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日本曾買下美國10%的不動產 結果虧大了

  即使像洛克菲勒中心這樣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也能順利買賣,說明美國制度中對於私人產權的尊重,而這也是美國在這次商業博弈中最終勝出的原因之一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快速增長。到了70年代,日本經濟進一步穩定發展。與此同時,歐美已開發國家卻由於政府長期過分干預經濟、低效率的國有福利體系、石油危機多種原因而陷入了經濟停滯。世界範圍內,日本經濟可謂一枝獨秀。日本製造的工業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所向無敵。美國幾乎只有招架之功。底特律的汽車業尤其損失慘重。美國汽車工人們天天嘮嘮叨叨地把日本人掛在嘴邊罵個沒完。

  一國經濟的發展,意味著其生產效率的提高。這必然提高其貨幣的購買力。而且,美國等國也非常願意看到日元的升值,這樣將會減弱日本出口工業品的競爭力。於是,1985年,美日英德法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美元實現貶值。這樣也就是提升了日元的幣值。「廣場協議」簽訂以後的幾年,日元幣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後,日本的工業出口能力確實受到了相當的影響,但日本人也因此變得空前富裕了。他們手裡的日元可以換來更多的美元了。這種局勢的結果就是,美國的資產在日本人看來一下子便宜多了。過去那些在日本人看來根本買不起的東西,現在似乎唾手可得。

  於是,手裡拿著大把美元的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大肆購買。普通消費者在夏威夷之類的地方買一些商品,美國人倒還高興,但令美國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對美國企業資產的大量收購。這些揮舞著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對價格根本不屑一顧。他們似乎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

  整個美國盡在彀中

  在這個看起來有些瘋狂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讓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棟美國大樓打算賣給日本人。美國人報價4億多,雙方談妥,就等日本人付錢交割了。日本人忽然拿來了新的合同書,上面寫的價格是6.1億。美國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員解釋說,他們的老闆頭一天在金氏世界紀錄里看到,歷史上單個大樓出售的最高價是6億美元。他們想要打破這個紀錄。

  到了1989年,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了頂峰。這一年的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們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此舉是索尼公司由製造業轉向娛樂業的戰略行動之一。此前,三菱公司已經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這個代表著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築現在屬於日本人了。

  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級住宅等不動產方面。從 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併購案,其中有18起的併購對象是美國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日本人在美國大量購買資產,尤其是購買那些如洛克菲勒中心、哥倫比亞影片公司這樣的影響巨大的企業資產,引起了美國社會的極大反響。目睹本國眾多有影響的大公司、大產業轉而由日本人充當老闆,美國輿論驚呼,這簡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國,上一次是在珍珠港。美國人甚至自嘲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傳來消息,日本人買走了自由女神像。

  那些把資產賣給日本人的美國商人被指責成唯利是圖的貪婪之輩。輿論認為,這些人目光短淺,為了賺錢不惜出賣美國的象徵。他們只關心自己當下的收入,而絲毫不關心國家未來的長久發展和經濟安全。有人呼籲政府出面制止日本人的大肆購買,以確保美國的國家利益,還有人要求政府設法防止美國的房地產價格被不計成本的日本人不斷抬高。總之,美國是一片哀嘆之聲。美國人感到自己正在開始被咄咄逼人的日本趕下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他們能面對和適應這種無可挽回的變化嗎?

  在日本人這一邊,則是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很多日本人為自己在世界範圍內的瘋狂購買沾沾自喜。多年來只能對美國唯唯諾諾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自己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這種新奇的體驗非常好,日本人一時風光無限。

  經濟規律教訓了日本人

  不過,沒過多長時間,日本人就感到了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三菱公司購買洛克菲勒中心不久,就因為經營不善,難以承受巨額虧損,不得不以半價再次賣給原主。索尼購買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行為,後來也被證明是日本虧損最大的企業併購案。雖然索尼最終實現了向娛樂公司轉型的戰略,但花費了多得多的成本和時間。輕率的購買行為不是加速而是延遲了索尼戰略的實現。

  圓石灘高爾夫球場轉讓案更典型地表現了那些收購美國資產的日本企業的結果。

  1990年9月,日本人熊取谷稔拍出8.4億美元,一舉買下了圓石灘高爾夫球場以及風景優美的「十七英里公路 」。眼看著自己的「明珠」落入他人之手,美國人痛心不已。熊取谷稔的如意算盤是想在日本出售1000張圓石灘球場10 0萬美元一張的會員卡,這樣一下就可得到10個億,減去8.4億,還有1.6億美元好賺。

  但是會員卡銷售並沒按熊取谷稔設想的那麼順利,給他提供資金支持的日本銀行出現了麻煩。到了1998年,日本人終於扛不住了,把高爾夫球場以8.2億美元的價錢賣還美國買家。

  日後算帳,人們發現,在這場買進賣出中,損失最慘的就是那位當年豪氣沖天的日本人熊取谷稔。而那位當年的賣主美國人馬文·戴維斯則賺頭最大。1978年他買進這個球場時只花了7200萬美元,1990年賣給日本人則拿到了8. 4億。

  進入90年代以後,日本逐漸失去了大量收購美國資產的勢頭。以前收購的那些資產許多變成了經濟包袱,不但不能帶來收入,還要想辦法擺脫。計算機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更降低了日本收購的那些傳統產業的盈利能力。最終,人們不得不承認,當初那些被認為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的美國資產出售者其實是對的。他們不但在出售資產時沒有吃虧,把那些資產日後可能的盈利都提前變現了,而且,出售這些過時的企業資產得到的大量資金,為新技術革命奠定了基礎。始終只考慮經濟指標的美國商人不但贏得了經濟效益,並沒有因此失去美國,而且還在未來的發展中再次搶得先機。

  可是那些日本購買者呢?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當初的許多購買行為沒有嚴格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日元升值帶來的財富膨脹讓他們頭腦發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經濟規律的制約。日本人往往是出於非經濟的目的而購買那些資產的,所以他們才特別熱衷於那些在美國有巨大影響的資產,比如洛克菲勒中心。至於這些資產能不能在日後帶來足夠的收益,他們並沒有進行足夠認真的考慮。而以後的局勢發展也讓他們為自己忽視經濟規律的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也許有人會感慨,不管怎樣,總是美國人勝出。老牌資本主義,果然厲害。還有人因此深信存在某種陰謀。美國人設計了圈套,並成功地誘使日本人上當。這些看法都不得要領。美國的成功,實際上來自於制度的優勢。通過出口工業品掙到了大筆美元的日本,當他們想要購買外國資產時,為什麼大多選擇美國呢?正是因為美國有可靠的產權保護,有優良的經營環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因為有這些制度優勢,於是,美國人為購買日本貨而支付的美元,通過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又回到了美國人手中。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有輿論批評,但因為美國社會對私有產權和市場自由交易的充分保護,美國商人可以堅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他們不必屈從政府或者公眾的意見。也就是說,企業家的眼光和頭腦始終有機會發揮作用。而美國也因此總能夠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發現成功之路。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新世紀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728/9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