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國報摘:毒奶粉醜聞擴大當局強化新聞檢查

   中國大陸三鹿奶粉醜聞及其後果繼續受到『世界報』的關注。『世界報』在題為「中國牛奶醜聞擴大到其他產品,當局威脅要嚴加管制媒體」的報導中說:又有 12人被逮捕,石家莊市市長被罷免,數以萬計的食品檢查人員被派到全國各地的奶製品供應中心。一些醫院被專門指定免費治療受感染兒童。中共政府竭盡全力防止這一頗具規模的醜聞造成的損失繼續擴大,以減弱毒奶粉效應對本國輿論以及世界輿論的影響。

    中共中央電視台在這個星期四宣布,三聚氰胺不僅僅在三鹿牌專供兒童的奶粉中發現,現在已經在其他三大主導中國市場的奶品中發現。不過中國質監局認為,在這些奶品中發現的三聚氰胺含量微弱,除非一個體重6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每天食用兩公升以上的牛奶才會對身體構成危害。與此同時,在中國大陸出口到香港的伊利牛奶及其產品中也發現了三聚氰胺。直至目前,在中國已有四名兒童不治死亡。
    
    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特勒得松稱讚中國有關當局的迅速反應,但他同時要求中國政府應該徹查地方當局是否在事發之前隱瞞不報。『世界報』指出,河北省副省長已經承認,三鹿集團試圖隱瞞事實並動用金錢來堵住消費者和媒體的嘴,把毒奶粉事件一直拖到八月二號才上報導石家莊市政府,石家莊市政府可能拖到九月二號才上報到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政府也拖延了向北京當局上報的時間。
    
    『世界報』報導說,除了拖延不報外,檢驗制度的缺失也導致醜聞發生。在中國大陸,像三鹿集團一類的大型集團被免除了食品衛生檢查,有關當局的理由是幫助生產高質量的名牌產品公司走向世界,不需重複檢查等等。
    
    不顧一切地爭奪市場可能是上述醜聞發生的另外一個原因。『世界報』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奶品市場近年來競爭異常激烈。在2007年,奶品市場的收入相當於180億美元,比2003年高出兩倍。中國大陸的這些大型奶製品公司通過不遺餘力大做廣告的方式爭奪市場。一些中國的影視明星在廣告中吹噓這些奶產品的質量,公司也儘量把自己的產品與健康、衛生、科技進步掛鈎。而三鹿集團則是這些奶品生產公司中唯一一家與外國合作的公司,這大大提高了它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世界報』報導說,中國網民批評中共政府防止通膨的措施與奶品公司把三聚氰胺摻和到奶粉里以減少成本有直接關係。不過,登載這類批評的天眼網站上的論壇星期五已經無法進入。中國媒體已收到在報導毒奶粉醜聞方面只准統一使用官方消息的指令。『世界報』報導說,一位名叫連岳的網民在他的博客上批評說,中共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把媒體和公民踩在腳下,阻礙我們監督政府和私人企業。就這樣使制度危機更加嚴重。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922/10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