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國世界報:毒奶粉事件是集體下毒的醜聞

   毒奶粉事件已經發生多日,但仍然是今天法國世界報的頭版頭條文章的內容,《世界報》駐上海記者發回的文章題目是「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中國的新災難」。並配以一張幾名深圳食品檢查人員一起傾倒問題奶粉的照片。

    文章指出,在奶粉或其它奶製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僅僅是中國食品工業缺乏監督所造成的最新的災害。文章回顧了2004年中國十幾名兒童因吃假奶粉而死亡,2007年到2008年中,美國的幾千隻貓狗又因吃了中國生產的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小麥蛋白而死亡。儘管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但中國政府並沒有能夠把食品的市場監管起來,在中國45萬食品生產企業中,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是無照經營的。根據2007年的食品安全白皮書,百分之七十八的中國食品企業的人數在十人以下,很難對這些小企業進行質量監控,從用收集的頭髮做醬油,到含鉛的麵條和含殺蟲劑的小食品,中國藥品中毒的事件也屢次發生。而這次的毒奶粉事件則發生在中國的大型奶製品企業中。文章引述香港南華早報的文章,這家報紙的記者到「伊利」和「蒙牛」在內蒙古的原奶收集中心採訪時看到,常常是以低價收集上來的奶沒有經過質量檢測而被做成了奶粉。
    
    《世界報》文章指出,中國正在草擬新的食品法,食品摻假行為將被判無期徒刑。但過去出台更嚴格的食品生產法規一直在中國遇到阻力,阻力來自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為了減輕企業的生產成本,食品安全法規的嚴格度被降低。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決定派遣自己的檢查人員到中國檢查食品的質量。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最新一次講話中又一次談到反腐敗問題,世界報文章就此指出:中國的腐敗問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2007年中國的藥檢局局長因貪腐造成幾百人死亡而被判死刑,另一位中國品檢局的高官在被懷疑有貪腐問題後而在北京自殺。
    
    《世界報》文章問道: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這次毒奶粉事件是否會成為國際性的事件呢?加拿大的T&T超市9月19日已經宣布,要從貨架上撤出所有伊利和蒙牛的液體酸奶產品。直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的毒奶粉事件僅僅表示有限度的擔憂,而上次美國的貓狗中毒時,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就作出反應,要求各國監管和防範。而這次的毒奶粉事件帶有某種「集體下毒」的醜聞性質,激起輿論的強大反響。歐盟方面慶幸一直沒有對中國的奶製品給予進口的許可,同時要求對毒奶粉事件保持警惕並要北京作出解釋。
    
    今天法國各大報紙關注兩大焦點問題,一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法國經濟將產生的影響,二是法國議會將對法國軍隊留在阿富汗進行辯論。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923/10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