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浙江樂清一中學校長自殺 4000萬捐資費去向不明

浙江樂清一中學校長自殺 4000萬捐資費去向不明 

     
    來源:浙江在線
     7月1日樂清第三中學校長應澤平於溫州大橋跳江自殺,據稱壓力過大不堪重負。該校計劃招生650人,公費生130人,捐資生520人,共1500多萬元捐資費不明去向。據稱捐資費是交給樂清教育基金會的,而當地教育局、宣傳部,卻無人願意接受採訪。
  
  

     
    7月8日,樂清第三中學。三中的門衛對記者一直詢問老師的去向有些惱怒。「你難道不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情嗎?老師都不在,全校老師都送校長去了。」也許是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他搖搖頭沒再多說,而是用眼神示意我可以進去看看。偌大的校園,如果不是因為幾天前的事情,或許不會這麼冷清。走上教學樓,老師辦公室的黑板上還貼著關於暑假安排的告示,一陣風吹過,搖搖欲墜。校長辦公室,早已鐵將軍把門。
    
    2009年7月1日,樂清第三中學校長應澤平於溫州大橋跳江自殺,據稱壓力過大,不堪重負。
    
    昨天早上6時,應澤平的追悼會在樂清殯儀館舉行。
    
    校長之死
    
    一所省重點高中的校長為什麼要選擇自殺?
    
    關於應澤平校長跳江的事件,在網絡上已經鋪天蓋地。所有的新聞都提到了一個細節:半夜,橋上,拉開車門,縱身一跳,整個過程,12秒。是什麼讓他如此決絕,在死前沒有猶豫,不得而知。
    
    之後,在網絡中,懷念的帖子鋪天蓋地。在校長遺體停留在樂清殯儀館的這幾天,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專門從外地飛回來的曾經的三中學子。
    
    「我和應校長不熟,我畢業的時候,他還沒當校長。」記者聯繫到一位三中的畢業生。她正在通知幾位同學,參加應校長的追悼會。「和應校長的直接接觸,應該是在去年的校慶,感覺他人很隨和,跟我們說話很溫和。這件事情出來之後,大家都很難過。」之後,記者又跟幾位三中的學生聯繫,對於應校長的去世,他們都很意外,並一直情緒低落。
    
    「他是好人」,這是每個學生在採訪中都反覆強調的。其實這些在網絡上都足以體現,上千名學生為這位校長發帖祈禱,組織悼念活動,還專門開博客回憶應校長的生平點滴。
    
    「你覺得應校長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這是記者問每個採訪對象的一個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多數選擇沉默,還有幾位毫不猶豫地說出兩個字:壓力。一位姓周的女孩告訴記者,她已經從三中畢業,雖然對應校長的離開很意外,但也能體會到應校長的壓力。
    
    「他是個很崇尚完美的人,我們的成績上不去,他比誰都著急。現在雖然都在說減負減負,但學校之間的較勁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我們學校的生源本來就不是很好,校長再努力,也很難提高。幾百個學生,上本科的只有一二十個,校長壓力能不大嗎?」
    
    「聽說原來考分出來後,還有學校會把自己學校的上榜人數和我們學校比較,並把比較結果放在校門口展示,應校長這麼追求完美的人,能受得了嗎?」
    
    「原來我們開玩笑,說我們是為廣大的專科學校輸送人才,因為在三中,能上本科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去了專科學校。但這跟應校長本人沒關係,他來了我們三中後,把三中改變了很多,是三中的生源不好,很多上分數線的,都不願意去三中。三中大部分都是捐資生,就是花錢自費上高中的,雖然不是說這樣的學生不好,而且我自己也是捐資生,但學生在成績能力方面,肯定很難跟樂清中學、二中相比了。」
    
    周同學告訴記者,應校長原本是樂清中學的副校長,樂清中學,是樂清最好的高中。「後來把應校長從樂清中學調到我們學校當校長,應該也是因為應校長的能力,希望能夠提高三中的水平。應校長到了三中之後,三中變化很大,還評上了省重點。同時學校環境也改變很多,我們有了校服,教室有空調電腦,都是他來了之後改變的。但是成績,我們真的很愧對他。」
     在溫州論壇里,幾位應屆畢業生在帖子裡懊悔萬分:「高考考砸了,沒有預想的分數,讓應校長失望了。我覺得很對不起他,高中三年,我辜負了他對我們的期望……」
    
    招生亂象
    
    一所公立學校,自費生比例占了80%
    
    上千萬捐資費到哪裡去了?
    
    生源差?高考失利?在對學生們的採訪中,記者反覆聽到這兩句話,在他們看來,這兩樣似乎是應校長覺得壓力大,並最後離去的理由。而在網上,更多的人認為,是發生在6月25日的自費生家長大鬧樂清三中事件讓應澤平不堪重負。
    
    此間媒體消息,6月25日由於該校多發了200多個自費生名額,導致多出來的名額沒有繳費入學資格,引發學生家長不滿,當日聚集到校鬧事要求解決。當時應校長因身體不適正在掛鹽水,聽到消息後,立刻趕往學校。後來此事雖在當地教育局的協調下最終得以解決,但同時應校長亦受到了各方指責。
    
    對於此事,一位據說當時在現場的老師講述了當時的情況:「當天下午,來領取表格的學生和家長很多,根據規定,是給符合條件的學生發表格填寫,在經過學校的審核並且蓋章後,發繳費通知。這些都是要在當天下午完成的,只有當天下午繳費完成之後,才算真正落實。那天的確在表格的控制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有好幾位老師發表格並且審核,但還有一些沒有經過審核或者審核了沒有繳費的學生家長要求招收,所以後來場面有些混亂。」
    
    在樂清三中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了一份《2009年秋季招生》的通知,在裡面的招生計劃中寫道:「學校招收新生650名,其中面向全市公費招收一個重點班50名,面向樂成學區招收公費生80名,自費生520名。」
    
    一個公立學校,招收公費生130名,自費生520名,自費生的比例占到了80%,這不禁讓我們疑惑。記者又從招生辦了解到,今年樂清市參加高考的學生有9000多人,考上重點院校的學生為600多人,大致比例為15比1。三中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為600多人,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為23人,相比較,作為重點高中的樂清三中,其高考成績實在有些「寒酸」。
    
    在另一份《樂清市第三中學關於2009年捐資生招生辦法答考生問》中,記者看到了有關捐資費的回答:「大約2萬到4萬。」同樣在此《答考生問》中,對於多少分可以成為捐資生語焉不詳,只是說在中考成績後公布,會在三中網站(網址 www.yqssz.com)公布,但是經過記者幾次查證,都沒有找到該網站中關於捐資生分數線的說明。在撥打三中辦公室電話無果的情況下,記者粗粗算了一筆帳:招收自費生520名,捐資費則取2萬到4萬的平均數3萬元,那麼將有1500萬元左右的捐資費。
    
    這些費用是交給誰的?由誰處置?用途是什麼?
    
    一位不肯透露名字的老師語焉不詳地告訴記者:「如果可以選擇,相信沒有學校希望自己學校都是捐資生,這錢又不是給我們學校的,而是給樂清教育基金會的。要選擇,大家都會選成績好的尖子生,進來的學生成績低,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成績……」
    
    於是,由應校長之死,牽出了之後隱藏的一個個謎團:為什麼一所公立學校,它的自費學生占到了 80%?自費生需要達到什麼要求才會被學校錄取?分數線到底是多少?學校制定這個分數線的依據是什麼?是否錢多的可以上,同樣分數,沒有錢的就被擋在了校門外?按照大致計算,今年的捐資費有上千萬,那麼往年和今年的捐資費都交給了誰?由誰來處置?最後這筆錢用在了哪裡?樂清教育基金會又是一個怎樣的機構?
     採訪遭拒
    
    教育局、宣傳部互相推諉
    
    記者求證兩天沒一個人出來說話
    
    上述疑惑,無法解答。只能去樂清教育局求證,而連跑兩天教育局,卻依然沒能得到答案。
    
    7月7日,在教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情況他們不了解,對於三中的自費生情況,他更不清楚。在招生辦,記者被告知,這應該由普教科負責。記者連跑了兩個普教科辦公室,第一個辦公室工作人員說不清楚,第二個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要找第三個辦公室的科長了解。「應該有政策,但這個要科長來說。不過科長不在,科長下鄉去了。你明天再來吧,不過我不保證他明天肯定在。」工作人員不肯將聯繫電話告知,但最終答應跟科長聯繫,將記者採訪意圖告知。不過在一通電話無應答後,他抱歉地說,沒人接,不能給記者對方電話。他指引記者去找副局長。
    
    在副局長辦公室,副局長連明告訴記者,他不分管普教科這塊,這塊由另一個副局長葉建新負責。記者找到葉建新辦公室,但很無奈,雖然門口的牌子表示,該局長「在崗」,但記者敲門許久,也沒能敲開這位副局長的門。
    
    7月8日,下午1點半,記者再次來到教育局,普教科的三個辦公室均無人。之前一天,據說下鄉的普教科科長辦公室門口的牌子,去向從「下鄉」變成了「年休」,分管普教科的副局長葉建新辦公室,依然門窗緊閉。下午2點40分,普教科科長的辦公室門終於打開,但辦公人員表示他並不是門口門牌上所寫的張姓工作人員,但對記者詢問是不是科長,並沒有否認。他向記者表示,他3點要開會,不能接受記者採訪。但隨後告訴記者,接受採訪要經過宣傳部的同意,即便是關於招生上的政策方面,也要宣傳部的同意。在記者的要求下,他將自己的辦公室號碼告訴了記者,但拒絕透露私人電話。
    
    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樂清市委宣傳部,在告知來意後,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他支持記者的工作。但他們不能要求教育局接受採訪,建議記者找教育局辦公室,由辦公室出面,協調採訪工作。
    
    從樂清市委宣傳部出來,記者撥打了普教科的電話,可是工作人員親口說出的號碼,在手機里傳出的聲音是:此號碼為空號。
    
    記者手記
    
    不願接受採訪的背後是什麼?
    
    應校長死了,用一種決絕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他的死因,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壓力。我們曾經試著去剖析壓力的來源,但卻明顯感覺到了相關部門的阻力。
    
    為什麼一所公辦高中的捐資生數量竟然遠遠大於公費生?捐資生出的這些錢流向了哪裡?理該公平享有的教育資源,為什麼設置了那麼高的金錢門檻?
    
    學校想必是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相關政策的,我們只是想了解這些已經成文的規定而已。從樂清市教育局到樂清市宣傳部,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明情況。難道,這背後,真的有不可公之於眾的原因嗎?
    
    4000多萬捐資費流向何處?
    
    人民教育基金會出具捐資生收費發票工作人員說,捐資費都是自願
    
    一位校長之死,牽出了教育招生背後的若干亂象。一個學校為何招收的捐資生達到總招收人數的 80%?樂清市第三中學到底姓「公」還是姓「私」?按樂清市教育局出具的數字,今年樂清市高中招生的捐資生(擇校生)人數超過1400人,按每人3萬元計,光捐資費用一項就超過4000多萬元。這筆錢流向何處,又用在哪裡?帶著疑問,記者再次走進樂清市教育局。
     一個公立學校,為何捐資生達到80%?這是在樂清三中校長應澤平自殺背後,最大的疑惑之一。樂清市教育局普教科陳科長解釋說:「因為三中是國有民辦高中。」
    
    樂清三中到底是公辦還是國有民辦?
    
    國有民辦?這是一個讓記者感覺詫異的回答,因為在之前的採訪中,包括宣傳部的工作人員都認同樂清第三中學是一所公辦中學,但為什麼突然變成國有民辦學校?
    
    「關於三中的性質,這個從前應該有文件的,不過我這裡沒有。但是,我們的公立學校在普通高中的擇校生比例都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公立學校,不可能有這麼多捐資生。」陳科長調出兩份文件,其中一份是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和溫州市財政局聯合發出的《關於規範普通高中擇校生比例管理的通知》,在這份2004年的溫教計〔2004〕37號文件中提到,「各校招收擇校生人數不得超過當年招生新生總人數20%比例」,同時,「為落實省政府『盤活存量資產,利用銀行貸款,加快學校建設』的要求,各地各校可適當放寬學校利用銀行貸款遷建、擴建學校招收擇校生的比例。遷建、擴建竣工後新增的招生人數為增量,其比例可適當提高,但最高不得超過新增招生人數的40%,收取的擇校費應主要用于歸還貸款。」在這份文件中,並沒有列出招生不得超過20%的學校名單,在不得超過40%的學校名單中,有樂清中學和樂清白象中學的名字。
    
    在陳科長出具的另一份《2009年樂清市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及分類》的表格中,記者看到樂清中學和白象中學的擇校生比例均低於40%,大荊中學、雁盪中學、芙蓉中學、虹橋中學、樂清二中、柳市中學等,擇校生比例都為20%。樂清三中的擇校生一欄為空白。「學校原本的招生計劃上寫的是擇校生520名,但實際上擇校生的招生是470名,公費生是130名。」陳科長解釋。
    
    如果是民辦高中,又為什麼會有公費生?「因為三中是省三級重點,為了留住人才,所以有130人的名額。」陳科長說。
    
    那麼樂清三中到底是公辦還是國有民辦?在樂清市第三中學的官方網站上,有如下介紹:「樂清市第三中學是經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於1998年9月創辦的市屬公立普通高級中學」。
    
    先到先得,這樣的招生公平嗎?
    
    「捐資生的人數我們有限定,但是分數沒有限定,都是由學校自己定的。我們只限定一個最低分數線(今年是490分)。學校按自己實際情況,劃定捐資生分數,然後交給我們審核後,就可以公布。」對於三中6月23日下午那件因多發表格而引起場面失控的事,陳科長表示,是因為應校長太想招到好學生。
    
    「我們之前開會要求在6月24日開始進行捐資生的招生,但三中提前了一個下午。而且他們的分數線設定為555分,定得比較低(其他學校的捐資生分數線在590左右)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不過作為應校長曾經的同事,我很理解他,他是個好人,他是想提前『搶』到好學生。」
    
    因為那場混亂,造成數百名學生申請了而未能入學,陳科長也表示遺憾:「註冊成功要先填表格,然後審核,審核好,交完錢,才能確定為該校捐資生。但是如果沒有通過審核;或者審核好,沒有交錢;又或者分數比別人高,但別人交好錢,名額已經滿了,那麼就不算是進入學校了。」
    
    「也就是說,在分數線範圍內的,未必是分數高的更有優勢,而是看誰先審核通過並且交了錢,誰才有資格讀這所學校?」
    
    「是的,公費生是按分數從高往低,而自費生是在劃定的分數範圍內,誰先做出選擇,誰就先有機會。」
    
    「這樣會不會不公平?」
     「就好像上公共汽車,大家都是買票的,但是誰先上,誰就有機會坐位置,就是這樣。」
    
    「那麼對於那些貧困生來說,是不是在同等條件下,就喪失了讀書的權利?」
    
    「這個,我們會在助學貸款這一塊上進行幫助。」
    
    對於三中因多發表格導致210名學生成為名額外的捐資生,陳科長表示,他們已經做了妥善安排。「有50名願意分流的,我們安排到鶴陽中學去,另外160名學生,還是希望在三中讀,我們跟他們協調過,學校只能容納600人住宿,如果他們要在學校讀,就不能解決住宿,他們還是表示留在三中。」陳科長的解釋,確定了三中今年的捐資生一共有計劃中的470名外加160名不肯分流的考生,有630名。
    
    4000多萬捐資費流向了哪裡?
    
    根據教育局提供的《2009年樂清市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及分類》的表格中,除了育才、興樂、精益等8所學校的捐資生按實際情況自定並且要上報普教科審核外,其他學校均有捐資生名額,記者粗算了一下,有統計的捐資生名額為1462人,他們的收費標準又是多少呢?陳科長表示,教育局有規定,不得超過3萬元,三中童副校長也表示,他們的捐資生費用為3萬元左右。那麼今年樂清高中新生的捐資費就有4000 萬以上。這些錢流向何處?又用在哪裡?
    
    陳科長表示,這筆錢都直接交給樂清市人民教育基金會,由該基金會統一划撥。樂清第三中學的童副校長也證實了捐資費的去向。「我們的捐資費都直接給教育基金會,給家長的發票也是由教育基金會出具的。」至於這筆錢之後的流向,童副校長表示:「我們的捐資費之後有78%通過財政專戶劃撥回學校,用於學校的建設等方面。我們學校在最近幾年,由於發展,欠了銀行很多貸款。」
    
    在樂清市教育局的計劃財務科,記者找到了分管教育基金會的胡科長,想了解更多詳細情況。但他表示,由於剛剛捕手,所以並不了解,也沒有教育基金會的章程,建議記者直接去教育基金會辦公室。
    
    在教育局辦公樓對面的教育基金會辦公室,記者從下午2點半等到4點半,兩個辦公室均沒有人在。晚上6點半,記者接到基金會辦公室一位葉小姐的電話,葉小姐在電話中表示,樂清市所有學校的捐資費都交給教育基金會,並由基金會統一划撥。她說這個捐資費都是自願捐款的。記者追問,是不是考生家長不願意給人民教育基金會捐款,考生也是可以被招錄的?她停了一下,說自己是會計,這個就不知道了
    
    這個人民教育基金會是什麼性質?怎麼有資格收受學生的捐資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13/136223.html