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領導的《新聞聯播》:經典尷尬

  《新聞聯播》要改版!

  近日,一位學者的透露讓這檔全球觀眾最多的新聞節目,瞬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儘管還沒有得到中國央視的正式宣布,但並不妨礙大家的熱情——過去的整整30年,晚7點鐘的《新聞聯播》是很多家庭再熟悉不過的背景聲,除此之外,它還是儀式、是符號、是商人的洞察窗口、是老外記者們的敏感神經……

  這樣一個特別的節目,無論它怎麼改,改還是不改,都註定成為一個熱鬧的話題,因為它實在是一個尷尬的經典。

  有一種套路叫「新聞聯播」

  這太「新聞聯播」了——你一定知道是什麼意思。

  這個獨有的形容詞代表了30年來不曾改變的語言,即使改變也無法擺脫的套路。它們既是精闢的總結,也是引發全民熱議改版的根本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在他的書里將《新聞聯播》的套路概括為:

  1. ____在釣魚台國賓館親切會見了____,賓主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

  2. ____出訪____,會見了____,高度讚揚兩國關係,對____表示歡迎,支持____的立場。

  3. 外交部發言人____就____發表聲明,對____表示遺憾,提出抗議,並將繼續關注。

  4. 「__五」期間,我國____重點工程,突破____課題,創造效益____,實現利稅____。

  5. ____省____市____縣____村加強學習「____」的重要精神,切實為農民解決實事。

  6. ____海關加大打擊走私力度,破獲一起特大走私案件,查獲____共____件,價值人民幣____元。

  7. 今天是____紀念日,我國各地群眾、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宣傳普及____知識,加強____教育。

  8. ____事件的原因已經查明,有關責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9. 今天是____誕辰____周年紀念日,____舉行座談會,深入探討____,緬懷這位____家。

  10. ____國群眾不滿____,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11. ____國議會以____票支持、____票反對、____票棄權通過一項____決議。

  12. ____,____,請看今晚19點38分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

  劇作家沙葉新則將《新聞聯播》內容概括為:「會議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鼓掌沒有不熱烈的;決議沒有不通過的,人心沒有不振奮的;接見沒有不親自的,看望沒有不親切的;班子沒有不團結的,群眾沒有不滿意的;效率沒有不顯著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抗洪沒有不英勇的,搶救沒有不及時的;美國沒有不友好的,前總統沒有不是老朋友的……

  有一種智慧叫集體建議

  央視-索福瑞媒體調查公司提供的2007年1月至5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35個中心城市中,《新聞聯播》的平均首播收視率為5.6%。如果將這個收視率推廣到全國,那就意味著每天有7280萬人收看這檔節目,而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新聞節目——美國廣播公司NBC的《晚間新聞》,每天的收看人數只是1000萬。

  擁有全球最多的觀眾,意味著擁有最多的被批評機會,和最多的「餿主意」。改版消息一發布,集思廣益的帖子們已經開始自覺主動地給《新聞聯播》支招,雖然看起來更像一場有智慧的玩笑。

  主持人大票選

  有人提名水均益、白岩松,「他們兩個是央視目前為止唯一看上去不像一個簡單的新聞播報員的新聞主持人」。也有人建議換成娛樂至上的何炅謝娜;之後有人趕緊貢獻小瀋陽郭德綱,甚至有人力挺喜羊羊和灰太狼……

  分段插廣告

  有人提議,幹嗎正襟危坐30分鐘?看得大家也累你們播得也累,乾脆跟電視劇學學每10分鐘一段,中間插播大氣燒錢的公益廣告,反正央視「不差錢」。

  主持人面帶表情地站著

  有人發現一個規律,好看的國際新聞節目播音員都站著,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還申請面部表情要豐富。

  最低要求是順序換一下

  不指望改動太大,先十分鐘講國外快深火熱,中間十分鐘講國內繁榮昌盛,最後十分鐘講領導嘔心瀝血就OK啦!

  《新聞聯播》30年的價值和不適

  無論是讓人共鳴的套路,還是網友出謀劃策的熱情,都證明,《新聞聯播》有它廣泛的價值,也有大家達成共識的種種「不適」。我們採訪了三位跟《新聞聯播》有關的人,他們既是某種形式的參與者,也是普通觀眾,他們的講述或許會給我們更獨特的視角。

  片頭曲作曲孟衛東:

  我那16秒已經不是音樂了

  《新聞聯播》的片頭曲20年來沒有換過,它的作者鐵路文工團副總團長、著名作曲家孟衛東也被人們稱為「每天都能聽到他作品的作曲家」。

  1988年中央電視台的音樂編導找到我,說要做一個16秒長的片頭曲,給《新聞聯播》,要求要莊嚴也要親切,既要有國家形象,也要體現大颱風范……

  除了約我,他們還同時約了另外一個人,我現在有點記不起來了,我做了十幾個版本的,他也做了十幾個版本,都交上去了,最後通知說選中了我這條。

  這16秒的音樂沒什麼特別的,現在想想當時可真沒料到,這麼個曲子竟然20年都沒換過,而且會這麼家喻戶曉的。

  我幾乎每天都看《新聞聯播》,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即使是在吃飯或者寫東西到了7點也要開著。我也會上網去看新聞,但總覺得網上的可信可不信,但《新聞聯播》裡只要說了,我會認為這是「正式發布」。改版是好事,但肯定不能搞成娛樂節目吧,莊重還是一定要保留的。

  至於片頭曲要不要換?我個人當然不希望換啦(笑),不過如果配合著換了我也完全沒意見。到現在,聽了20年,這16秒的音樂,你已經不覺得它是音樂了,而只是一個特別的符號,是《新聞聯播》要開始的標誌,我想這一點很多觀眾也有同感。

  房地產高管修方舟:

  商人不是看新聞 而是看新聞排序

  修方舟曾經以青島電視台兼職撰稿人的身份與《新聞聯播》播音組的「國嘴」們集體吃了一頓飯,見過私底下生動的他們。如今身為地產高管的修方舟說,每天晚7點,像他一樣的商人們都會看聯播,但不是看新聞,是看新聞排序。

  1996年的小年,我跟隨青島電視台的節目組來北京工作,離開北京之前約到《新聞聯播》的「國嘴」們吃飯,我不是全職在電視台工作,因此還算是一個地道的觀眾,看到這麼多國嘴很難得。

  大家在飯桌上都有說有笑,臨近過年,這麼多熟悉的面孔坐在一起邊吃邊討論起過年怎麼值班,誰一定要回老家,誰可以多值幾天,還一起抱怨說排班排得不好,你突然覺得,他們也就是普通人啊,跟你我一樣,有工作也有牢騷,私下裡也談笑風生,根本不像電視上那樣。那次飯局讓我覺得這些人都生動起來了。

  現在,我每天也都會堅持看《新聞聯播》,但因為有過一面之緣,感覺不是播音員太古板,問題還是在於內容吧。如果論時效性,《新聞聯播》一定不高,這麼多元化的媒體,論實效誰也比不過網絡,所以很多新聞你白天已經看過了,晚上這一遍是看新聞的排序——什麼新聞被聯播用了?哪個新聞被重點處理?這都是國家政策的動向,做商人有的可研究。

  要改版我建議先別改片頭音樂,我已經對那個條件反射了,這很好。我唯一的意見是多點全球化視野,第一條可以是國家大事,從第二條往後就可以站得更高點。

  惡搞專家胡戈:

  誰播不要緊 只要播的新

  因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走紅的胡戈,最近又惡搞起了《新聞聯播》。在得知記者要採訪的時候胡戈的第一句話是:自從我安了衛星電視就不再看國內新聞了。

  為什麼惡搞拿《新聞聯播》開涮?因為它太嚴肅太古板太乏味,它跟「玩笑」就是兩個極端,所以拿它開玩笑最有效果。

  對我來說,這節目就是國家發布通知的傳聲筒。以前我也看,是因為晚7點鐘以後實在沒的可看,所有台都是轉播,只好看,但不是主動看。現在有了衛星電視,我更願意看香港、台灣的新聞,它們跟《新聞聯播》的差別在於,香港、台灣是真的在做新聞,新鮮的事件,而後者則是在做常規——比如說吧,一到過年就肯定說,今年的節日市場很紅火,哪個節日市場不紅火啊?都這麼說還有什麼新意呢?還有,每年特定的時候,一定每天說一個地方農業如何大豐收,豐收不是正常的麼?不豐收才應該播報一下。

  如果說改版,我覺得很多人惡搞說什麼換何炅播新聞吧,我覺得這不是根本原因,何炅上來如果也還說上面那些,那依然不會想看,根本上說,播音員不是大問題,問題是,要做新聞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青年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19/13367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