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2008 國人今年的情緒「坐過山車」

—章立凡:災後奧運:我們需要怎樣的

作者:

我承認,進入2008,連我這樣的人都變得有點「憤」,按捺不住想罵人的衝動,我這是怎麼了?

不僅僅是我,還有我周圍的人,認識的與不認識的,上網的與不上網的,「左憤」與「右憤」……一語不合便惡言相向,口水戰一直沒停過。有話不能好好說,中國人這是怎麼了?

我曾用「坐過山車」來形容國人今年的情緒:雪災壓垮了春運,通脹伴隨著股災,火炬影響到邦交;火車相撞紗帽不丟,疫病流行無人請辭,連去年忽悠出的一隻「紙老虎」,至今還活蹦亂跳……。這林林總總不可理喻的怪象,都被一場8.0級大地震暫時覆蓋。慘烈的災害畫面令國人震驚,繼之以大悲愴大救難,人性的善良和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在大地的顫抖中被激活了。

執政黨領導人對災害迅速作出反應,表現不俗,得分不少。舉國降半旗,向災害中遇難的普通民眾致哀,這在共和國歷史上是第一次。雖有民間的推動和秘魯的示範,但畢竟是在表示執政理念的轉變。如能將多年積累的民怨轉為可用之民氣,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自然是個「壞事變好事」的機會;可惜體制慣性巨大,官僚觀念陳腐,效果往往是南轅北轍,欲速不達。對某些政府部門災前災後的作為與不作為,問責聲此伏彼起。

中國是一個講究「輿論導向」的國家,言論視聽一貫「中規中矩」。從肅穆的哀悼場合爆出「加油」聲起,像我這樣的落後群眾,就有點跟不上形勢了,儘管我很希望辦好北京奧運,也不想在救災期間多批評政府。自此往後,從「跑跑」到「跳跳」,從「含淚勸告」到「做鬼幸福」,種種怪論無不觸及人倫底線,惹來噓聲一片。

令人奇怪的是,某些一向宣傳「和諧社會」的媒體,最近不大講和諧了,對不同觀點的口誅筆伐,一浪高過一浪。中國的「網絡暴民」也日益相互對立,即便面對層層封殺,暴戾之氣仍有增無減。更可怪者,連執政黨總理正面肯定的普世價值,都有人在惡意攻擊。究竟是誰在反華?在挑動群眾鬥群眾?在分裂我們的社會?

「以人為本」是不是普世價值?我想應該是,否則無法解釋各友好國家對地震災區的人道主義援助。即便是強調「中國特色」,也不能「喪事當喜事辦」,這畢竟超越了人倫底線。不管辦喪事還是辦喜事,事主家裡「人腦子打出狗腦子」,肯定不是什麼體面的事兒,講究面子也是中國特色。

地震浩劫哀痛未平,奧運盛會開幕在即,中國人將何以自處?我認為尊嚴是第一位的。雖然無法擺脫悲情,但歷史上的中國曾是禮義之邦,要贏得尊嚴和別人的尊重,就得以莊敬自強的氣度禮尚往來。

無須聚眾煽情的民族主義,中國人本來就是愛國的;摒棄矯情做作的歌功頌德,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停止無聊無賴的誹謗辱罵,劫難後的心靈需要淨化。對地震及奧運的宣傳也應「以人為本」,能否改革一下「黨八股」式的老套路,使之貼近人性和便於接受?

以平和的心態反省自己,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以友好的心態迎接客人;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做一個有尊嚴的民族,與文明世界和平共處。我親愛的同胞們,做到這些不太難吧?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凱迪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622/9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