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濟公搶親的故事翻版 但太不幸了!

—重慶蛙人將潛入百年地震堰塞湖 探尋巨富莊園

阿波羅網編者註:這和神韻晚會中濟公搶親的故事很像,但他們太不行了,沒有碰到濟公。
蛙人潛小南海 明日探秘水下莊園  

  153年前大地震形成小南海,當地人稱水下有兩個大型建築群落  

  153年前,一場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黔江小南海,是我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國家級地質公園,相傳湖中淹沒著當年黔江巨富羅炳然修建的羅家祠堂以及大量農舍。  

  明日,黔江區觀光局聯手重慶欣安潛水俱樂部,將正式派蛙人潛入數十米深的湖底,探尋相傳的羅家祠堂等寶藏。  

  
  蛙人計劃  

  潛湖揭秘水下莊園
  

  謝松,35歲,世界潛水活動聯合會(CMAS)二星教練、美國國際水肺潛水學校(SSI)開放水域教練,重慶欣安潛水俱樂部負責人。  

  


  
小南海的船夫講述小南海的形成和水底莊園的傳說(資料圖片)


  昨日,他一邊忙著將潛水服、氧氣管、水下照明燈等裝備一一整理打包裝車,一邊接受記者採訪。  

  他稱,本次水下考察,他們已擬定了詳細計劃,由他和另4位蛙人下水。他們將在當地人帶領下,乘船到達湖心,找到相傳的羅家祠堂上面的水域位置,再放下引導繩定位。  

  隨後,5位隊員中1人留在船上作後勤,另4人分成兩組潛入湖底。一旦找到莊園,他們將用水下攝影機記錄考察的全過程,同時對莊園進行多方位照相記錄。  

  先期,他們不會進入莊園,也不會打撈出一磚一瓦。一方面,考慮到房屋在水中浸泡了150多年,質量已受到破壞,潛水員冒險進入,如果垮塌不僅破壞文物,對潛水員的安全也是威脅;另一方面,他們不具備文物考察資質,要完全保護好文物原貌。  

  具體考察時間,因水下是未知世界,他們只能根據現場具體情況而定,遇下雨天,潛水員將無法下水,也將延長考察期。  

  
  未知世界  

  潛水員面臨大危險
  

  謝松稱,本次考察,除湖底暗藏不可預料的危險外,他們還將面臨兩大危險:低水溫、減壓。  

  謝松說,小南海湖面面積2.8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0米,最深處47米。從潛水角度講,該深度雖不算太大問題,但它地處內陸,且湖水是死水,因此湖底水溫較低,估計在3℃左右。在如此低溫下,潛水員會感覺十分寒冷。而且,他們還需要在水下長時間活動,加之水底黑暗環境,及人對未知的恐懼,潛水員容易出現身體失溫。一旦失溫,輕者造成感冒、技術動作變形、智力下降,重者出現昏厥、無法操作潛水器械,「水下不像地面,只要一兩分鐘,再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將 『交代』了」,因此後果不堪設想。  

  減壓也是一個大問題,下潛時不會有麻煩,但上浮時人體對水壓有一個適應過程,一旦上浮太猛,潛水時間超過了免減壓潛水的界限,潛水員將有危險。世界上的潛水事故多發生在這一階段。這一過程並不是照章操作那樣簡單,將根據不同環境、不同水溫及人的個體差異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潛水員個人經驗。另外,潛水時間過長,還容易造成潛水員氮氣中毒。  

  「在海洋中潛三四十米,與在湖泊中潛三四十米,本就沒有可比性,加之它還是未知的,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危險。」謝松說,為此,他們安排兩人一組,相互協作,每人每次潛水時間不超過20分鐘,每天不超過80分鐘,並配備了先進的水下與地面的通信系統。  

  
  旅遊前景  

  有望欣賞水底莊園
  

  根據考察計劃,潛水員深入湖底,攜帶了水下照相機和攝影機,他們將全程記錄考察過程。這些在水下拍攝的圖像資料,將讓羅家祠堂,以及原滋原味的土家族風格民宅,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屆時,這些圖片可望在景區等處展覽。  

  黔江區觀光局負責人介紹,待水底建築等情況探測全部完成後,他們不排除投資修建一條連接水陸的「時光隧道」,讓遊人通過這條隧道,進入水底莊園遊覽,體驗古今貫通的感覺。  

  據悉,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小南海水底考察計劃,但提出要求,小南海是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水下考察必須制定嚴格的環保措施。  

  不過,也有專家質疑本次考察的價值。他們認為,100多年前,渝東南地區建築都以木材為主,相傳的羅家祠堂更屬於典型的土家風格建築。長時間浸泡,水底院落很可能已坍塌消失,或是被淤泥填埋。且當年地震後,溪口被堵,是慢慢蓄水才形成了今天的小南海,即便裡面房屋淹沒,主人也有時間搬走貴重物品。另外,小南海形成年代較晚,僅100多年歷史,湖底建築即使保存完好,也不具有多大考古價值,但有旅遊價值。  

  無論如何,潛水員潛入湖底後,一切都可揭曉,本報將全程跟蹤報導本次考察。

  
新聞連結》》  

  神秘的水底莊園
  

  小南海湖底究竟有沒有巨富莊園?規模有多大?史志上並無詳細記載,人們也眾說紛紜,但地震造成堰塞湖及淹沒民舍等有史可查。  

  據黔江縣誌記載:「清咸豐六年五月壬子(公元1856年6月10日),地大震,後垻鄉山崩……溪口遂被堵塞……」大地震後形成一個面積2.87平方公里的大湖,取名小瀛海,當地人後訛為小南海。  

  《中國強震目錄》載:「地震山崩10餘里,15里內民戶皆為齏粉,壓居民300餘家,大山中斷如截,下陷上躍,連山推出數里外,平地湧出小阜10餘。河為山石所壅,水河逆行,淹沒20里而壓死居民千餘人。」  

  世居當地的居民對水下羅家祠堂深信不疑,且相關傳說甚詳。他們稱,小南海水底至少保存著兩處大型建築群落,其中最大的是羅家祠堂,由黔江巨富羅炳然修建,大概位於今天的湖心位置,莊園應當保存完好。「羅炳然是黔江城裡的大戶人家,每年收割稻穀後,他家的糯谷用籮筐裝,一筐一筐地排列,可以一直排到30 公里外的黔江城。羅炳然看中了後垻河溝兩邊上千畝平垻,於是選中這裡興建祠堂。」當地多位老人信誓旦旦地說,地震發生時,羅家祠堂剛剛完工,地震就是因為羅炳然修建祠堂動土傷了龍脈。  

  另一處大型建築群是李姓財主的屋宅,傳說地震當天李家正準備迎親,道賀者絡繹不絕,女方除兩人逃脫外,其餘人全部遇難。新人的洞房、花轎等至今仍沉睡水底。  

  20世紀80年代,有漁民在打魚時網上一些瓦片、磚塊。當地漁民稱,逢到冬季水枯時,他們還曾隱約看見水中有吊腳樓的影子。幾年前,我市幾位地質專家經實地考察後,也認為小南海水底保存著兩處大型建築群落。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重慶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18/12658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