦學工程增多,給大學提供的不是自由競爭的環境,而是更大的計劃制度的約束。而沒有自由競爭,大學難以有質量意識與競爭意識、品牌意識,大學的未來發展將令人堪憂,從長遠看,損害的將是每個受教育者的利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北京青年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609/9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