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上海一教授將活人套死人搞笑不讓「常凱申」

 

上海社會科學院一位編審級(相當於正教授)學者——將《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觀點,張冠李戴,套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已故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頭上,鬧出比「常凱申」更搞笑的「國際笑話」!!!!

「常凱申」事件: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在一部學術專著中將蔣介石的英文名Chiang Kai-shek翻譯成「常凱申」,成為中國名校製造的一起學術笑料。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在《上海經濟》雜誌(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經濟類核心期刊)2007年5月期上,該雜誌總編輯(正教授級「編審」)在"卷首語」重要位置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激盪經濟發展新思維 」的文章。文章中有這麼一段話:「不久前去世的當代偉大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最為卓而不群的見識是對社會經濟發展中文化重要性的鼎力推崇,而這恰恰是一般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最容易忽略和藐視的。弗氏認為,有兩種觀念極為重要,一,是你的文化有多『外向』,即它對外國的影響和觀念是否開放,是否『全球化』;二,是你的文化有多『內向』,即民族團結的向心力有多大,是否能夠集中在發展上,社會成員對於同外人合作的信任程度如何,國內的富人是否關心平民百姓並願意在本土投資。」

事實上這個對於文化的表述根本就不是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而是出自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中譯本《世界是平的》(The Flat World)。托馬斯·弗里德曼的原話是著這樣的:「在平坦的世界裡,文化在兩個方面會影響不同人群的發展。其一是文化的外向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接受異己的文化?它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結合方面表現如何?其二是文化的內向程度。在多大程度上,人們認同所謂的民族團結並集中精力於國民經濟發展;在多大程度上,社會中的人與人彼此信任,即使互不相識,也可以合作;在多大程度上,這個國家中的精英關心社會大眾,並願意回報自己的祖國,或是對國家的貧窮置之不理,只顧在國外掙錢。」這位「正教授級」總編輯對《世界是平的》這段原話稍有「改編」,但基本觀點還是托馬斯·弗里德曼的。

這一學術笑話的荒唐在於:

一.這位「正教授級」總編輯認定的米爾頓·弗里德曼關於文化的"最為卓而不群的見識",卻是另一位仍健在的美國著名記者和趨勢學家弗里德曼----托馬斯·弗里德曼的;米爾頓·弗里德曼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二.更荒唐的是當時(2007年5月)米爾頓·弗里德曼已於前一年去世,托馬斯·弗里德曼還好好地活著,可他的「見識」卻被莫名其妙地歸於「不久前去世」的死者米爾頓·弗里德曼——將生者的觀點硬套在死者頭上,對生者是極大的不尊重。


三.經濟核心期刊的總編輯雖然知道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大名,卻對這位凱恩斯之後最有聲譽的經濟學家的主要理論建樹缺少基本的了解,是知其名而不知其理論貢獻——竟斷定他"最為卓而不群的見識是對社會經濟發展中文化重要性的鼎力推崇"。


四。讓人質疑這位經濟核心期刊的總編輯,是否具備最基本的經濟學和經濟史常識?!


五。這本經濟核心期刊是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主辦的,是中國最大城市的權威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該機構擁有一大批社會科學、經濟學科的精英和權威。米爾頓·弗里德曼曾於1980年、1988年、1993年三次來華訪問。與中國學術界淵源頗深。他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中國有大量的追隨者。這位經濟核心期刊的總編輯鬧出如此笑話,令國內經濟學者的學術水準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浮誇之風再度遭到人們的質疑。


 
  托馬斯·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他趨勢大師的地位。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是美國經濟學家,以研究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統計學、及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聞名。1976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


  弗里德曼是《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將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讓自由市場運作,以此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他的政治哲學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並反對政府的干預。他的理論成了自由意志主義的主要經濟根據之一,並且對1980年代開始美國的里根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19/13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